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管理论文 > > 绍兴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绍兴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摘要: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以其生态、绿色、环保、休闲特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进入到了瓶颈阶段。因此,加快休闲农业转型升级,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绍兴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绍兴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旅游产业,论文,

姜异康姜大明,李桂英,领导办公桌下的母狗奴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以其生态、绿色、环保、休闲特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进入到了瓶颈阶段。因此,加快休闲农业转型升级,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绍兴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工作压力日渐增加,与此同时,工业化的推进致使环境污染愈发严重,人们开始寻求返璞归真,渴望利用假期到大自然中修身养性。于是,休闲农业应运而生。所谓休闲农业,是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即为满足国民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利用农业景观、农村环境、农副产品、民俗风情、农耕文明等农业资源,结合农业经营活动,所打造的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大大拓展了农业和旅游发展的新领域。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尤其是中央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大量的财政资金伴随着各种优惠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善了农业环境,调整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购物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这意味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具备了空前的优势条件。
  一、绍兴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绍兴地处杭州湾南,会稽山北麓,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绍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全市辖三区两市一县,有118个乡镇(街道),227个农村社区(居委会),2186个行政村,总农户124.57万户,农村人口345.50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36.36万人。拥有耕地286.8万亩,其中水田185.4万亩,旱地77.5万亩,山林690万亩,水面111.5万亩,素有“四山三盆地两江一平原”之称。绍兴历来是鱼米之乡,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粮食、优结构、育主体、打品牌、保安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96.95亿元,农业增加值196.0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39元。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综合评价中,居11个地市第4位。
  绍兴市休闲农业最早起源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优二高”农业,并于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农家乐”为典范的休闲农业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近年来,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类型丰富,功能能多样,经济结构合理的产品体系,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如湖畔山庄、夏履生态农庄、桃花源生态旅游区、犭央 犭茶(ang sang) 湖避塘农庄、桂竹居等多家休闲旅游示范点,可谓休闲农业方兴未艾。
  笔者通过为期半年的走访,依据不同的功能,可以将绍兴市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分为自然观光型、农业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科普教育型和综合休闲型五种类型。
  (一)自然观光型: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环保空间,为游客提供见识农业生产的机会和欣赏田园风光等服务功能的传统休闲农业类型。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观光农园、植物园等类型。比如镜湖湿地公园的十里荷塘,游客可在亭台水榭旁欣赏夏日荷花,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
  (二)农业体验型:以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环境资源为载体,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文化,为游客提供采摘、游玩等体验式活动的休闲农业类型。主要包括农家乐、体验农园、市民农园、主题公园等。比如上虞盖北野藤葡萄休闲观光园,推出“野藤葡萄采摘游”、自驾游线路,形成了集采摘、品尝、赏景、农家乐为一体的葡萄文化旅游体验活动。让每一位游客在炎炎夏日,徜徉于碧波荡漾的葡萄园,看晶莹剔透的仙果,品鲜润可口的美味,体验采摘乐趣,领略乡村风光,感受一份别样的清凉与快乐。
  (三)休闲度假型:充分挖掘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农家文化,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体验活动,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安逸生活的需求。主要包括农家乐、度假休闲农庄、农业游艺园等。如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越城区方圆观光农业园,既是以水产、禽畜、蔬菜、林木花卉为一身的农业生态园,又是融休闲、文化、美食、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农业园。
  (四)科普教育型:以农业生产为主,通过把先进的现代技术引入农业中,向游客展现农业科学技术风采,并推广和示范高科技农业,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高科技农园、农技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如位于陶堰镇茅洋村的绍兴绿味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已形成了从引进培育到推广的产业化科技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已成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县“菜篮子”工程核心基地、县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园区。
