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壮族山歌的生态智慧与现实意义探析
音乐学毕业论文

壮族山歌的生态智慧与现实意义探析

摘要:摘 要: 壮族山歌作为壮族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与壮族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山歌的历史文化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壮族山歌蕴含的生态智慧及其现代价值,为广西壮族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 壮族山歌;
关键词:壮族,山歌,生态,智慧,现实意义,探析,壮族,山歌,作为,文

一鸣达,内涵,巢湖租房网

  摘    要: 壮族山歌作为壮族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与壮族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山歌的历史文化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壮族山歌蕴含的生态智慧及其现代价值,为广西壮族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 壮族山歌; 生态智慧; 现代价值;

  壮族山歌是壮族人用壮语演唱的民间歌谣,在壮族地区称为“欢”。广西是壮族人数最多的地区,壮族山歌是壮族人民特有的民俗文化,其中,百色市的布洛陀山歌文化更是壮族山歌文化中的瑰宝,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形成了表现形式多样的敢壮山歌和底蕴深厚的歌咏文化。作为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敢壮歌圩是百色壮族山歌文化的重要符号象征。本文以百色田阳区敢壮歌圩文化为例,对桂西南壮族山歌的生态智慧及其现代价值进行初步探析。

  一、壮族山歌的简况

  壮族歌圩最初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的祭祀性歌舞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民间交流为主并侧重于歌唱活动而淡化“舞”的色彩,由此而形成群体性的歌圩。壮族先民长期在田间劳作,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因此他们以歌驱乏,以达到振奋精神的效果。1壮族山歌文化在广西分布广泛,其中百色的敢壮歌圩更为突出,百色的田阳、那坡、田东、平果等12个县区中,又以田阳区为甚。2002年,布洛陀文化遗址在敢壮山被发现后,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民族学会、广西民族研究所等专家学者的先后考察,最后一致认定: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对田阳山歌为代表的壮族山歌的分析,有利于强化壮族族群间的情感延续,有助于壮族山歌的传承和发展,对壮族文化的传承建设以及文旅产业的发展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壮族山歌的生态智慧

  广义的生态智慧是指理解复杂多变的生态关系并在其中健康生存和发展下去的主体素质,使之具有生存实践的价值。在我国传统生态智慧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生态本体论,中和位育的方法论是生态功夫论和实践论,民胞物与的价值观是生态实践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这三个方面构成中国生态哲学的大纲。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核心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壮族山歌的许多歌集中,也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壮族山歌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是壮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实践反映,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山歌贯穿于壮族人日常生活的各个阶段,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典型的稻作民族,壮族的稻作文化特征突出,壮族山歌的许多内容都与自然紧密相关,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的理念随处可见。下文主要从壮族山歌蕴含的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等来阐述壮族山歌的生态智慧。

  山歌记录着壮族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被誉为壮族人的“百科全书”。壮族山歌从各方面记录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感悟。下面将分类举例予以说明。
 

壮族山歌的生态智慧与现实意义探析
 

  1.农事歌:

  壮族山歌最早是来自于人们的田间劳作创造,其内容主要包括农耕生活的劳动知识生产经验、农事内容。

  (1)隆林县的丰收歌,也叫“欢收苗”:

  八月九月棉花白,我的阿哥去摘棉。

  摘了上坡摘下坡,摘得十几二十萝。

  棉花晒在场坝里,挑选好棉纺成纱。

  这首简单的丰收歌体现壮族人合理利用自然的生态意识,教导人们尊重自然的时令节奏进行农业生产,才能得到从自然中得到最大的馈赠。

  (2)天等县的《种稻谣》:

  正月犁耙田,二月修田基,三月播谷秧,

  四月播秧时,五月祭田魂,六月耘田去,

  七月禾怀胎,八月穗出齐,九月旱开镰,

  十月湿谷到屋里,十一月干谷进了仓。

  这一首山歌具有浓郁的田园壮乡风味,侧面表现了壮族人民在务农时愉悦的心情,也表达了他们在当时就已经很好地掌握自然规律,根据不同的天行时气来安排农事活动。

  (3)《十二月田歌》

  正月家家贺新年,初一十五大团圆,

  嘴里吃着旧年饭,心理想着新年粮。

  二月初二二月间,坡旁地边起火烟,

  田边看见哥挑粪,妹也无心来偷闲。

  这一首山歌告诉人们在初春就应该把精力放在农事上,也体现了壮族农事歌内容中强调的实用性和借鉴性。

  2.祭祖歌:

  田阳敢壮山歌圩是广西最早、规模最大的歌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都有来自周边百色、田东、巴马、东兰、凌云、德保等县十多万群众汇集这里,祭祀布洛陀。如田阳巫调的唐皇调的《颂祖公》:

  壮族远古就流传 布洛陀始祖胜神仙 祖公遗址在哪里

  就在安东敢壮山 壮族始祖布洛陀 改天造地造山川

  开拓洪荒建家园 敢壮山啊敢壮山 万民朝圣千万年

  四方来朝拜祖公 香火弥漫到山巅 壮族的根在田阳

  精神家园沐春光 壮族文化发祥地 山歌如潮颂祖先

  这一首田阳山歌表达了壮族人视万物生灵如珍宝、敬重自然和神灵的生态精神实质。壮族人民历来崇拜祖宗,认为祖先的亡灵时刻在保佑家族。若是敬奉祖先,则后世子孙能得到祈福与财富;若对祖先不敬,则会招来惩罚。可见,远古壮族先民是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3.节令歌、赞美歌:

  节令歌内容大多为壮族人通过传唱节令歌,告诫后人应该保护环境,敬畏自然;赞美歌则是赞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美自然给予壮族人的美好物资等等。

  (1)节令歌:

  自然规律须遵照,农事季节要记牢;

  生产跟着季节走,五谷丰登产量高。

  春雨惊春清谷天,不误农时闹田园;

  玉米花生须除草,早稻抢种莫迟延。

  夏满芒夏暑相连,田间管理要周全;

  防涝防虫抢双抢,插完晚稻在秋前。

  秋处露秋寒霜降,森林火灾要提防;

  冬种蔬菜效益好,要为明年翻两番。3

  (2)赞美歌:

  山青青 青咧

  河水清澈山叠山 水绕山脚歌绕云

  啊藏不住爱 挡不了情 挡不了情

  山青青 青咧

  山青水绿 种田地

  三月咱们壮乡真美好

  山也笑啰 水也笑啰 水也笑

  节令歌和赞美歌表达了壮族人勤劳俭朴的高尚品格,告诉人们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也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从以上的农事歌、祭祖歌、节令歌和赞美歌中,不难看出壮族山歌体现出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态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责任观,这些生态伦理思想,成就了壮族山歌中所蕴含的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态智慧。

  三、壮族山歌的现代价值

  壮族山歌经历长久的发展,至今已是一位“长者”,承载浓郁的壮乡特色与农耕文化特征,蕴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对现代社会的生态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启发与借鉴。

  (一)农业生产指导

  壮族山歌的起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人们的生产劳动。壮族人在一天的劳动后,喜欢将劳作中的见闻与感想通过山歌来叙述与传达,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农业生产指导。通过这类山歌,传递丰富的生产经验,尤其是节令歌一类,描述各类农作物播种的时节、播种和培育农作物的注意事项、生长过程与长成样貌以及劳动的方式等丰富内容,为壮族人的农业活动提供鲜活的生产经验。

  (二)风俗礼节指导

  壮族山歌主要围绕本民族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而进行创作,内容贴切民族生活,其中的祭祖歌、婚俗歌等与日常礼俗紧密相关,传递着日常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为壮民提供日常言行指导。如祭祀歌《颂祖公》详细记载了壮族祖先布洛陀的功绩及其祭祀仪式等,是壮族族群历史文化的浓缩表达,表达壮族人对祖先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在婚俗歌中,详细展现了壮族先民婚庆活动的整个过程与具体情节,甚至包括婚礼的酒席菜品、礼金等。壮族人从直白、真实和朴实的歌词内容与和谐的韵律领悟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并在现代生活中予以实践。

  (三)自然与生态保护

  壮族人发现自然环境的美,用山歌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由此激发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如在壮族山歌的赞美歌中,描绘了壮民眼中的自然美景,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壮族山歌细腻与嘹亮的歌声,感受到自然的独特魅力,从而引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思考,培育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壮族山歌延续和承载着壮族人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乐曲类型,更是一种富含生态价值的生活方式。即使是新时期,壮族山歌所蕴含的传统生态智慧仍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价值。

  四、结语

  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考虑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全球化等关系的平衡。壮族山歌记载和表达了壮族人的生活日常,是壮族人民族性格、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等的重要体现方式。对壮族山歌现代价值的多重挖掘,有利于提升其在新时期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在强调生态保护的当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因其蕴含的生态智慧而具有新的时代价值。

  注释

  11.韦玉林.浅谈百色壮族山歌的特点与作用.文章编号1647-9324(2013)04-0180-02.
  22.李萍.从广西平果嘹歌看壮族原始宗教信仰[J].梧州学院学报,2011,21(02):52-56.
  33.潘琦主编.《农村歌谣百事歌谣》.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200218/177955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