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毕业论文 > > 克服校办企业审计困难 促进校办企业健康发展_会计审计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克服校办企业审计困难 促进校办企业健康发展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摘 要: 高校校办产业是高等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校办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直存在争议,其财务管理质量更是让人怀疑,因而加强高校校办产业的财务审计就显得尤为必要,但高校内审部门在对校办产业实施审计过程中却遇到不少困难,本
关键词:克服,校办,企业,审计,困难,促进,健康,发展,会计,论文,

蜜桃成熟时3高清,投拍美女,不再联系 mp3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摘 要:高校校办产业是高等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校办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直存在争议,其财务管理质量更是让人怀疑,因而加强高校校办产业的财务审计就显得尤为必要,但高校内审部门在对校办产业实施审计过程中却遇到不少困难,本文就校办企业财务审计为何成为高校内审工作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校办产业; 内审工作; 难点; 解决办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财务收支规模的逐步扩大,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日显重要。在高等学校的各项审计工作中,校办企业的财务审计由于校办企业所处的特殊环境和与众不同的管理体制,加上校办企业财务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其他特殊的原因,成为高校内审工作的一个难点。依据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有关要求,高校内审部门应抓住校办企业财务审计这个难点,采取“解剖麻雀”的审计方法,认真做好校办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校办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为学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以促进校办企业健康发展。
  校办企业财务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的难点在于校办企业特殊的生存环境
  我国高校的校办企业最初多称之为校办工厂,是高校教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用作高校学生的实验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为高校提供一定的教学服务和一些教学手段。它不是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经济上也不进行独立核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为增加职工的福利和解决办学资金不足的困难,将校办工厂企业化,让其以“企业”的身份出现在社会舞台上。作为企业,校办企业就要盈利,就要赚钱,不但要为高校提供一定的预算外资金,还要为校办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赚得利润,它不但要从社会赚钱,还要从高校自身(包括本校)赚钱。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一些校办企业依靠“校办”优势,利用原材料的计划价格同市场价格的价差还赚了国家一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高校校办企业同社会上的企业一样在同一市场环境里竞争,校办企业由于其管理、技术、资金和规模的限制,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有些校办企业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为了完成高校下达的经济承包指标,不得不将目光盯在了“母校”上:高校对校办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企业不提或少提折旧;企业向高校借用的流动资金能拖则拖,能赖则赖,更谈不上缴纳资金占用费了;校办企业生产成本严重失实,实现的利润含有相当多的水分,上缴学校的利润很多是高校拨入的流动资金或校办企业应偿还高校的应付款项。几年,十几年过后算一下总账,结果发现高校的很多校办企业是靠高校养活着。每当谈到高校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时,许多高校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校领导颇有微辞,希望高校内审部门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实事求是的界定。
  校办企业财务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的难点在于校办企业特有的管理体制
  传统意义上的校办企业很多不具有法人地位,它从工商管理部门领取的只是营业执照而非法人营业执照,即使有的校办企业具有法人资格,校办企业对其所承担的有限责任也存有争议。基于高校是校办企业唯一出资人的原因,校办企业所承担的有限责任是校办企业的还是高校的责任就变得模糊不清。由于产权关系不清,公司治理混乱,校办企业经营不善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仅校办企业要承担,还要波及到高校本身,即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高校内审部门在对校办企业的财务审计中要真正发挥经济卫士作用,分清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经济责任,在管理体制和产权关系上提出合理化建议,替高校在经济上筑起一道“防火墙”。
  高校校办企业大多由高校产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产业管理部门代表学校同校办企业签订经济合同,落实承包指标,监督其利润上交。现在的问题是:产业管理部门是否真正代表学校利益,能否把位子坐正。倘若产业管理部门偏向校办企业,代表企业同学校讨价还价,甚至产生“寻租”行为,那么产业管理部门对校办企业管理行为的公正性、客观性就受到了怀疑,它提供的校办企业的业绩资料就不能作为审计的依据,因此审计部门在对校办企业财务进行审计的时候还存在一个对校办企业管理部门提供的会计等资料挤水分的问题。
  高等学校的财务通常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两种模式,本应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的财务也被统了进来,学校财务部门对产业财务只应起指导作用,现在却起了领导作用。校办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受到严重抑制,高校内审部门对产业财务的审计也遇到了麻烦,对校办产业的财务审计变成了对学校财务和产业财务的双重审计。审计对象变了,上对下的审计变成了同级审计,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了挑战,相应的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乃至于审计报告都要作相应的调整。
  校办企业财务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于校办企业财务工作的复杂性
  传统意义上的校办企业虽然规模小、资金少、人数不多,但其财务管理却很复杂。校办企业是企业,或者说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它应该运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成本核算,它要求收入和费用相配比。为了真实评价校办企业的经营业绩,校办企业的财务就要进行正确的会计计量和成本核算,而为了完成利润或隐瞒利润,有些校办企业也往往利用“成本核算”这一杠杆进行调控。在存货计价上,在销售收入计算上,在在产品、产成品、销售产品和库存产品的成本分摊上,甚至在跨期摊派费用和应付税款的计提和对本校提供的产品的价格上大做文章,时而套用事业会计标准,时而运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支出应配比的不配比,该计提“折旧”和“坏账损失”的不计提,这样的文章一做,没有完成任务的企业完成了任务,超额完成的利润被隐藏了起来。高校的财务审计人员以前大多从事的是预算会计工作,很少是企业会计的专家,对校办企业财务进行审计无疑是一大困难。当然,校办企业财务工作的复杂性绝不仅仅是成本核算制度问题,这里也存在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有些校办企业有意识地利用企业、事业双重会计标准来混淆是非以达到有利于校办企业、有利于校办企业负责人、有损于高校和国家利益的目的。
  校办企业财务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的难点还有其特殊原因
  高等学校校办企业是高等学校创办的企业,高校审计部门对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审计属内部审计范畴,作为高校的内部审计它不同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
   政府审计是上对下的审计,它有审计决定权和处罚权,它没有太大的审计风险,被审单位只有“唯唯诺诺”。社会审计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它的审计报告内容由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它以收取服务费为目的,只要遵守了公认的会计准则,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的公允性,就能达到审计目的。高校内审部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相对的。内审人员在单位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他们对校办企业财务的审计对象是校办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运行情况,会计制度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特别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等,而审计实质是校办企业的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校办企业负责人同高校内审人员一样,一般都是高校的工作人员,彼此熟悉和了解,审计报告的客观性或多或少受到这种关系的影响。学校审计部门在对校办企业财务进行审计过程中不可能不涉及到其他管理部门,比如产业主管部门和学校财务部门。此外,校办企业必竞是高校办的企业,实施审计过程中,内审部门不得不兼顾国家、高校和企业的利益,而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得到领导的认可实属不易。
  高等学校校办企业的财务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的难点。作为难点,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时要设法争取高校领导的支持,同时注意提高自己的审计业务技术水平,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力争提高校办企业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接受性,尽量减少审计风险,树立内审工作的权威;校办企业财务审计是审计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而又不使其成为盲点,学院内审部门可以向学院领导建议,委托有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校办企业财务实施审计,出具长式审计报告,这样既可达到对校办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的目的,又能弥补内审部门审计独立性的不足,回避审计风险。为了做好校办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学院内审部门每年都要把校办企业的财务审计列上学校的审计计划,要对校办企业的资金状况、经营情况、经济效益乃至财务内控制度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各方因素,出具有较高价值的审计报告,为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学校领导对校办企业特别是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信元主编:《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2]李金华著:《审计理论研究》审计出版社,  2001年.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