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 > 国外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创新机制建设_物流管理论文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国外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创新机制建设_物流管理论文

摘要:摘 要:为了推动物流企业碳减排,根据企业层面国际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标准,从供应链的角度识别物流企业碳足迹范围。通过比较分析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实践,总结出低碳物流技术应用驱动、低碳物流项目为载体、物流企业内外协同三种典型的碳减排
关键词:国外,物流,企业,供应链,足迹,管理,新机制,建设,物流管理

徐云潇,超感应少年,微邦电子围栏

 摘 要:为了推动物流企业碳减排,根据企业层面国际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标准,从供应链的角度识别物流企业碳足迹范围。通过比较分析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实践,总结出低碳物流技术应用驱动、低碳物流项目为载体、物流企业内外协同三种典型的碳减排成功模式。选取全球著名快递企业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供应链碳足迹结构、供应链碳足迹管理策略和绩效。最后得出国外物流企业低碳管理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为物流企业碳减排指明方向,为企业低碳供应链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企业;碳足迹;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for logistics companie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greenhouse gas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for company to identify the scope of carbon footprint in logistics companies from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supply chain carbon footprin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m up the low carbon logistics technology driven, low carbon logistics project as a carrier, coordination within and outside the logistics companies three typical carbon emissions successful models research the world leading express company,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pply chain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of carbon footprint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 and carbon footprint management strategy. Finally, summarize the practices in carbon management for foreign logistics companies and enlightenment to China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for logistics companies provide the valuable advises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cisions for logistics companies.
  Key words: logistics companies; carbon footpri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我国未来5年要实现能耗强度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的目标,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制度。随着国内外碳减排管制的逐渐强化和碳减排政策的陆续出台,国家碳减排目标将被分解到各行业部门,作为碳排放和污染大户的物流企业面临碳交易和严格的碳监管风险。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物流企业的必然和内在驱动力。企业低碳意识日益增强[1],物流客户对物流服务由质量、价格转向低碳供应链服务的需求,物流企业面临供应链碳减排与降低能源消耗的矛盾与压力。物流企业主导参与供应链碳减排具有巨大优势,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供应链碳管理起步较早[2],我国碳排放管理实践与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力、化工等行业,物流企业碳管理实践研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物流企业只关注自身盈亏,协同碳减排意识差,往往忽视物流企业供应链上下游范围所产生的碳排放。因此,从供应链服务的角度研究物流企业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1 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识别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组织发起,其它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参与制定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和报告标准》(2004),是企业和其他组织制定与报告企业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国际标准。目前,全球已有49个国家120家企业约53%的企业采用该标准核算企业价值链的碳排放[3]。该标准将企业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分为三个范围作为核算和报告的依据,即企业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碳排放(范围1)、企业消耗购买的能源所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2)、非企业所控制的其它间接碳排放(范围3)。
  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是指物流企业在向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过程中的碳排放。它来自物流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下游。供应链范围1碳排放出现在物流企业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主要包括移动源燃烧碳排放、固定源燃烧碳排放。移动源燃烧碳排放指物流企业自有的物流设备在原材料、货物运输、装卸和搬运过程中所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固定源燃烧碳排放指物流企业静止设备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供应链范围2碳排放是指物流企业采购用于照明、制冷、供热设备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碳排放,这部分碳排放发生在电力或热力的生产企业设施内,非物流企业所控制。供应链范围3碳排放出现在非物流企业控制的碳排放源,如物流分包商物流活动的碳排放等。这3类碳排放中范围3的管理难度较大,且容易被物流企业忽略。
