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管理论文 > > 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源起、现状与展望_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源起、现状与展望_旅游产业论文

摘要:[摘要]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社会经济的急速转型,恢复力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范式。社区恢复力开始成为理解社区应对环境和社会变化的重要理论框架。旅游业是旅游目的地社区的重要经济来源,是提升社区生计的重要方式,深入理解
关键词:旅游,社区,恢复,研究,源起,现状,展望,旅游产业,论文,摘

野竹攒石生下一句,城市战争,冷对万夫

 [摘要]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社会经济的急速转型,恢复力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范式。社区恢复力开始成为理解社区应对环境和社会变化的重要理论框架。旅游业是旅游目的地社区的重要经济来源,是提升社区生计的重要方式,深入理解旅游社区恢复力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作为旅游研究的前沿领域,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文章对涉及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从研究缘起、理论框架、影响因素、测度方法、恢复力思维下的旅游影响研究以及管理体制角度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期望能够为国内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恢复力;脆弱性;可持续发展;旅游;社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5)05-0085-12
  引言
  作为一种重大的人类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广为学术界和业界所接受和认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均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已明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旅游业属高敏感性产业,其发展受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危机、SARS、恐怖主义袭击、地震、海啸等危机和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2008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例,汶川大地震及其带来的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崩塌等大量次生灾害对四川旅游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大量的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遭受毁灭性破坏。据统计,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造成的直接损失总值为465.92亿元,2008年四川省入境旅游人次同比下降59%。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已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面对重重挑战和危机,社会经济系统如何应对各种变化,保持自身的发展活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恢复力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理念和新范式。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恢复力正在取代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和社区新的政治和决策目标。可持续发展通过把资源维持在一个标准的安全水平上来缓解或阻止系统的变化,而面对预期的或非预期的扰动,恢复力方法则试图通过能力构建来适应这种变化。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恢复力思想可能是增强社区生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方式。目前,恢复力研究逐渐从早期的生态恢复力研究转向社会恢复力研究,尤其是社区恢复力的研究,开始成为理解社区应对和适应环境和社会变化的重要框架。在这种情形下,社区恢复力迅速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并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焦点。恢复力的研究同样开始渗透到旅游研究领域。旅游业是一种资源依赖型产业,多处于气候及生态敏感地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旅游业发展进程经常因地震、泥石流和洪涝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发生而遭受严重的干扰。旅游业是当地社区的重要经济来源,是提升社区生计的重要方式,深入理解旅游社区恢复力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作为恢复力研究的新范式,社区恢复力强调了旅游系统中行动者的能动性和恢复力的社会维度,为理解系统的恢复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对这一国际旅游研究的前沿和重要领域进行系统的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虽然,沈苏彦和王群等对国外旅游恢复力特别是旅游地社会一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了综述,但是尚缺少专门针对国外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为了全面了解国外旅游社区恢复力相关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笔者以“tourism”+“resilience”为主题词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所分析的文章仅包含“article”和“review”两种类型。在文章内容选择上,为了强调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剔除了关于旅游地社会一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文献。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回顾,梳理了国外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的源起和现状,并探讨了未来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应重点关注的议题,期望能够为国内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研究源起
