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毕业论文 > > 中国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探讨_会计审计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探讨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2010年,中国经济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均呈现了强劲增长的势头。但是进入2011年以来,伴随着欧洲部分国家债务危机的蔓延以及美国经济的回调,世界经济呈现复苏乏力态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出现了回落。2012年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会不会出现二次衰退?未
关键词:中国经济,走势,宏观,经济政策,关联,探讨,会计,审计,论文

天师鬼禄,赛车总动员下载,钢材厂家

  2010年,中国经济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均呈现了强劲增长的势头。但是进入2011年以来,伴随着欧洲部分国家债务危机的蔓延以及美国经济的回调,世界经济呈现复苏乏力态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出现了回落。2012年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会不会出现二次衰退?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政府应该做出怎样的政策选择?这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势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1)本国经济的运行规律;(2)世界经济的运动规律;(3)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4)来自国内或国外的供给冲击。排除无法预期的供给冲击的影响,本文将在分析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因素的基础上,对2012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衰退以及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强劲增长的政策选择。
    一、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
    一国的宏观经济走势首先取决于本国的经济运行周期情况。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上完成了三轮周期运动。经济运行周期的波峰年依次是1978年、1984年、1992年及2007年,GDP增长率分别达11.7%,15.2%,14.2%,14.2%。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是9.67年。从波谷年来看,如果假设2009年是本轮周期的波谷年,那么经济运行也已经完成了3次周期运动,周期的波谷年分别是1981年、1990年、1999年、2009年,GDP增长速度分别为5.2%,3.8%,7.6%,9.2%。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33年。可以说,无论从波峰年还是从波谷年来看,周期的平均长度都是9年~10年。
    不同经济制度条件下,经济的周期性运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一般具有扩张期短(从波谷到波峰)而收缩期长(从波峰到波谷)的特点。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则具有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特征,这是由两种经济体制中固有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不同力量和机制决定的。[1]例如,在前两轮周期中,扩张期分别为3年(1982-1984年)和2年(1991-1992年),而收缩期却分别长达6年(1985-1990年)和7年(1993-1999年),这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征。而在最近一轮的经济周期中,扩张期则长达8年(2000-2007年)。根据我国以前经济周期的波长规律,2009年就应当完成筑底。如果把2009年定义为本轮经济周期的波谷年,那么,本轮周期的收缩期只有2年的时间(2008-2009年)。显然,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征。①根据经济周期的市场制度特征,从2010年开始,我国经济运行应当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排除未来发生突发重大事件的外部冲击和经济政策重大失误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未来的扩张期也应长达7年~8年之久。
    图1显示,在最近的一轮经济周期中,2007年是波峰年,2008年和2009年经济出现逆转,开始掉头向下运行,并进入了本轮经济周期的收缩期。2010年,经济开始向上运行,当年实现了10.4%的经济增长率,但进入到2011年,经济又开始向下运行,全年的GDP增长率为9.2%,与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持平,2012年还有向下运行的可能,这显示出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并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担忧。
    F10W819.jpg
    图1 1978-2011年的中国经济运行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公告。
    由前述中国经济周期平均9年~10年的波长规律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扩张期长但收缩期短的特征来看,2009年就应当完成了筑底,那么2012年就不应当出现二次探底。然而,规律并不是绝对的,规律仅仅表示一种趋势。并且,经济运行周期的规律性不仅取决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周期性运动,也受世界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经济政策等多种外生变量的影响和冲击。
    怎样看待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走势?如果以年度为单位,2008年和2009年是中国经济的收缩期,这不仅是经济总量失衡造成的,而且与结构失衡相关。在经济的周期运行过程中,经济收缩(包括经济衰退和萧条)实际上是经济体自身的一种修复与调整。只有经过充分的修复与调整,经济体才能进行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并在结构优化和更高增长质量的基础上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此外,在经济运行的萧条阶段,也正是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最佳时期。这是因为,在经济繁荣期,由于几乎所有企业都有获利可能,赚钱效应使优胜劣汰的结构调整难以实现。结构调整不仅包括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此外,结构调整既包括了存量调整,同时也包括增量调整,这将意味着效率低下的企业倒闭破产,同时也将有大量效率较高的新企业诞生并进入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但是,在我国本轮经济周期的收缩期,经济调整并不充分。这不仅表现为周期谷底的经济增长率过高,更重要的是实际的调整期只有5个季度(见图2),②产业结构未能实现优化和升级。这就为2011年和2012年经济运行可能出现再次探底埋下了伏笔。
    图2显示,2008年各季度GDP的增长率分别是11.3%,10.8%,9.7%和7.6%。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更进一步下跌到6.6%,为本轮经济周期的季度谷值。在经济增长率持续下跌了5个季度后,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经济运行又呈现强劲回升的势头,GDP增长率分别为8.2%,9.7%和11.4%,2010年第一季度最高达到了12%。随后又持续走低,到2011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下降到9.1%和8.9%。至此,GDP增长率已经连续7个季度出现下降的态势。图2显示,从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走出了一个倒“V”字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经济走势?
