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管理论文 > > 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创新分析_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创新分析_旅游产业论文

摘要:1 引 言 城市生态旅游是城市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综合,是以优美的现代城市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强大的城市功能为依托及载体,以城市地域内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吸引物,同时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保护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而生态田园城市是城市
关键词: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创新,分析,旅游产业,论文,

谷俊山的老婆,361动漫网,海量数据

 1 引 言
  城市生态旅游是城市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综合,是以优美的现代城市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强大的城市功能为依托及载体,以城市地域内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吸引物,同时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保护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而生态田园城市是城市生态旅游的有效选择。“田园城市”是一种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化理念,建设田园城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田园城市理论,是100多年前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从社会改良的角度,在他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建设理念,其理论精髓就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要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旅游城市,就要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统一,现代化的生态田园城市是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1]
  2 西昌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背景
  2009年,凉山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确立了“生态立州”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有机结合。2013年,西昌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城市,建设四川旅游发展次中心、西部重要旅游集散地和最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强化旅游带动,积极推动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西昌市正在推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邛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三创”工作,正在奋力打造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会议目的地、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乡村旅游示范市、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环线上的节点门户。围绕川滇综合枢纽、国际山水名城的战略目标,按照“显山露水、突出生态、具有田园特色”的要求,以现代化、生态化为标准,积极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乡村和谐相容、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发展冬季阳光之旅、夏季避暑之旅、生态休闲之旅、突出民族风情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
  3 西昌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
  中国“航天城”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川滇结合处的重要城市,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力量。西昌以目前全国四大航天基地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闻名于世。
  3.1 城市旅游功能
  凉山州现有星级饭店18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4家;有旅行社37家、旅行社分社19家、旅游汽车客运公司3家、星级农家乐及乡村酒店132家。拥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数据来源:四川省凉山州旅游局。具有“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红色旅游亮、乡村旅游火”的总体旅游地方特色。西昌作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中心和川滇枢纽,地处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民族地区榜首,并进入全国州、盟首府城市前三强,获得了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城市称号。西昌市域常住人口66.62万人,城市人口35.63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35.51平方千米,城市道路达180千米,城镇化率为53.4%,形成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形成带动安宁河谷乃至攀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西昌经济圈。数据来源:四川省西昌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些都为西昌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2 城市旅游形象
  2006年,西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获得了很高的社会评价,拥有“太阳城”、“月城”、“航天城”和“小春城”四张名片,具备有影响力的城市殊荣和鲜明的城市形象,包括“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森林城市”、“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2007年度“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四川省第一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0年4月,西昌被全国政协、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0年,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2011年,“中国最美的五大养生栖息地”、2012年,中国最佳休闲小城“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2013年,全球网民推举为“中国生态城市”等,使西昌城市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3.3 城市旅游生态
  西昌现代农业发达,地处安宁河谷核心区,具有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态良好。拥有邛海—泸山景区,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于2009年启动了邛海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现已建成一、二、三、四期湿地共8500亩,完成了退塘还湖3500亩,退田还湖4000亩,退房还湖1000亩。邛海水域面积由原来的不足27平方千米,恢复至31平方千米,面积达11500亩的五、六期湿地恢复工程也已经启动。数据来源:四川省凉山州邛泸管理局。森林覆盖率达到54.9%,城市绿地率达34.52%,绿化覆盖率达38.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2平方米。数据来源:四川省西昌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生态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旅游环境得以改善,创新发展生态旅游模式,城市高度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城市生态环境良好,这些都为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提供了良好条件。
  4 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城市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4.1 完善西昌城市生态旅游功能分区
  Richard Forster 在1973年提出了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模式,即同心圆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前人的经验,认为西昌城市生态旅游地的功能分区可如图所示。
  城市生态旅游功能分区图
  可将城市中心外围的区域通称为郊区,在城市中心与县城之间的旅游带我们可称之为近郊区旅游带,县城旅游带、乡村旅游带及其外围旅游带我们可以称之为远郊区旅游带,西昌城市生态旅游功能分区如下。
  4.1.1 西昌城市中心旅游区