 2 国外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实践分析
  以美国、德国、日本为首的全球顶尖物流企业非常重视供应链碳足迹管理,主要碳减排实践包括:采用清洁燃料、低碳物流技术和先进的低碳交通工具,不断提高能源效率[4]。依托低碳物流合作平台,与政府、高校、社会机构密切合作推进碳减排,国外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管理实践如表1所示。
  2.1 低碳物流技术应用驱动碳减排
  以低碳物流技术应用为突破口,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技术,利用清洁高效能源,以生物燃料替代高能耗燃料,对能源消耗进行测量控制管理。采用低碳交通工具,增加使用电动汽车、柴油电力混合动力卡车。如2011年FedEx公司全球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总数增至408辆,节约27.6万加仑燃油,减少近2 800吨二氧化碳排放。2012年采用先进的波音777货机,减少18%燃油消耗。丹麦马士基公司在冷藏货船上安装Quest软件,每年减少CO2排放26万吨。并在海运服务中引进低速蒸汽方案[5],通过降低航速5%~10%,降低了燃料消耗和CO2排放。在德国,DHL公司积极推动航空替代燃油的研发工作,与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合作,研发和推广应用氢气能源与替代燃料动力货车。
  2.2 以低碳物流项目为载体实施碳减排
  低碳项目是促进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依托低碳物流项目推动碳减排。联邦快递公司、积极参与美国“智慧之路”(SmartWay)项目[6],该项目包括Srnartway运输合作伙伴计划、SmartWay货运计划等6个子项目。核心为运输合作伙伴计划,参与者包括货主、制造企业物流公司、银行等。该项目通过追踪物流企业碳排放、制定碳排放评估工具、为物流企业提供不同的节能碳减排方案。在推进低碳货运项目的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财税激励政策,制定了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的方案,通过合作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燃油成本。
  DHL公司实施的“绿色运输项目”(Go green)[7],计划到2020年碳效率提高20%。主要通过制定低碳发展目标和采用创新技术减少DHL和物流合作伙伴的碳足迹,对员工进行低碳意识教育,将碳减排落实到工作实际。对客户碳足迹进行评估,为其提供低碳组合方案。对运输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实现货运透明化[8]。DHL还与新加坡管理大学合作创建DHL-SMU合作平台,提供跨亚太地区的低碳物流教育培训和开发最佳企业实践,为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马士基公司向客户提供供应链碳检测服务(Supply Chain Carbon Check)项目,通过评估客户的供应链碳足迹和成本,模拟不同情况下的碳足迹,挖掘寻找减少CO2排放量和成本降低的潜力,然后制定和实施供应链碳足迹管理方案。通过项目合作促进了供应链碳减排,降低了供应链运营成本。
  2.3 物流企业内外协同驱动碳减排
  整合物流企业内外资源,与高校、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成员协同推动碳减排。马士基公司极为重视碳减排模式创新与合作,其加入麻省理工大学的供应链协作平台,通过与麻省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碳足迹管理实践研究。马士基还与丹麦企业、丹麦海事技术中心、航运企业和大学联合降低航运中过程中CO2排放,为物流客户提供低碳环保解决方案。2012年,著名的TNT公司与欧洲的生产商、客户、城市管理部门合作,利用电动车和自行车为主的微型货运站交货,提供“最后一公里零排放配送方案”。参与第七届欧洲框架项目Citylog和Straghtsol,致力于城市中心交货“零排放”的合作与实践。日本日立物流公司积极参与由物流企业、货主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组成“物流合作伙伴项目”,与客户货主企业的合作平台实施共同配送,转换运输模式,减少对公路运输的依赖,利用沿海运输和铁路运输方式。采用电动力和绿色环保车辆,同时政府对物流企业合作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3 实例分析
  DHL是全球知名的邮递和物流集团Deutsche Post DHL旗下公司,包括DHL快递、DHL全球货运和DHL供应链4个业务部门,公司非常重视碳足迹管理,不断创新低碳供应链管理模式,实施碳排放披露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3.1 2013年DHL公司供应链碳足迹的识别
  (1)范围1碳排放:DHL公司自身公路运输车辆、航空运输(飞机)及其它物流设备装卸搬运等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2)范围2碳排放:DHL公司办公及物流设施内电力、供热产生的碳排放。
  (3)范围3碳排放:非DHL公司所控制,DHL公司外部的物流分包商及运输伙伴企业物流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3.2 2013年DHL公司供应链碳足迹管理策略
  2013年DHL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进行企业碳足迹管理,并达到了碳减排目标。
  (1)实施低碳运输
  2013年,航空运输碳排放在公司碳足迹中占有较大比重,公司大力引进现代化飞机、配置18架空中客车A300-600型货机,这些飞机的装载量远远大于以前的A300-B4,且燃油消耗量少。通过优化航线、提高飞机装载率,开展替代燃料项目的研发,提高碳效率。为了减少公路运输碳排放,根据车辆类型和燃油使用量进行效率评估,更新改造发动机,采用替代燃料。在英国增加100辆双燃料技术运输车辆,采用柴油和天然气混合动力,与传统的重型货车相比减少了14%碳排放。在瑞典,与运输伙伴合作将1 000辆货车改造为生物燃料车辆。
  (2)使用绿色电力,加强能源管理
  注重推广使用绿色能源,采用如风力、水力、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发电。绿色电力使用比重占到58%。强化物流设施的能源效率评估标准,采用传感器和调光器技术、智能仪表系统精确记录电力和燃气消耗量。如DHL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的物流中心,面积达23 000平方米,温控区面积为1 750平方米,采用再生能源发电,并配有和传感器智能控制的照明系统。
  (3)企业内外协同碳足迹管理
  DHL公司与物流分包商合作推动碳减排,收集分包商的能源消耗信息,并对其碳排放进行有效管理。与2012年相比,DHL海运业务的碳排放减少了40万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对物流分包商管理的结果。采用绿色承运人积分卡进行物流分包商绩效评估,与航空运输企业及竞争对手协作,打造航空运输透明化、标准化平台,降低了碳排放。为降低亚欧地区物流碳排放,依托美国的“智慧之路”项目,与企业供应链成员合作,降低供应链碳排放。
  3.3 2013年DHL公司碳排放量分析
