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管理论文 > > 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障碍和方法_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障碍和方法_旅游产业论文

摘要:黔东南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州内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近年来,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不尽合理,缺乏竞争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
关键词: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障碍,方法,旅游

荆州个人二手房网,王音祺,没有找到comres.dll

 黔东南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州内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近年来,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不尽合理,缺乏竞争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力。因此,基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以及提升对策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1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竞争力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呈现“结构软化”的趋势,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被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依靠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日益被以依靠脑力劳动和知识消耗的发展方式所取代。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它正是顺应了这样的发展方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需求热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为此,党和政府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同步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对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和发展同步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机制、文化发展规模的文化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壮大,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建设力度,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提升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012年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即“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年产值增长高于20%,到2015年,至少比2010年翻一番。由此得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产业。国发2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特别丰富,拥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绝佳基础。2010年黔东南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9年增长34.08%,占全州生产总值比重为2.44%,比去年增加了0.24个百分点,但是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与作为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和竞争力成为黔东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外部环境上看,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即“异文化”,这又是黔东南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动力。“异文化”加之黔东南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条件有:人力资源短缺、科技水平落后和基础设施不足等,这严重的制约了黔东南州文化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黔东南州目前共有52项68个保护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75项206个保护点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发掘保护工作不断深入,2010年,黔东南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位居贵州全省第三名。旅游总收入逾百亿元,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文化产业以成为黔东南州社会经济的发展重要途径,其体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逐渐成为黔东南州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因此,充分利用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是黔东南州当前的重大课题。
  2 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的现状
  随着黔东南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到黔东南采风、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拉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经统计,2008年黔东南州GDP为228亿元,其中旅游总收入83.6亿元,文化产业占全州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如果把文化旅游的效益要素纳入文化产业,那么2008年文化产业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三分之一。“十二五”期间,黔东南州文化产业发展占GDP将达到5%,即年增长率为25%,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增长至少达到20%以上,保持黔东南州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经营效益,保持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对全州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明显。近年来,以“旅游活州”为基点,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原生文化,坚持把挖掘和发展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优势作为加快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相结合、民族文化村寨与旅游相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相结合、少数民族古镇与旅游相结合等,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跨上新台阶。2012年全州接待游客2389.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8.50亿元,分别增长25.76%和30.13%;其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0.32万人,总收入33.35亿元,同比增长39.52%。
  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1)市场发育水平低。从黔东南目前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看,政府介入文化产业发展较多,而民族文化私营企业力量单薄,由于政府的管制过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活力,大部分文化企业还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以外;文化产业资源配置过于单一,尚未形成市场化,文化产业市场生产与经营环节分离,加之黔东南属于不发达地区,从而受到经济等社会资本的制约,文化产业没有得到区域性支撑,必须依靠旅游业带动黔东南的文化产业发展。从文化产业市场营销上看,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的包装与营销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形成整体性推广。 (2)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归根到底,文化产业是文化人去从事的产业。在调研了解到,黔东南地区拥有较多精通民族音乐、舞蹈、手工艺品制作等技艺的专业人才,但是,懂策划、规划、运营、管理自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民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却相当匮乏,这急需加强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够好。近年来,虽然黔东南州政府出台大批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包括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文化产业用地等。但是还存在对文化产业用地性质明确、规划布局不到位等现象,各级政府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门坎较高,工商、税务、金融等优惠政策难以惠及到地州市、县一级。
  (4)文化产业创意不足。黔东南文化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文化产业研究和理论贫瘠。通过搜索文献和分析,有关黔东南文化产业的文献寥寥无几,更难说知名的专家学者。由于理论研究不足,例如:如何处理好保存保护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和如何对文化资源利用方式智慧把握;文化产业资源竞争的挑战;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等,这需要从理论上首先把握好。保护与开发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保护是为了延续利用,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民族文化的价值。保护与开发的先决条件是做好理论研究,合理且适度的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产业。
  3 提升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着力点
  3.1 不断拓展文化消费市场与提高经济效益
  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消费市场决定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根本。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针对不同的文化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例如不同年龄段的需求等,生产出具有针对性,并且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文化产品。其次,努力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文化产品消费能力。政府可以适当的对文化产品消费进行补贴,从而提高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模式。
  3.2 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群
  发展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加强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群建设,对推动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群建设,加快黔东南州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明确“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毕竟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顾名思义,它更需要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为其产业的发展进行周密布局规划,绝不能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其次是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主体集群化和生产规模化,形成综合大型文化产业平台,呈现着文化产业加快整体发展局面。最后是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力,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和工艺美术业的创新力。
  3.3 提高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
  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再生产的主要环节、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良性途径。无论何种企业都如此,经营管理能力是必备条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努力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只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才能提高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与此同时,强化经营管理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做强做大文化企业,才能够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3.4 以品牌战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根本途径在于打造具有黔东南特殊少数民族文化品牌,是提升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参与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利用。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2007年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先后推出了“千年原生态,万象黔东南”、“侗族大歌、世界遗产”、“苗乡侗寨,长寿家园”、“千户苗寨、天下西江”、“名镇天下,宁静镇远”等著名文化名牌,打造了“余秋雨旅游线路”、“十大民俗风情精品线路”、“奥运圣火旅游线路”等文化旅游品牌线路,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索建立了一个由政府主导、民族文化主打、旅游助推、龙头带动、文化事业产业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黔东南州应实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精品战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应该围绕侗族大歌、民族工艺品、民族特色饮食、民族医药、民族建筑等,形成苗侗文化产业知名品牌产业链和品牌项目集群化。
  3.5 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创新
  政府和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在政策和资本投资上对具有黔东南特色和重要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产品生产、传播给予扶持。要结合黔东南实际扶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多生产优质廉价、安全适用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紧密结合黔东南地区社会发展的实践。增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和能力,提升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和广度,使其能顺应“走出去”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继续组织实施黔东南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重点文艺精品创作、民族民间工艺、旅游商品生产,进一步加强文化产品创作方面取得新突破。
  3.6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政府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否则难以走上正常的轨道。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表现在文化产业发展定位、政策引导等,部署和规划,并提供政策支持。黔东南州坚持以政策引路、用政策推动、靠政策保障,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相近出台了有力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黔东南州民族村寨保护条例》、《黔东南州“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积极参与《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贵广快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沿线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并扶持太阳鼓苗侗刺绣公司、仰阿莎银饰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这有利于推动黔东南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和深度。
  3.7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打造
  文化产业发展是与高科技紧密相连,黔东南文化产业发展与繁荣,人才是最根本因素。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要依托凯里学院等高校,加快创意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在重点领域培养一批创意领军人物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并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有助于发挥专业人才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3.8 坚持走文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黔东南州文化产业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要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转型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原有的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加大力度保护性开发,使民族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效融合。正确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有助于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正贤,何小松.我国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4.
  [2]祝国超.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民族文化产业开发调查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7):131.
  [3]艾群.论文化产业的战略问题[J].新华文摘,2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