    经济出现倒“V”字型的走势,首先是因为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在2008年末决定增加投资支出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经济下滑的态势,并实现了2009年第二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这4万亿元的投资在支出时间上过于集中,因此这一期间的经济增长具有“激素刺激型”的性质,难以具有持久性,当这4万亿元投资拉动经济的效应消失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再度回落也是必然的。客观地说,4万亿元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一方面遏制了经济持续下滑的态势,减轻了经济衰退给人们带来的痛苦,避免了更多的企业破产和更多的人员失业,另一方面,由于巨额投资集中在一年内支出并把下滑的经济迅速拉起,从而也造成了经济调整的不充分。
    其次,经济运行呈倒“V”字型走势的另一个原因是始于2010年央行实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我国,通货膨胀一般滞后于经济增长1年~2年。从2009年第二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在4万亿元投资的刺激下,经济加速增长,GDP增长率一度达到12%,这就对日后的CPI构成了巨大的压力。2009年,我国的CPI全年同比上涨-0.7%,是本轮经济周期的年度谷值。2010年价格指数开始上升,全年同比上涨3.3%。进入到2011年,价格指数开始加速上涨,四个季度的CPI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5.7%,6.4%和4.6%(见图2中的CPI曲线)。从月度数据看,2011年7月份最高,CPI同比上涨6.5%。由于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央行开始收紧货币信贷。从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央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总共上调了12次,其中,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5.5%上调至21.5%,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3.5%上调至18%。客观地说,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另一方面,也无疑抑制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自2010年第一季度后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同时也是经济运行出现倒“V”字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F10W820.jpg
    图2 中国GDP和CPI季度增长率(2008-2011年)
    资料来源:同图1。
    此外,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自201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扩张阶段,并不是意味着经济的扩张是直线上升的。事实上,无论是经济扩张,还是经济收缩,一般都是在波动中完成的。因此,在未来几年的经济扩张进程中,并不排除个别年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回落。因此,2011年及2012年经济增长出现下滑,亦属正常现象。
    综上所述,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以年度为依据,2012年的年均GDP增长率有可能低于2009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经济有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但如果从季度GDP增长率来看,2012年则没有可能出现二次衰退,即GDP增长率下跌到6.6%或低于6.6%的可能,即不可能出现2008年到2009年第一季度那样的情况。③这不仅是由国内经济运行规律决定的,而且世界经济运行规律也不支持中国经济出现二次衰退。
    二、世界经济运行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在此情况下,中国的经济运行状况不仅受世界经济运行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的运行。
    从1982年到2009年,世界经济已经完成了3个运行周期,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年。如果以波谷年为依据,从1982年到1991年为第一个经济周期,谷底的GDP增长率均为0.8%。1991年到2001年为第二个经济周期,其中2001年的GDP增长率为1.5%。2001年到2009年为第三个经济周期,其中2009年的GDP增长率只有-0.6%。2010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GDP增长率达到了3%。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周期的波长规律来看,还是从经济运行的实践来看,2010年世界经济已走出衰退和萧条的阴影,步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目前,在全球经济中,美国是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0年美国的GDP是14.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6%。[2]显然,美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世界的经济运行。世界经济运行的实践表明,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这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周期的平均长度相同。世界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都是9年。第二,经济运行在波谷的年份一致。美国经济周期的波谷年为1982年、1991年、2001年和2009年,GDP增长率分别为-1.9%,-0.2%,1.1%,-3.5%,与世界经济周期完全相同。第三,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的年份基本一致。2010年美国经济实现了3%的正增长,表明美国经济也已进入新一轮的经济扩张期。图3描述了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的运行周期。
    F10W821.jpg
    图3 世界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1978-2010年)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EO数据库和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USA)。
