> 理工毕业论文 > > 现阶段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难点及措施_工业经济论文
理工毕业论文

现阶段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难点及措施_工业经济论文

摘要:摘要: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 应破除所有制界线,不仅要消除民资歧视,同样要消除国资歧视;深化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人员去行政化、薪酬制度透明化
关键词:现阶段,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难点,措施,工业,经济

石潇鸣,村上里纱,51k51

  摘要: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 应破除所有制界线,不仅要消除民资歧视,同样要消除国资歧视;深化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人员去行政化、薪酬制度透明化;建立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规范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公司治理机制;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并对民间资本和民企加以分类;完善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关键词:国有经济;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5)01-0055-05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断凸显。实践证明,通过体制内的改革难以消除国有企业的“痼疾”,必须引入民间资本。引入民间资本既有利于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之间通过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也有利于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之间的和谐发展,避免相互排斥的现象。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增长乏力、转型升级受阻以及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迫切需要通过借助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优缺点分析 
  由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构成要件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因此,要使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应使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实现优势互补、和谐共进。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把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各自的优缺点。 
  第一,国有企业的优缺点。国有企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雄厚。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主要集中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这些行业大都为自然垄断行业或公益性事业,没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很难实现有效运营。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直属的113家央企主要分布于通信、核电、航空航天、军工、石油化工、电网电力等20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2013年,国有企业资产累计达91.1万亿元,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4万亿元,其中113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7万亿元,地方国有企业实现利润7397.7亿元。2014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有100家中国大陆企业,其中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侦企业93家,而民营企业只有7家。二是管理制度相对较为规范。国有企业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尤其是在1992年党的-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不断推进。目前,国有企业已逐步建立起以公司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关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员工激励制度也日趋成熟。三是拥有政策优势。一方面,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各级政府获得大量的金融和政策资源;另一方面,当国有企业面临破产倒闭风险时,易于得到政府的保护。四是拥有人才、技术优势。国有企业自身规模大、资金雄厚,并且有来自于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一般民营企业一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大都集中于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这些行业和领域大多属于技术密集型,因而对高技术人才的吸纳能力强:五是社会信誉度较高。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强,受到的政府规制更多,因而其社会信誉度更高。国有企业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干预较多,垄断问题突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行政化任命导致企业家精神相对缺乏。国有企业的决策受政府干预较多,市场化自主决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国有企业大部分集中于自然垄断行业,客观上要求其垄断经营。但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使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二是机构臃肿,决策效率较低。从某种程度上说,国有企业既是生产经营单位,又兼具行政管理职能,因而机构臃肿现象普遍,并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迟钝,决策效率相对较低。 
  第二,民营企业的优缺点。民营企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机制灵活,决策效率较高。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且大多分布在竞争性领域,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比较灵敏,决策效率相对较高二二是创新动力较强。由于民营企业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因而创新的动力较强。民营企业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外部环境较差。如,一些部门法对民营企业保护不够,社会舆论对民营企业家存在认知误区等。二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目前,我国80%以上的民营企业是家族式企业。麦肯锡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5%的中国家族式企业在第三代之后还能生存下去,原因便是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三是资金缺乏。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会遭遇资金困境,影响民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四是产业分布不合理。目前,除少数民营企业存在于互联网、通信等新兴科技领域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从国企与民企的优缺点可以发现,国企的优点正是民企所缺乏的,而民企的优点也正是国企的不足。除了政府、法律制度和市场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等相关制度创新加以解决外,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国资与民资以一定的制度创新方式实现互补。如,国资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可以通过引入民资加以弥补;国资决策缺乏监督,存在较为严重的“一言堂”问题,可以通过引入民资,由民营企业家进行监督,在决策上相互制衡,达到科学民主决策的目的。民企资本不足的困境,可通过国企雄厚的资本和较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加以解决;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难题,可借助国企之手加以规范化。因此,只要制度创新得当,完全可以借助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新的企业形式,使国资与民资携手共进。 
  二、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成混合所有制经济步履维艰 