  可以规划建昌古城、火把广场、彝海结盟纪念等文化生态旅游,邛海湿地湖泊生态旅游,泸山森林生态旅游,天禧花卉博览园农业生态旅游,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民俗生态旅游,邛海环湖骑行、水上运动、垂钓等体育生态旅游。
  4.1.2 近郊区旅游带
  位于城市与县城之间的近郊区旅游带,郊区一般作为城市的粮食、蔬菜种植基地,同时拥有受干扰较少的自然风光,可开发现代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活动。可以发展西昌安哈镇、礼州镇、黄联关镇,德昌乐跃镇、傈僳水寨,冕宁城厢镇、漫水湾镇、彝海镇、普格螺髻山镇等特色旅游城镇和精品文化旅游村寨生态游。
  4.1.3 县城旅游带
  每个城市都有若干个县城,也就是中心城市的卫星城,这些卫星城没有中心城市经济发达,但却保留一些原生态自然风光及文化生态遗迹。[2]西昌应充分发挥中心旅游城市带动和辐射作用,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整合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如开发建设木里县藏区洛克九百里生态旅游示范区、会理县古城文化生态游、冕宁县灵山寺森林生态游等,打造南线火把节和川滇文化体验旅游线、东线彝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线、西线香格里拉和摩梭风情旅游线、北线红色文化和航天高科技体验等。
  4.1.4 乡村旅游带
  城市周围分布着乡村,乡村由于远离城市的干扰,有较好的原生态田园风光和自然风貌,开发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及乡村生态旅游。西昌应继续打造樱桃、荷花、葡萄、油菜花、桃花等花果“乡村八景”品牌旅游产品,进一步构建景区—乡村—城市共同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引领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旅游村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产品,建设一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
  4.1.5 外围旅游带
  这些区域是基本未受干扰的原生态旅游区,处于城市生态旅游区的最边缘,原生态保存最完好,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的好去处,适合开发科考、探险生态旅游。如盐源泸沽湖摩梭民俗生态旅游、普格螺髻山科考探险生态游、美姑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生态游等。
  4.2 平衡协调城市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
  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利益主体主要有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游客、当地社区居民等。西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把握旅游宏观发展方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出发点,对旅游项目的审批严格把关,杜绝旅游项目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时监管旅游开发商及经营商的开发和经营行为,提高和加强旅游开发商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宽松的投资政策。让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规划、开发、管理,并让其从中获益,从而兼顾地方政府、开发商、游客和居民的不同利益要求。
  4.3 旅游业向生态产业转型
  旅游业作为西昌市的支柱产业,产业转型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转型。旅游资源应由传统型开发向保护型开发转变。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尽可能保持自然以及历史文化的原生态,确保一定比例的旅游收益反哺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中。把握景区容量,旅游旺季游客分流,制定各景区景点的生态承载能力,减少热点景区的压力。旅行社要培养一批热爱生态旅游、懂生态知识、具有生态环保意识的领队及导游服务人员。旅游饭店要倡导清洁能源和环保产品,进行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建立绿色生态企业文化。旅游交通应使用污染小的交通工具和环保型燃料,大力推广电力、天然气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交通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依托邛海—泸山等景区资源,突出“中国航天城”、“彝族火把节”、“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4.4 生态意识教育
  实现西昌城市田园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可通过各种途径来开展生态意识教育,利用报刊、电视、网络、通信等媒介加大宣传,开辟环保热线,设立公益广告,提倡绿色消费,组织自愿者环保行动,普及中小学环境教育。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化城市、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群众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其次应建立建全与生态城市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生态立法,包括加强环保、水体保护、治理大气污染、旅游行业管理、风景区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3]
  4.5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西昌市要坚持生态优先,加大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退耕还湖的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提高城市绿地面积、科学规划绿地系统、实施森林覆盖率等。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要加强邛海生态环境保护,完善邛海保护专项规划,使邛海周边的建设更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加快邛海步道和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力争建设环邛海步道30千米。二要加强城区及周边生态建设。按照绿得精致、绿得壮观、绿得深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西昌城区、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山体植被恢复工程进度。三要加强安宁河谷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加大工业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物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打造百里安宁河防护林带和百里公路防护林带,治理水土流失,打造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使山、水、田、林、路、城融为一体。
  4.6 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在全域西昌形成中心城区与周围城镇和乡村紧密联系的开放系统是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的必然要求。一要打造特色集镇,把具有丰富旅游资源或离旅游景区较近、为旅游提高配套服务的安哈镇、礼州镇、川兴镇打造成旅游型城镇;形成“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田园景观。二要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生态农业经济带,发展壮大特色支柱产业,积极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三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着力自然之美、推进城乡一体、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实现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的目标。
  5 结 论
  生态城市建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它是一项综合的庞大工程,生态城市建设的本质应该是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生态化。自然生态化是基础,经济生态化是条件,社会生态化是目的,复合生态化才是根本。西昌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地方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应分工合作,各负其责。政府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宣传者,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实施,对企业和居民进行生态道德和意识的宣传教育,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企业是生态政策的执行者,应积极落实政府生态政策,全面推行绿色质量管理,减少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社区居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和监督者,监督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协调配合,都将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参考文献:
  [1]程道品.生态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建萍.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3]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