    2011年,尽管因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和美国经济复苏迟缓延缓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但从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实践来看,世界经济在总体上进入扩张阶段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前所述,经济扩张一般都是在波动中完成而非直线上升的,并且,在经济扩张阶段的前期,经济复苏一般都比较缓慢,只有到了经济扩张阶段的后期即繁荣阶段,经济增长才会呈现出加速度的特征。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本轮经济周期中,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都是1978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不仅经济跌幅最深,而且GDP增长率均为负值。因此,始于2010年的世界经济复苏,将比1978年以来的任何一次经济复苏都更为艰难。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在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继续扩张态势,如果不出现突发重大事件的外部冲击,应当不会出现二次探底或二次衰退。从目前的经济走势来看,2011年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率均可能在2%左右。2012年尽管“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还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美国经济在2011年第四季度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2012年将延续2010年以来的经济复苏,并将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因而对世界经济增长将做出贡献。
    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中国的对外贸易传导的,并且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中国经济周期和世界经济周期决定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周期。其中,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的出口周期高度正相关。[3]既然未来几年世界经济总体呈现扩张趋势,必然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正面影响。2012年欧债危机可能还会继续蔓延,但由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规模较大且相对封闭,因此通过金融渠道传导损害中国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不大。从贸易渠道的传导来看,由于受欧债危机困扰的几个国家并非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这些国家的经济不景气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或者说是非实质性的。因此,总体而言,在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应是正面的。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根据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来判断,还是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来判断,未来几年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在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退一步说,即使世界经济出现二次衰退,中国经济仍具有保持强劲增长的可能,因为我国当前具有保持经济强劲增长的条件和实力:这就是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足以化解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外贸出口的负面影响,强大的经济实力不仅为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而且可以抵御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国际传导机制。
    三、保持适度经济增长是2012年宏观调控的主旋律
    一国的宏观经济走势不仅取决于本国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取向和政策力度,在我国更是如此。2012年我国经济将如何运行,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有重大关系。科学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保持强劲而稳定的增长,避免大起大落的重要保障。要避免我国经济出现二次衰退,保持经济强劲稳定增长,重要的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不出现重大失误。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应当以一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为客观依据。笔者曾经运用HP滤波和经验分析的方法证明,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最优适度区间为9%~10%,次优增长区间为8.5%~10.5%。[4]这就是说,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只要运行在最优适度区间内,就不仅可以保持经济的强劲增长,同时还可以避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出现大范围的失业。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低于9%的最优适度区间的下限,特别是低于次优适度增长区间的下限即8.5%的增长率时,在经济运行中就会出现较大的产出负缺口,这意味着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经济运行将会呈现所谓“冷”的状态。尤其是在经济出现“过冷”的状态下,产品滞销,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破产,并导致大量工人下岗失业,农民工返乡,甚至还会伴随通货紧缩。1999年前后和2008-2009年所发生的那种情况就会重现。与之相反的情况是,当GDP增长率高于10%的最优适度增长区间上限,特别是经济增长率高于次优适度增长区间的上限即10.5%时,经济运行则会出现较大的产出正缺口,产出正缺口的出现意味着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与之相伴随的情况是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1992年和2007年前后所发生的经济“过热”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经济增长率保持在最优适度区间应是最理想的选择。
    能否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最优适度增长区间?只要避免认识上的误区,确保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具有前瞻性并保持适当的力度,实现经济的最优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从我国近两年宏观调控的实践来看,2010年1月开始实施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当时过快的经济增长及之后的通货膨胀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是,当2011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到9.1%,并且第四季度已经跌破9%的增长速度时,特别是当众多中小企业已经陷入资金困境时,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就应当淡出,至少政策紧缩的力度应当放松。尽管目前的通货膨胀率依然很高,但应当看到,CPI已经连续下降了5个月,从2011年7月份的6.5%,下降到2011年12月份的4.1%。另一方面,由于CPI是经济增长的滞后指数,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一路上升的价格水平实际上是对2009年第二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滞后反应,不具有持续性。只要观察图2给出的CPI季度增长率曲线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此,即使现在终止了从紧的货币政策,由于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持续下降,作为滞后指数的CPI也将会继续回落,并将一直延续到2012年。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已经不是当前最重要的调控目标。假如当前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的话,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就有可能逼近次优适度区间的下限,届时,大批中小企业将会濒临倒闭破产的边缘,失业会明显增加,届时,经济增长率“保八”的呼声和政策将会再现,这显然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保增长、调结构应当是2012年宏观调控的主旋律。