  1.1恢复力的概念源起
  恢复力理论起源于生态学,最初用来描述生态系统应对外部环境扰动的能力。恢复力理论的奠基人美国生态学家Holling把恢复力定义为生态系统吸收扰动并能继续保持在一个特定状态的能力。恢复力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并非只存在于一个稳定状态,而是呈现出多稳态结构。当系统的功能和基本结构跨越阈值时,系统就会从一个稳定状态进入另一稳定状态。一旦生态系统跨过阈值,那么很难或者不可能再返回之前的状态。根植于生态学的恢复力思想把不确定性和变化视为系统的恒定条件,强调了系统的适应性和多稳态的共存。在恢复力定义方面,尽管学者从不同的学科立场和研究视角提出了恢复力的不同定义,但是一个共同点是把恢复力理解为系统应对变化和扰动的能力。正是这一核心内涵推动恢复力概念超越早期的生态学领域,开始广泛地检验社会、社区以及社区企业的恢复力。
  1.2恢复力研究的范式演变
  自Holling提出恢复力理论之后,恢复力经历了3个不同的研究范式。20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恢复力研究的焦点是“生态恢复力”。生态恢复力理论聚焦于生态系统的状态转变过程,强调生态系统对扰动的反应,关注生态系统在诸多稳定状态间的转换。生态恢复力注重系统的持久性及其功能的延续性,关注系统状态发生转换的临界点或阈值,认为生态系统具有更新、重组和不断发展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随着生态恢复力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的有机体,需要寻求一种有机联系的理论框架将恢复力研究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提出了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社会-生态系统是社会(或人类)子系统和生态(或生物物理)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系统。恢复力理论开始被用来解释社会-生态系统的交互性、面临的外部变化的复杂性及其适应能力,也即开始了对“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研究和探讨。基于恢复力的复杂系统观认为系统具有非线性、非决定性和反馈性等特征,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过程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进行着动态交互,这一观点契合了社会科学研究在21世纪初对传统静态和均衡系统观的质疑。2000年,Adger把恢复力的概念引入社会科学领域,开始聚焦于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和社区的恢复力,也即“社会恢复力”的研究。恢复力理论扩展到社会系统领域意味着研究者不再仅仅解释自然系统的动态性,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对系统恢复力的促进作用。恢复力理论为思考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有价值的方式,逐渐成为社会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和社区活动者讨论和研究的热点概念。然而,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源于生态学的恢复力概念主要被视为一个隐喻来思考社会系统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社会恢复力被定义为集团或社区处理压力和扰动,保持其特征和功能的能力。社会恢复力的主要形式有经济恢复力、区域恢复力和社区恢复力等,其中社区恢复力是国际学术界关注较多的社会恢复力类型。
  1.3社区恢复力研究
  Adger把社区恢复力定义为社区应对由社会、政治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外来压力和扰动的能力。Paton和Johnston认为社区恢复力是指在外界干扰下,社区能够保持正常机能,吸引资源集聚,应对挑战和变化的能力。Cutter等认为社区恢复力是社会系统应对灾害以及从灾害中恢复的能力,包括系统承受和吸收负面影响的内在条件。Christensen和Krogman指出,社区恢复力的概念聚焦于社区成员如何感知社会环境变化以及如何基于已有知识和社会学习修订自身行为,社区恢复力包含了社区保持、更新和重组社会系统功能的能力。Skerratt提出了社区恢复力的5个特征:社区恢复力既是结果也是过程;社区恢复力取决于社区、社区成员以及社区资源的发展和管理;社区恢复力可以通过重复的机制和路径进行培育;社区恢复力具有个体、社区和区域等多尺度效应;社区面对的变化是一种常态。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是社区系统的一个典型特征。社区恢复力随着社区内在条件、外部因素以及社区应对灾害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社区恢复力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Maguire和Hagan提出了社区恢复力的3个内在属性:抗性、恢复力和创造性。抗性是指社区抵挡灾害及其负面影响的能力。恢复力是指社区克服困难、恢复健康状态的能力。创造性是指从灾害中学习应对经验,创造新发展机遇的能力。具有较高恢复力的社区应当具有上述3个特征。Maclean等通过对不同社区的研究总结出社区恢复力的6个属性:社区成员的知识和学习能力;社区成员的社会网络;人地关系;社区基础设施;多样性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社区经济;社区的参与式管理。