  (五)综合休闲型:根据市场和游客的需求,开发兼具观光、娱乐、休闲、体验、教育等活动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园。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空间地域没有限制,但旅游产品必需具备乡村气息。包括垂钓基地、烧烤园区、狩猎农庄等。如中国香榧之都诸暨市赵家镇的香榧国家级森林公园,园内以“古榧奇姿、林茂树古、佳果名茶、重岩飞瀑、人为点缀”为主要特色,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辽养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二、绍兴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绍兴市休闲农业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时期,存在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产品雷同,缺乏营销特色
  休闲农业大体以当地乡村企业或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目前大多开展垂钓、采摘、农家乐等同质化的产品。无论是当地村民还是投资方,都对当地民俗文化等一知半解,且“小农意识”明显,盲目跟风,导致活动内容雷同,形式单调,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本地特色,因此产品多为基础性的“吃农家菜”、“赏农家景”、“干农家活”,未能与当地人文特色和自然禀赋相结合,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游客到各地的游览项目过于相似,旅游产品明显竞争力不足,近年来客源市场与其他市相比愈发不景气。  (二)环保意识淡薄,缺乏合理规划
  由于休闲农业产品的开发多位于市郊的农村,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硬件项目除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外,均需要人工开发,经营者为了做大做强,大兴土木,破坏农田,改变土地原始形态,破坏生态平衡,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此外,尤其部分农家乐旅馆设施简陋,餐饮、住宿条件未到标准,废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处丢弃,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是不可取的。
  (三)经营管理薄弱,缺乏约束机制
  从目前来讲,绍兴市的休闲农业经营者多数为各自为营,呈小规模的分散经营,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理念不清晰,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较为随意。另外,由于“农家乐”的创办门槛较低,缺乏有效管理监督机制,使得无证经营状态依旧存在,造成粗放型经营。甚至,由于很少有企业相互合作,各经营者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抢客压价,不规范收费等。由于休闲农业是新兴产业,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归属难以定夺,缺乏相应管理经验,至今没有有效的管理方式。
  (四)服务水平偏低,缺乏系统培训
  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多为园区附近的村民或外来务工人员,原本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服务不规范,自身素质不高,尚未接受过烹调技艺、食品安全、礼貌待客等专业培训,致使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亟待提高。同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者往往忽略这方面的影响,只求旺季时服务人员数量跟得上需求量,不求质量,未能对服务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降低了接待水平和旅游地的档次,间接减少了客流量。
  三、绍兴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对策
  (一)形成鲜明特色,增强市场优势
  休闲农业的开发不仅要突出“农”字,更要依靠当地的自然禀赋,结合客源市场需求,从而开拓经营思路,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品牌。如农耕文化与乡土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灵魂。目前绍兴休闲农业产品主要是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对文化的深层次挖掘还不够,可将农耕文化与乡土民俗文化与农业自然资源结合,在拓展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地市的经验,打造乡村节事旅游等新兴的方式,成为新的农业吸引力。
  (二)加强宣传教育,打造优良环境
  休闲农业是“绿色朝阳产业”,注重生产和生态的和谐,给游客提供回归自然,体验原生态的经历。环境保护势在必行,需要政府、企业、游客三方共同努力。政府激励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各级政府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加大管理力度,实施优惠措施,以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企业要树立大局意识,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科学保护,注重经验过程中的“三废”排放,实现生态效益。游客从自身做起,文明旅游,环保出行。
  (三)制定统一规范,培养市场意识
  通过市场考察,可联合具有相同或相似经营内容的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强产业之间的合作,形成集团化产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休闲农业集团化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给这个产业以更大的支撑,培育休闲农业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市场主体优势,加强整合作用,对其他节点企业进行约束控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驱动,通过市场的力量,进行重组、兼并或组建战略联盟,向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驱动,休闲农业集团要发挥其核心企业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乡村居民就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四)加大人才投入,提高职业技能
  在专门人才的培养方面,政府可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制度,通过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高专等全日制学校或培训机构等,培养休闲农业的科技开发、管理、园林、艺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企业也可从高校、研究院所等地引进人才,对自身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经营者也可以进行定期培训,相互学习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并在企业中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供休闲农业人员的素质,规范行为准则,合理而可能得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