  DHL公司根据每月的能源燃料消耗量、企业财务数据、国际能源署、IPCC等机构国际公认的碳排放系数计算得到2013年范围1、2的碳排放。根据企业的运行资料、扩展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国际认可的不同运输方式碳排放因子计算得到范围3的碳排放,如表2所示。2013年该公司总CO2排放量为2 834万吨CO2e。在各业务部门中。国际货运业务的范围3碳排放量最大,达到1 580万吨CO2e。其次,供应链业务部门范围1、范围3碳排放量较大。
  由图1可知,DHL范围3和范围1的碳排放量比重高达91%,尤其是范围3碳排放占60%,范围2碳排放比例最低,因此,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范围3碳排放最大,显示出碳足迹管理具有较大潜力,因此进一步降低范围3、范围1的碳排放是物流企业碳足迹管理的重点。
  3.4 2013年DHL公司碳效率分析
  碳效率是企业碳足迹效率的一种量化方法,它等于企业年收入与对应年度的碳排放量之比[9],即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吨数(CO2e)除以企业年收入。碳效率指标越小,表明企业的碳排放量越少,碳效率越高。2013年DHL公司碳效率如表3所示。从2007年起,DHL公司碳效率逐年提高,2013年企业碳效率在2007年基准年度的基础上提高了18%,其中快递部门的碳效率最高,得益于企业更新采用现代化货机,提高物流服务网络效率、使用绿色电力,减少公路运输的非效率现状。供应链业务的碳效率与2012年相比降低了3%,主要原因在于运输业务碳排放量增加。因此供应链碳减排仍有很大的空间。
  4 国外物流企业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与国外相比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具体表现在:低碳管理意识较差、低碳管理水平低,清洁能源使用意识薄弱,低碳物流技术应用水平低,运输工具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10],我国物流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供应链碳足迹管理。
  4.1 大力采用清洁燃料与低碳物流技术,构建低碳物流设施
  使用生物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用双燃料发动机技术,广泛采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采用先进的测量系统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对能源效率进行评估。加强与政府部门、国内外高校的密切合作[11],推进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发与交流。实施供应链实施低碳选址战略,升级改造现有物流设施,采用低碳照明和供热系统,加强物流设施内能源的监控管理。
  4.2 加强物流分包商绩效管理
  由于范围3碳排放非物流企业所直接控制,且所占比重较大。物流企业应重视范围3碳排放的核算与管理。构建物流分包商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物流分包商的碳排放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对物流分包商碳排放和服务绩效评估,帮助物流运输伙伴降低碳排放,提高其低碳管理水平。还应与货主、物流分包商及供应链下游客户合作,改善交货计划[12]。在满足客户需求前提下,适度降低供应链速度,减少碳足迹。
  4.3 基于物流企业的供应链协同减少碳足迹
  应树立低碳物流技术应用意识,公路运输碳排放所占比例较大,重视对企业公路运输碳排放的管理[13],加强对企业司机低碳意识教育,改进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通过开展环保驾驶竞赛等活动减少企业碳足迹。 打造政府、企业、金融部门、认证机构和货主企业等主体参与的供应链碳减排合作平台[14],依托合作平台,向物流企业及客户提供低碳物流解决方案、教育培训、低碳信息咨询等一体化物流服务。
  5 结 论
  发达国家物流企业非常重视碳减排,早已将碳足迹应用于供应链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碳减排技术,不断创新低碳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碳减排效果,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低碳竞争力。通过对主要国家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物流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低碳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应为物流企业碳减排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我国物流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管理的迫切性,从自身实际出发,大力采用先进的碳减排技术,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管理经验。注重整合资源,与国外物流企业的低碳技术合作与交流,强化供应链碳足迹管理,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丽娜,霍晓艳. 闭环供应链导向和领导力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4(2):84-86.
  [2] 薛冰川,沈海滨. 日本企业供应链碳管理——政策与实践[J]. 世界环境,2012(5):28-29.
  [3] 陈建华,陈亮,吴丽丽,等. 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4] Li M Y. The Implications based on review to Foreign Green Logistics Industry[R]. Korea: KRIHS, 2011.
  [5] 盛文文. A.P. 穆勒-马士基制定综合环保战略,做行业环保领军人[J]. 世界海运,2010(2):18-21.
  [6] 石可.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美国“Smartway计划”与“超级卡车计划”分析[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7):18-20.
  [7] 张晶. DHL:绿色快递的减排法则[J]. 物流技术(装备版),2011,30(4):76-78.
  [8] Claudia C, Gino M, Marco M. Build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59):197-205.
  [9] 邓大跃,张然,李楠,等. 企业碳减排及减排绩效评估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91-94.
  [10] 王佐. 低碳经济环境与物流企业“绿化”[J]. 中国流通经济,2012(6):67-70.
  [11] Frank Apl. Dutsche Post DHL Annual Report 2013[EB/OL]. (2013-12-31)[2014-09-20]. http://www.dpdhl.com/en/responsibility/services/downloads.html.
  [12] Yoon, S H. A Study on Eco-friendly Policy and Current State of Japanese Logistics[J]. Journal of Korea Port Economic Association, 2011(4):253-270.
  [13] Sean D, Seb H. Supply Chain Decarbonization[R]. Geneva: World Economic Forum, 2009.
  [14] 李亚杰. 公路物流低碳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推进策略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