  相较于生态恢复力和社会-生态恢复力研究,社区恢复力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聚焦于分析系统恢复力的社会维度。系统的恢复力,特别是社会经济系统的恢复力不仅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恢复力研究的一个显著趋势是理解和分析社会因素对在处理扰动和提升系统恢复力中的作用,包括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体制、社会资本、社会学习、社区成员的关系网络以及利益相关者关系等。第二,强调行动者能动性在恢复力构建中的核心作用。社区恢复力强调行动者对潜在危害的感知和应对的能动性。进一步讲,恢复力并不是客观赋有的,个体对灾害的感知应对行为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存在巨大的差异。尽管震惊、扰动和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计的影响是一种客观事实,但是个体和集体的反映和适应性同样受到人们主观感知的影响。理解人们对特定事件的感知是评价灾害影响的重要方面。Ruiz-Ballesteros指出恢复力研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关键点是人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恢复力理论应该聚焦于人的行为。Janssen和Ostrom同样认为理解行动者应对危机的能动性是社区恢复力研究的中心议题。
  1.4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
  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危机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社区管理需要新的战略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在这一情形下,恢复力成为旅游社区应对危机和适应变化的新理念。
  2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研究内容
  2.1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理论框架(表1)
  Haggett和Chorley指出,理论模型和框架是对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简单抽象,通过提炼现实事物和现象的重要特征以及内部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增强我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恢复力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仍处于概念介绍和理论探索阶段,学者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理论框架,加深了我们对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理解。
  2.1.1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框架
  Calgaro等认为旅游目的地恢复力和脆弱性是多种因素复杂动态交互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物质环境(建筑和自然环境)的暴露度,旅游业特征(季节性水平、目的地发展历史、旅游市场结构、营销战略、市场地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敏感性),经济、社会、政治和人力资本,以及旅游社区管理结构。基于上述分析,Calgaro等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框架(destination sustainability framework,DSF)(图1),用于分析和识别形成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因素及驱动力。该框架包括6个主要因素:震惊和压力;脆弱性(暴露、敏感性和系统适应性);反馈;形成地方特征的根源和驱动力;空间尺度;时间尺度。震惊和压力是指引起旅游社区社会经济系统紊乱的触发点。震惊是指突发性事件,比如恐怖主义事件、自然灾害和流行病等,压力是指慢性危机事件,比如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震惊和压力对旅游社区的影响并不是孤立发生作用的。震惊和压力的类型和破坏程度影响旅游社区成员对资源的需求量以及处理和应对行为的选择。震惊、压力和社区成员应对结果的耦合导致了最终的灾害影响。脆弱性具有地方特质性,其3个内在维度的交互作用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框架的核心。暴露度是暴露单元与震惊或压力的关联程度,取决于震惊和压力的类型以及旅游目的地的人口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和建筑环境特征。敏感性是暴露单元受到震惊或压力影响的程度,反映了旅游社区形成灾害快速响应能力的先在的经济、社会、政治资本和环境条件。适应性是旅游社区系统对震惊或压力的反映和应对行为,包括预期的灾害准备行为、快速响应行为以及长期的调整和适应行为,并具有后续的反馈效应。反馈是系统应对行为的结果对系统的暴露和敏感性所产生的作用力。旅游社区或社会系统的恢复力首先根植于系统所处的地方特征,而地方特征以及震惊和压力均具有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特征。 2.1.2旅游灾害脆弱性框架
  Becken等通过对海岛旅游目的地灾害脆弱性分析发现,脆弱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私营部门机构缺少对灾害风险减轻行动的投资,而这一行为源于旅游目的地不充分的规划过程、滨海旅游产品的持续需求、政治意愿的缺少以及恶劣的环境条件。Becken等提出了用于分析海岛旅游目的地脆弱性驱动因素的旅游灾害脆弱性框架(tourism disaster vulnerability framework,TDVF)(图2)。旅游灾害脆弱性框架把旅游目的地视为是一个嵌套在全球与区域环境中的人一环境耦合系统,包括旅游目的地中的公共和私营的部门机构、个人(旅游者和居民)、社区、基础设施以及自然环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极大地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而这种影响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的交互作用。灾害与旅游目的地内在条件的交互导致了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脆弱性。尽管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灾害冲击,旅游目的地系统具有内在的处理机制,但是仍然需要提前运用相关措施减少旅游目的地脆弱性,缓解灾害影响。