    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通常只是设定最低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限,但却从来没有明确界定经济增长速度的上限。例如在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的1998年和2008年,政府都明确提出了要确保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8%,并采取了相应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即使在2007年,当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高达14.2%时,仍然没有认为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只是把增长速度定义为“偏快”而已。这说明我国在经济适度增长区间的认识和界定上还存在着“盲区”,显然这是必须要改进的。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之所以只设定经济增长的最低下限而不明确设定经济增长的最高上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都不能容忍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所带来的大批企业倒闭破产和大量劳动者失业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不稳定的压力和后果。同时,在我国现阶段,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还都存在追求高经济增长的动机,部分领域仍然存在预算软约束的条件。相比之下,对于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通常具有较高的容忍限度,因为高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提高各级政府的业绩和财政收入,而且还可以扩大就业和增加劳动者的收入。至于经济过高增长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例如环境污染,不仅不直接影响政府的政绩,而且人们也往往感受不到。即使感受到了,但由于大多数人仍然处在追求较高的收入水平而没有达到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对此往往采取容忍的态度。只有当过高的经济增长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才不得不紧缩经济,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实际上,经济无论是出现过冷还是出现过热,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和社会成本。因此,要在我国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同时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政府不仅要确保最低经济增长速度,也要确保经济增长速度不越过最高边界,即保持经济增长在适度区间内。
    如果把2012年宏观调控的主旋律确定为保增长和调结构,有可能会引起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毋庸讳言,在经济扩张期,物价水平始终会有上涨的压力,但是,从短期的经济增长状况看,由于GDP增长率已经回落,物价水平作为经济增长的滞后指标,必然也会出现回落的趋势。图4显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呈现高度相关性,但物价水平的波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F10W822.jpg
    图4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公告。
    在图4中,横轴表示以年为单位的时间,纵轴表示的是用CPI代表的通货膨胀率和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率。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变动轨迹。从图4不难看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高通货膨胀率发生的年份通常滞后于经济周期的波峰年1年~4年;如果排除由于价格体制改革所引发的1988年的高通货膨胀,最高通货膨胀率发生的年份(1980年,1985年,1994年,2008年)也要滞后于经济周期的波峰年(1978年,1984年,1992年,2007年)1年~2年。即使是2011年5.4%的高通货膨胀率,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过是2010年高经济增长率(10.4%)的滞后反映。与此不同的是,由于每轮经济周期的最低通货膨胀率滞后于波谷的期间比较短,通常只有一到两个季度,因此以年为单位表示的最低通货膨胀率几乎与经济周期的波谷年同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尽管价格水平的变动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其波动的总趋势主要取决于经济波动的总趋势,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周期取决于经济运行周期。[5]同时,由于价格的变动具有黏性特征,因此通货膨胀总是与上一期而不是本期的产出水平相关。
    可见,从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来看,在2012年,伴随上一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以及2012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的继续回落,通货膨胀率将会继续自然回落。因此,对当前抑制通货膨胀的“过紧”的货币政策应进行适当调整,适度放松紧缩货币政策的力度,不仅不会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有利于经济增长。
    但如果从较长的时间来看,由于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总体处于扩张阶段,价格水平也会相应进入一个新的上升周期,即进入了一个新的通货膨胀周期。即是说,在未来几年,价格指数将始终存在上升的压力。因此,防止经济过热和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仍然是未来几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同时,避免由于政策失误造成的人为的经济衰退,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我国经济运行周期的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来看,都不支持中国经济在2012年出现二次衰退(以季度经济增长率为基准)。只要宏观经济政策运用得当,中国经济总体上有可能继续运行在最优增长区间内,并在实现经济强劲稳定增长的同时,保持较低水平的通货膨胀率。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利用2012年上半年经济继续回落的有利时机,加速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