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基于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的精准扶贫思考_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基于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的精准扶贫思考_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作者简介]于长存(1992-),男, 汉族,辽宁盖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刘帅(1987-),女 ,辽宁营口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2016年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SYSK2016-05-08);2017年
关键词:基于,企业,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思考,国际贸易,论

快播电影天堂,祛痘我信赖芝妮雅,交通牡丹卡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作者简介]于长存(1992-),男, 汉族,辽宁盖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刘帅(1987-),女 ,辽宁营口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2016年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SYSK2016-05-08);2017年阜新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2017Fs11x027);2017年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SYSK2017-05-04)。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要发挥好推动作用,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不可忽视的是,“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的局面在现行扶贫工作中仍存在。应充分研究如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攻坚,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新机制。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提高民营企业精准扶贫实效,使企业和社会组织精准扶贫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一、扶贫主体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扶贫意愿不强

部分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只有搞好经营才有能力去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考核的是当地官员的关键绩效指标(KPI),这就使得精准扶贫很容易变成政企合作的公关活动,而项目本身落地不足。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企业扶贫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参与扶贫,其出发点出于政治责任,在经济上与贫困地区的融合度还不够,较少根据自身产业发展来制定扶贫规划,捐赠式、救济式扶贫较为普遍,大部分采取结对帮扶,解决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等问题,很少开展与贫困地区建立利益联结的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的内生力关注不够,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扶贫特征。

部分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盲从性。有些企业参与扶贫是为了获取政府潜在的政策支持,事实上表现为一种“以小换大”的利益交换关系。有些则是为了企业公关宣传甚至商业促销的需要,还有一些则完全属于跟风做秀式的从众心理。

(二)精准扶贫社会组织缺位

公益组织在扶贫这一民生领域中的集体性缺位,一方面会加大政府组织资源供给的压力,即使政府部门在行政指令下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是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工作仍是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工作,需要有长期开展工作的经验。政府各职能部门都有其业务工作,所派出的人员并非都能胜任。同时,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其本身人力资源已非常紧张,也无法满足扶贫一线对组织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公益组织失去了系统性解决贫困问题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构建政府—公益组织关系的机会。应该说,公益组织在精准扶贫中大规模的缺位,无论对于政府、公益组织还是贫困人口都是很大的损失。大多数公益组织本身没有财政资源,他们的活动依靠筹款。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来自政府和资助性的资源供给,大部分公益组织就无法参与到当前的精准扶贫中来。

虽然政府一直在推动购买社会服务工作,但至今未看到将扶贫项目作为购买服务的实践。一方面,政府大力支持公益组织自筹资源参与精准扶贫,这就如同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参与扶贫一样,但其制度设计的前提是企业和公益组织投入自身资源,问题是具有这种能力的公益组织不多;另一方面,大量公益组织由于缺乏相应资源供给,也就不能贡献他们的经验、人力与技术。虽然政府对于各种扶贫资源进行了有力整合,但是资源管理仍趋碎片化,仍需要按照财政和信贷资金管理的渠道及路径由政府实施。

二、完善扶贫主体的措施

(一)合作开发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积极引导企业和贫困地区合作开发。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坚持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的原则,构建村企结对平台,结对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村企合作、互利双赢。引导企业在贫困村通过产业转移、来料加工、定牌生产等形式,建立配套产品加工基地;相较于资本密集型的大企业,小微企业吸纳劳动力人数更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设特色产品加工和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发展小微企业,通过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吸纳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引导企业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力供求合作关系,增加就业岗位,满足就业需要。同时解决企业“用工难”等问题。为贫困劳动力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予以补贴。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把贫困村作为党建基地,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及慈善事业。树立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典型,予以重点扶持。同时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给予表彰奖励。

(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发挥畅通渠道的作用,通过搭建平台,在串联企业和公众参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组织推动社会扶贫,最关键的是项目创新,根据贫困程度的改变,在不同阶段推出不同的项目。社会组织在开展项目方面有着诸多优势,通过项目培训等各种途径,提升受助对象的自主发展能力。与政府行政扶贫模式不同的是,社会组织参与的扶贫项目,项目本身的针对性和可适度往往很强。下沉优势大,能够直接对准贫困人口,因此精准性和效率高。采用综合发展的理念,在参与式发展中,扶贫对象参与到各项目中,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社会组织相比较政府扶贫,具有灵活性的优势,在运用互联网+的技术上,富有创造力,更能激发公众参与热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重构社会资源、公益组织与扶贫对象之间的关系。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能够更加精准地投入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身上,为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提供支持,推动贫困人口内部持续互助。随着理论探讨不断深入和实践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将引起社会的重视。

三、结语

推进精准扶贫,解决贫困问题,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同特点,完善精准扶贫具有现实意义。以往政府独自参与的扶贫项目大多注重宏观效应,以农业产业扶贫为主体,力求发展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粗放式发展,扶贫效果不明确。但无论精准扶贫具体采用哪种扶贫举措,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这也是精准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王仕民,刘瑶瑶.浅谈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措施思考[J].现代园艺,2017(4):216-217.

[2]洪鸿,朱虹.如何激发企业参与扶贫积极性[N].中国企业报,2016-11-22.

[3]柳艾玲.辽宁省农村养老模式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

[4]于长存,韩越.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辽宁省农村地区贫困特征分析[J].商,2016(1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