  2.1.3尺度、变化和恢复力模型
  Lew指出旅游社区和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压力。按照压力对旅游社区产生影响的时间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慢性压力和突发性压力。压力对旅游社区的作用方式具有尺度特征,一些压力主要对个体旅游企业者产生影响,而另外一些压力则对整个旅游社区或社会群体产生影响。据此,Lew提出了旅游社区的尺度、变化和恢复力模型(scale,change and resilience model,SCRM)(图3),强调了社区成员对慢性和突发性压力所采取的不同的应对方式。旅游企业所面临的慢性压力主要包括旅游服务设施的老化和折损,其应对措施主要是建立企业长期生存管理计划。旅游社区面临的慢性压力主要有本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及新自由主义转向对本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这种类型的压力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建立低碳和环保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生态保护、制定文化保护政策等。旅游企业面临的突发性压力主要是指突发性危机引起的旅游市场急速萎缩,其应对措施主要有强化企业培训和发展多样性的经济。旅游社区面临的突发性压力主要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重大社会经济危机等,其应对措施是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社会福利保障和基础设施发展等。
  2.1.4旅游恢复力的圈层模型
  Cochrane通过对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斯里兰卡旅游业恢复力的研究,提出了旅游恢复力的圈层模型(the sphere of tourism resilience,STR)(图4)。旅游恢复力圈层模型识别和证实了具有恢复力的旅游系统的关键要素。第一个关键要素是培育和拓展旅游市场的能力。第二个关键要素是利益相关者间的凝聚力。协调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构筑共同的发展愿景和目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提升旅游利益相关者凝聚力的重要举措。第三个关键因素是强大的领导能力。另外,旅游系统的灵活性、学习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因素同样对旅游系统的恢复力具有重要影响。
  2.1.5区域旅游业适应性框架
  区域旅游业适应性框架(regional tourism adaptation framework,RTAF)将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分析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图5)。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评价旅游社区的脆弱性和恢复力,包括界定旅游系统边界、识别风险和机会、发掘区域旅游脆弱性和恢复力的影响因素。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以及应用增强区域旅游恢复力的适应性行为。区域旅游业适应性框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确定区域旅游业恢复力的因素及其合适的应对行为,为区域旅游业适应能力和恢复力的提升提供指导。
  2.2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
  随着旅游社区恢复力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寻求培育和增强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实践路径。旅游社区恢复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Calgaro和Lloyd运用可持续脆弱性框架分析了旅游社区脆弱性和恢复力的影响因素,认为旅游社区脆弱性是多种因素动态交互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旅游社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展方式、居民生计选择、经济资本和管理体制等13个因素。
  2.2.1地方依恋
  旅游社区恢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居民对本地社区的地方依恋。地方依恋指的是人与特定地方之间建立起的情感联系。Orchiston通过对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区的旅游企业经营者调研发现,强烈的地方依恋增加了社区凝聚力,从而有利于共同抵抗自然灾害和危机事件。Biggs等检验了旅游社区企业业主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企业恢复力的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指的是企业业主和员工受旅游地优美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吸引而居住在旅游地的意愿。研究发现,旅游企业业主和员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是企业恢复力的重要来源。
  2.2.2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描述了个体对某一特定行业的情感和认同。Forster等研究发现,旅游企业的灾害经验及其生计多样性显著地增强自身恢复力,而职业认同则显著地阻碍企业的恢复力。在面临灾害时,具有较低职业认同的社区成员更可能或愿意改变自身职业,从而增强自身恢复力,减少脆弱性。然而,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业主的职业认同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的恢复力。职业认同越强,越能承受职业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变化。当变化和危机极大地影响企业业主的生计和企业发展时,职业认同与地方依恋一样可能对企业的恢复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较高职业认同的人们可能会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和其所依赖的资源具有更高的依赖性,对威胁到其自身认同的变化具有更高的抵制性。
