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毕业论文 > > 中国经济发展回顾及现阶段存在问题分析_会计审计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回顾及现阶段存在问题分析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摘 要: 本文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回顾,概括出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后发优势,并对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传统性经济体问题和非传统性环境挑战进行了相关分析,针对某些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顾及,现阶段,存在,问题,分析,会计,审计,

jibayang,王佳禾,石器宝贝

摘 要:本文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回顾,概括出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后发优势,并对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传统性经济体问题和非传统性环境挑战进行了相关分析,针对某些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后发优势;问题;挑战

  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通常把它归因于改革开放的方针和政策。我们认为,这种高速增长的最终动因是后发优势,而改革开放的作用就是把这种潜在的后发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了。
  首先是改革与后发优势。制度变迁始终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点已被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实行的经济制度虽然有别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我国也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因而在制度安排上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二是开放和后发优势。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等方面,这里我们以外资利用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逐年递增,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我国吸收外资额连续多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稳居榜首,每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中国已占40%以上。
  三是开放、改革的互动与后发优势。对外开放使各种商品和要素在国际间流动起来,但开放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商品和要素流动本身,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开放对一国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对制度的深刻影响。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项政策,而是整个制度变迁的一个整体。
  2、后发优势战略:入世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
  后发优势战略是指通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资本(包括人力资本)、技术、结构、制度等方面的差距,加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其着眼点在于学习,力求通过模仿创新来实现经济追赶,后来居上。它与比较优势战略相比有两个特点:其一,后发优势战略不主张消极地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介入国际分工,而应当通过对要素素质的提升,跻身于较高的国际分工。其二,以后发优势改造和提升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将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与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复杂劳动密集型。
  二.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美国金融危机掀起了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当然这场金融危机也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对此中国政府出我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揽子刺激计划,遏制了经济的快速下滑,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有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积累。
  ○1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有些行业仍在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从低端到高端产能、从内需到外需产能、从传统到新兴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过剩问题。一是外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二是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在建和新建项目仍有加大的规模。三是部分新兴行业也显露出产能过剩迹象。
  ○2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特征。部分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竞争性领域,挤出了社会投资。社会投资由于受到市场信心、国外需求、融资约束、市场准入限制等影响,增长乏力,尚未出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增长动力转换趋势。当前的消费增长也主要靠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稳定的消费增长内生机制尚难形成。
  ○3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系统性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出于融资和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供给而建立了各种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统一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转贷给企业或项目,使债务信贷化。今年新增贷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2、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之一。就那气候变暖来说吧,中国气象局局长曾坦言,未来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短缺、重大工程安全运行风险加大,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将面临四大挑战。
  挑战之一: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秦大河以2006年为例做了说明,百年一遇超强台风“桑美”登陆,重庆、四川遭遇历史罕见高温伏旱,持续干旱森林火险等级升高导致东北地区发生继198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强沙尘暴袭来北京一夜降尘量33万吨。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挑战之二: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秦大河解释到,由于冬季气候变暖,冬小麦和树木等提早发芽和开花,春季霜冻对作物和树木的损害不断加重。      
  挑战之三:水资源短缺。自1950年以来, 我国6大江河的径流量减少。其中,海河降幅最大, 每年约减少3.66%。河西走廊地下水天然资源90年代比50年代减少45%,未来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会加剧。
  挑战之四: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1995年以来青藏公路沿线地面下5米深度处的地温呈升高趋势,到2050年,青藏高原冬季最低气温升高约3.1~3.4℃左右,夏季最高气温升高约1.8~3.2℃,严重威胁青藏公路、铁路的安全运营。
  中国气候与环境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变化。气候变暖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现实威胁因此,我们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抵御极端气候灾害,加强应急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气候、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陆德明.中国经济发展动因分析[J].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2]林毅夫,蔡日方,李周.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郭熙保.《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