  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缓慢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步履维艰。在国有企业以及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行政化任命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导致与此相关的薪酬制度改革、福利制度改革推进缓慢。二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仍然较为严重。民营资本虽然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但国有股“一股独大”、“同股不同权不同利”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了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三是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集中表现为较严重的国有资产的“体制性流失”和“掠夺性流失”。这两种国有资产流失在上一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存在,在下一阶段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必须予以杜绝。  (二)“所有制歧视”现象影响了民资进入混合所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民营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准入门槛较高。在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的行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民间资本的投资比例和投资形式都受到诸多限制,“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投资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主要表现在:当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资本为大股东时,国有资本会利用大股东身份对民间资本等小股东的利益实施侵害;不尊重民营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使民企的投资权益受损。三是获取控股权的机会较少。在向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国有资本雄厚以及人为排斥,民间资本获得控股的机会较少。民间资本得不到控股的机会,因而担心沦为国有企业的“提款机”。四是企业决策权和资本权益受法律保护程度较小。一方面,在大多数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资是大股东,民资是小股东,国有资本在表决权、监督权和信息控制权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因而民资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没有足够活语权。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国资代表委派的管理人员大都有行政级别,这对民资管理人员形成了身份歧视,这两类管理人员没有对等的话语权。当国资与民资发生利益冲突并需要法律仲裁时,法庭往往偏袒国资的利益。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尚需完善 
  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虽然现在大多数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相关的企业治理机构,但公司重要的管理人员依然实行行政式任命,企业的管理决策仍然带有浓厚的“一言堂”色彩,没有真正形成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相互制衡、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由于公司重要的管理人员实行行政式任命,因而职业经理人制度难以建立起来,优秀的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缺乏制度保证。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所难免。 
  此外,发育较慢的资本市场不适应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离不开健全的资本市场。缺乏健全的资本市场,一方面不利于消除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资“一股独大”的“痼疾”,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也很难顺利进入混合所有制经济。资本市场不完善突出表现在直接融资多、间接融资少、手段单一、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取银行贷款这一直接融资方式,股权、期权、债权等形式的间接融资相对较少。而在紧缩银根的政策背景下,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不断加大。 
  三、促进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破除所有制界线以消除“所有制歧视”现象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和民企绝对不应是“国进民退”、“民进国退”的相互对抗关系,而应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国企、民企应当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要实现国企与民企的优势互补,必须破除所有制界线,消除“所有制歧视”现象。破除所有制界线,既要消除对民资的歧视,也要消除对国资的歧视。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解决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界线对我国经济礼会发展的制约,使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对非公有资本的歧视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消除,《决定》为全社会破除这一界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破除所有制界线,不但要从观念上根本转变对民营经济的歧视,而且还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和法制观念、改变国有资本的管理方式、对国企功能加以科学定位、建立科学的资产评估制度等方面着手,使国资、民资享有各方面同等的待遇,而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当谈到破除所有制界线时,人们往往注重反对对非公有资本的歧视,而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对国资歧视的现象。对国资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凡是非公有资本存在的地方就不允许国资进入,竞争性领域一概排斥国资的存在。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根深蒂固的国资低效论、国资无用论等观念在作祟。事实上,国资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可视其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工具,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高效低效之别,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国资。新加坡的国资表现优异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如果妖魔化国资,其结果必然是国资存在的空间越来越窄,国资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将难以得到改善,长期下去其结局不是“国民共进”,更不可能是“国进民退”,而是“民进国退”;不是国资民资平等竞争,而是民资“独舞”。显然,这一结局不符合国资民资各有优长、各有不足,应当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的理念,因此,不管是对民资的歧视,还是对国资的歧视,都偏离了《决定》的精神,都要坚决加以反对。总之,只有彻底破除所有制界线,国资与民资才能携起手来,共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 
  (二)深化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 
  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瓶颈,必须坚决打破。首先,必须坚定推进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去行政化改革。不打破混合所有制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行政化任命制度,就不可能使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落到实处,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场化遴选和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等也都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国资与民资的有机融合、平等相处、和谐发展都将是一句空话。其次,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薪酬制度改革。长期以来,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员工收入过高,且不透明,这已成为积弊,广为社会各界所诟病。推进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薪酬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推进其员工收入的分类化、透明化和市场化。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各异,所处行业不同,面对的市场环境不一,如果实行统一的薪酬标准,就无法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因此,需要对其薪酬进行分类化改革,实行有差别的薪酬制度二收入的透明化要求对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的薪酬和各项福利情况向社会大众公开,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收入的市场化要求企业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绩效挂钩,尤其是对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要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再次,推进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国资委的主要职责是国有资本的配置,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把国有资本配置好。应改变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具体事务管理过多的状况,实现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管以“管资本为主”的目标。至于如何管资本,则需组建或成立一批管理资本的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通过这些公司来贯彻国家的战略意图,把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这五个重点领域,同时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最后,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必然要吸纳民资参与其中,而这一过程首先面临的便是国有资产估价问题。如果估价过高,不利于吸引民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便无从谈起;估价过低,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也是解决“谁混合准”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