  2.2.3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指某个个体或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悉的关系网,从而积累起来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社会资本对旅游社区恢复力具有显著的影响。Hillmer-Pegram通过对潜水旅游业社区调研发现,潜水旅游企业的恢复力来源于当地企业间合作和互助、稳定的旅游市场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行为。Matarrita-Cascante和Trejos则认为,社区资源的公平分配、金融资本的可利用性、本地居民和外来移民的关系、当地管理体制对扰动的适应能力是影响社区恢复力的重要因素。Biggs研究了澳大利亚依托大堡礁旅游企业的感知恢复力,发现人力资本和生活方式认同对增强旅游企业的恢复力起着重要作用。在面临重大灾难时,政府可以在金融和市场营销方面为旅游企业提供帮助。Biggs等通过对泰国普吉岛重点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调研发现,非正规旅游企业比正规旅游企业在危机中显示出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资本和社区支持,从而展现出更高水平的恢复力。Baral认为构建社区能力、促进社区企业的自组织能力以及发展多样的生计策略可以帮助社区应对不确定性、保持社区功能稳定性和增强社区恢复力。  2.2.4旅游社区企业特征
  旅游企业是旅游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的自身特征影响了旅游企业恢复力。Marshall等研究发现旅游社区企业规模越小,职业认同、地方依恋、正式网络和应对策略水平越高,企业适应能力及恢复力越强。Irvine和Anderson研究发现,小型乡村旅游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具有非常灵活的应对方式以及较高的恢复力。Orchiston则认为旅游企业规模是企业恢复力的决定性因素,较大规模的旅游企业更可能制定正式的防灾减灾计划从而增强自身恢复力。Ghaderi通过对泰国受洪水影响旅游社区企业的恢复力研究发现,旅游企业恢复力主要受地理位置、企业规模和性质的影响。受灾害影响程度和资金的影响,靠近洪水影响区的中小旅游企业的恢复力较弱。
  2.3旅游社区恢复力的测度方法
  社区恢复力理论的价值已广为学术界所接受和认可,但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仍主要停留在概念和理论探索层面上,较少的研究涉及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方法,学者们对如何量化社区恢复力仍未达成共识。现有的旅游社区恢复力测度方法主要包括访谈法、基于社会经济指标的测度方法和基于社区成员主观感知的测度方法(表2)。社区恢复力测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构建社区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通过社区恢复力测度指标,可以建立社区恢复力的基准线,发现社区恢复力的变化方向,检测社区发展过程,帮助社区适应和管理各种扰动和变化,为社区的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Davidson等提出了旅游社区恢复力的测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影响恢复力的慢性和快速变量、反馈因素、系统阈值、应对行为以及社区对变化的态度和感知。Hyman选择旅游社区的自然环境、技术、经济、社会和制度因素构建了旅游社区脆弱性指标,评价了牙买加滨海和非滨海旅游社区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研究发现,相较于非滨海旅游社区,滨海旅游社区并不一定具有更高的脆弱性。脆弱性取决于社区现有的系统结构以及计划准备情况。
  一些学者认为社区恢复力的测度应当认识到人的能动性对社区恢复力的重要作用,社区恢复力评价应当包含当地居民的感知、价值、需求和期望。在这一背景下,学术界开始聚焦于社会构建性的社区恢复力评价,也即从行动者主观感知角度测度社区恢复力。Holladay和Powell等认为,旅游社区经济、社会、管理和环境因素的有机耦合推动了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提出的旅游社区恢复力感知量表包含经济恢复力、社会恢复力、管制恢复力和生态恢复力4个维度。社会恢复力包活社区成员间的网络关系和信任。制度恢复力包括制度的灵活性、当地领导层的控制力和权利共享。经济恢复力主要指当地的漏损效应。生态恢复力主要是指当地的基础设施情况。Biggs等提出的旅游社区企业恢复力量表主要测度旅游社区小企业业主对以下5个方面的感知:企业适应变化的能力;对未来的信心;从事旅游业的选择权;未来的生计情况;承受未来变化的能力。
  2.4恢复力思维下的旅游影响研究
  Strickland-Munro等将保护区视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用恢复力方法调查了保护区旅游业对社区的影响,提出了恢复力思维下保护区旅游对社区影响的研究框架。框架首先需要界定保护区旅游系统的要素、尺度和关键问题。接下来需要识别旅游系统的影响因素。再次需要分析旅游系统中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及其相关属性,最后一步是判断系统的发展状态和潜在阈值。沈苏彦从系统论角度提出了恢复力思维下的旅游影响研究的概念性模型。该模型的第一步是界定和分析旅游地的社会-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明确旅游影响研究所关注的尺度、分析旅游系统的构成要素和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判断旅游系统目前所处的态势。第二步是分析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主要任务是通过构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旅游影响的变化过程。第三步是基于上述步骤的分析,提出旅游地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的建议。Hamzah和Hampton则通过运用恢复力理论,发现海岛旅游地发展呈现出非线性发展方式而不是传统的线性旅游地发展演化模式。
  2.5基于恢复力的旅游社区管理体制
