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MBA论文 > >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方式改革探讨
MBA论文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方式改革探讨

摘要:摘 要: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要,只有改革现行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方式,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科技发展、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造型专门人才,才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
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方式,改革,探讨,会的,进步,科技,

QQ个网名,北京西到邯郸列车时刻表,儿童毛衣

  摘 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要,只有改革现行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方式,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科技发展、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造型专门人才,才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教学方式改革;职业技术院校;人文素质;课程项目化

  1、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最新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人文学科教育、知识理论的传授与育人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品质和价值趋向,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改进人文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性,除了注重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各方面能力,将三维目标的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这就首先要求文化基础课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前提下,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制订模块化教学大纲,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课程特点自主调整模块的前后顺序;专业基础课模块是各个专业必备的部分,在制订大纲时侧重知识、技能与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实操课程要占到专业课总课时数的一半以上,以强化学生的技能与职业情感的训练。在第二学年所学的专业课模块的制定中,既要包括本专业方向的必修课,也应含有学生感兴趣的、本专业边缘方向的选修课程或本专业其他方向的选修课程。这些模块是在师生共同进行市场调查的前提下确定出来的,学生在学习时目标明确、有较强的自主性,而且每天下午都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实操演练,可以较好地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第三学年学生到各个行业顶岗实习中,要求学生们带上入学时自己制订的发展计划,把两年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等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每周与带队的专业教师和本小组的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对于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师傅请教,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库,使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培养在实习中也得到延续,带动人文素质的提高。实习期间,每个学生都要对照自己的目标看是否已经达到,达到的同学再根据实际工作和未来就业的需要制订新的目标;没有达到的同学则在老师和师傅的指导下继续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各方面为就业做准备。

  这种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相应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探讨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借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合作学习,逐步树立敬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忍不拔、知难勇进的人文精神,形成内在的价值目标,从而实现从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培养了良好的人格。

  2、实施课程项目化开发,促进实践性教学目标实现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以及“教学做结合”,还是“校内基地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其中一个根本问题就在于生产性实践教学如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安排如何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笔者认为,实施课程项目化开发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是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专业密切联系的企业项目与任务;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课程项目化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课程项目化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课程项目化是造就高职师资队伍的需要。教师只有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成果转化才能做到与行业接轨。教师在课程项目化过程中自然需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也才能做到“教最新的”,保证让学生“学有所用”。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从长远来看,必须优化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师资共享机制,为课程项目化开发提供有效的师资队伍保障。

  弹性教学计划是课程项目化的前提。要建立与完善弹性教学制度,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地点与考核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符合行业特点。如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教学组织与计划安排,就必须考虑到节假日等旅游旺季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项实习实训。特别是重大会展的接待,大多与现行的教学计划相冲突,要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来实现这类重要教学实训项目课程。

  产学研合作机制是课程项目化的基础。要努力建立与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包括:供求动力机制、优势互补机制、人才互动机制、教学渗透机制、技能创新机制、合作深化机制、项目拓展机制、互利共赢机制、考评激励机制。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经常性地提供真实的课程教学项目,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不断强化和提高职业技能。

  项目设计及其协同运作是课程项目化的关键。项目设计及其协同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互利共赢,高度参与;协同运作,注重成效。课程项目设计,不仅要密切联系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相关行业的实际需要,还要切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课程项目设计要循序渐进;要确保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专家高度参与其中。要通过多方面合作,体现教学方式的机动灵活性、教学效果的保障有效性和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性。课程项目要立足于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