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文化毕业论文 > >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3)
文化毕业论文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3)

摘要:日本茶道思想中的敬是相互尊重、相互承认、上下有序、内外有别、有礼有节之义。[6]在17世纪之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茶礼的称呼要比茶道更为流行。敬其实属于儒家思想礼的范畴,其不仅体现在茶的礼法中,也体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日本,茶道,影响,摘要,日本,茶道,经历,模

回来吧大叔哪里可以看,周焯华儿子周柏豪,现代情侠录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日本茶道思想中的“敬”是相互尊重、相互承认、上下有序、内外有别、有礼有节之义。[6]在17世纪之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茶礼”的称呼要比“茶道”更为流行。“敬”其实属于儒家思想“礼”的范畴,其不仅体现在茶的礼法中,也体现在茶礼中。如客人进入茶室前,主人要将水倒入洗手钵,以水声表示对客人的敬意;主客之间要行默礼,而后分开至茶室,进入茶室之后再行默礼,客人要分先后坐到事先设定好的位置;茶会结束,主客要行离别之礼;茶会之后,客人们要写书信(并附一包土特产)向主人表达谢意,此为“后礼”。茶道的“礼”,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人与物之间。如客人进入茶室后要向室内挂轴行礼,表示对书写挂轴的禅僧的敬意;之后要拜看地炉或风炉中的景色;随着茶事的进行也要对其他茶道具进行欣赏、赞评。整个茶事活动,一切从“礼”开始、一切以“礼”结束,有“礼”方能显“敬”。

  2、道家“清”“无”思想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日本茶道的影响是深刻的。道家讲究师法于自然之“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提倡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时,要顺其自然,不能刻意强求,因此“清”与“无”的修养对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清”即清静,主要指心神宁静;“无”指无为、虚无。《道德经・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在道家看来,外物只会对人产生干扰,只有内心清净虚无,心无旁骛才能悟“道”。“清”与“无”是相辅相成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讲“清静为天下正”,意为清静无为者才能治理天下,这是对“清”“无”思想的较高评价。

  日本茶道大师冈仓天心在其著作《茶之书》中明确指出,“茶道是道教的化身”[7]。道家思想对日本茶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和精神理念上。日本茶道“四谛”之“清”不仅指茶庭茶室的干净整洁,亦指饮茶者内心的纯净。茶庵的仆人们要经常打扫茶庭、茶室,保持干净整洁,甚至要做到茶庭的地面没有一片多余的树叶,树叶之上没有灰尘;茶庵的主人要用心擦拭每一件茶道具,包括烧水用的炭;客人进入茶室之前要在洗手钵处洗手、漱口,通过除去外物之污浊以助实现内心的纯净。千利休讲“拂去浮世俗尘”,也即拂去心灵之尘、保持寡欲淳朴之心的意思,这与道家追求清静自然、静虚闲淡的“清”“无”思想高度契合。“道法自然”,本指凡事顺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听其自然而然,而日本茶道处处体现“自然”。茶庭之景就是自然的缩影,茶室被称为“草庵”,其中各种设施、道具都注重取法自然,主张求自然而然中的天人之境,讲求人对自然的“无为”。老子重物轻生,主张不以外物累形。在现实生活中,欲望和追求越多,其精神层面的痛苦也就越大,只有返璞归真、清心寡欲,才能平复起因驰心外骛所造成的精神损耗,而这正是日本茶道所追求的精神所在。

  3、释家“空”“寂”思想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作为释家思想核心的“空”“寂”思想对日本茶道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 是佛教主张的精神实质,即一切返璞归真,摆脱世俗纷扰,从内心出发追寻最自然真实的状态,由静悟到顿悟,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佛教之“寂”指“寂灭”,是“涅槃”的意译,指将世间诸事万物都灭尽的圆满而寂静的状态。“寂灭”之中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只有解脱、安乐、自在,唯有不断调整自己不好的思想、情感,才能最终进入没有烦恼、超脱生死、随缘而不变的圆满世界。

  茶随佛教传入日本,出于佛教教义的规定及僧侣参禅修行的需要,使得佛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茶道“四谛”之“寂”讲究内心无烦恼,无喜悦,无杂念,神宗六祖慧能《坛经》中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此“寂”应是指释家思想的“空”和“寂”,不完全等同于“寂灭”。“寂”是抛开尘事之后进入的一个更高境界,可以说是日本茶道的最高美学境界,表示幽雅、幽闲、宁静之意。“寂”要求茶事活动的主体通过凝神沉思以达到摈弃欲望的目的。在这个概念上,禅与茶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8]在日本饮茶之风形成的过程中,寺庙不仅对茶的种植贡献巨大,而且禅宗对饮茶习俗的推广、茶道精神的形成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禅宗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主张饮茶人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领悟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9]所以,从本质上讲,茶道即是修禅的一种途径,使人们脱离桎梏,明心见性,得“大自在”。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把“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老子《道德经》讲“道可道、非常道”,《论语・里仁》载“朝闻道,夕死可矣”,释家更是将一生修行作为修道、悟道的途径。日本茶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儒道释思想的影响,作为其精神内核的“和、敬、清、寂”思想,更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日本茶道文化是以儒道释精神为内核,杂糅了其他宗教和哲学思想的一种修行方式。陆羽讲“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10]。可见,修习茶道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养生、健身等形而下的需求,而且可以在“天人合一”的氛围中,提高个人乃至民族的精神素质。

  参考文献

  [1]苏畅.禅茶一味――从日本茶道中体味禅宗文化[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4(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