  Luthe和Wyss认为网络化管理可以增强旅游社区的恢复力。旅游社区和成员的良性发展依赖于各社区成员以及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互助和协调。尽管社区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网络受制于资源条件、共同目标以及信任等因素,但是良好的合作可以显著增强个体和社区的行为绩效,进而增强旅游社区恢复力。Wyss等通过对北极地区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发现,旅游部门之间的合作越多,越能保持旅游社区恢复力。Larsen等通过对泰国旅游业的分析,构建出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管理机制的概念框架,将恢复力概念引入治理结构,承认和明确了利益相关者管理机制在恢复力构建中的作用。
  3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研究展望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社会经济急速转型,旅游社区恢复力对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强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作为旅游研究的前沿领域,旅游恢复力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总体上看,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研究更多地仍然停留在概念和理论探讨层面,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综合现有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的进展并结合我们的认识,提出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研究框架(图6)。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首先应该识别影响旅游社区发展的危机和灾害以及社区成员对风险的感知程度,继而发展旅游社区恢复力的评价工具,揭示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程度,检测其发展方向。通过提炼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揭示各因素及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机理,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和时间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恢复力的旅游社区管理体制。
  具体来讲,未来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1)旅游社区恢复力的测度方法。旅游社区恢复力的测度为旅游社区恢复力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旅游社区恢复力的测度方法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基于行动者感知和基于客观指标的旅游社区恢复力测度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未来基于行动者感知的社区恢复力测度应契合恢复力的本质特征,强调社区成员在面对压力和扰动时响应的能动性,发展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旅游社区恢复力量表。旅游社区恢复力测度指数的构建应强调指标选取的合理性、数量的适度性、权重的科学性以及测度指数的尺度效应问题。
  (2)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尽管学者从理论上提出了旅游社区恢复力的不同影响因素,但是较少涉及实证研究,也即缺乏从定量角度测度不同因素对旅游社区恢复力的作用机制。现有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的影响,比如社会资本、地方依恋等,但是已有的研究主要把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视为一维结构。然而,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的许多影响因素存在多维结构。未来的研究应当区分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影响因素的不同维度,从更加综合系统的角度深入理解各影响因素对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的影响机制。
  (3)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区域差异。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资源管理、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载体,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质性。旅游社区由于其所在地方的地理环境条件、管理体制、文化背景、社会及自然资本的差异,其社区恢复力的形成机制同样存在差异性,明晰旅游社区恢复力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区域差异是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的关键问题。
  (4)旅游社区恢复力实现路径。未来研究应当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提炼具有恢复力的旅游社区系统应当具有的内在特征,提出保持和增强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具体措施,继而建构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实现路径。
  (5)基于恢复力理论的旅游社区管理机制。探索增强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社区管理体制,建立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机制,制定增强旅游社区恢复力的相关政策。
  (6)不同外部压力对社区恢复力的影响机制。旅游社区面临的外在压力和变化具有不同的性质。从作用时间上可以分为慢性压力和突发性压力。从产生机制上可以分为人为危机和自然灾害。未来的研究应当对压力类型进行细分,探究不同压力对旅游社区恢复力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