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MBA论文 > > 浅析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MBA论文

浅析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物质资源配置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已趋弱化,人力资源在企业实力较量中越来越发挥战略性决定作用。快速发展的我国国有企业(下称国企)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职业经理人制度作为规范、
关键词:浅析,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随着,全球,经济一

八哥电影网站,乞讨歌,吕志毅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物质资源配置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已趋弱化,人力资源在企业实力较量中越来越发挥战略性决定作用。快速发展的我国国有企业(下称国企)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职业经理人制度作为规范、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在我国已有较快发展,并已从“三资”、民营企业为主渠道逐步延伸到各类所有制企业。因此,总结国企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国企实际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必要性

  职业经理人是指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保值增值责任,对法人财产实施经营管理权,在市场中聘任,而其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为获得报酬方式的职业化经营管理专家。一般认为,将经营管理作为基本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就是职业经理人。

  1.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管理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由农业、手工业生产向工业化大生产转变,在市场经济下,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而专业化体现在企业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上就出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和经营管理权的委托与代理,19世纪40年代,美国铁路企业首先兴起,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

  通常企业初创或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较大区域市场时,可由出资人直接履行管理职责。但对于大企业,纵观全球企业治理结构,出资人直接管理企业的寥寥无几,大都是委托一代理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明晰了各级人民政府为国企出资入主体的法律地位,企业居于市场主体地位,自主经营、独立承担法人责任,政府作为市场规则的制订者、经营管理的监管者和相应出资效益的所有者。因此,国企治理结构也必然是委托一代理模式。

  2.职业经理人是解决企业治理结构执行力的关键

  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者行使相应权力,有效解决了委托一代理问题。近年来,在国有独资公司中通过实行外部董事占绝对多数的董事会制度,既有效地解决了科学决策问题,也形成了“国资委-董事会-经理层-全体职工”的委托代理模式,各层级各司其职、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治理结构。但这也仅仅解决了治理结构问题,该模式是否真正有效,还关键取决于经理层是否称职,是否具有高效的执行力,这是直接决定董事会决策能否有效执行的核心问题。因此,能否集聚合适的经理人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团队实施高效的经营管理活动,“经理层从何而来”就成为了解决治理结构下执行力的关键问题。

  3.职业经理人制度是职业经理人规范管理的迫切要求

  在高度市场化条件下,为适应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企业就要遵循市场化机制配置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制度作为由西方引入而发展的市场化选人用人制度,正是我国企业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动力机制。随着国企对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也建立起了公司治理委托代理新模式。

  但现阶段我国尤其是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尚在不成熟的起步阶段,突出表现为尚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聘用契约不完善,出资人和经理人之间利益关系界定不清,基于规则的信任关系难以建立,经理人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尚未统一规范等,迫切需要从职业化角度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选、用、育、留等相关的规范管理体系。

  二、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职业经理人是人才市场中最具活力和前景的群体,经营管理企业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基本职业,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就业方式和利益要求,其报酬、社会地位取决于经营业绩好坏,与企业绩效紧密结合,并承担经营失败的职业风险。因此,加快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职业经理人选择标准、方式、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是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本要求。

  1.建立科学、规范的选人方法和程序

  选拔职业经理人,必须建立和遵循科学规范、适应企业特点和符合通常逻辑的选人标准、程序和方法,通过决策能力、市场意识、专业水平和素养等多重胜任素质模型选聘。

  确定国企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标准。国企职业经理人因其从业于国企,选择标准应有别于一般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一是可靠的政治素质与职业操守,包括对国家、企业、人民的忠诚和负责,以及廉洁守法等;二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和相应从业经历,尤其是与拟任岗位在上述方面的契合度;三是在拟聘行业或相关行业有一定影响力与认可度,包括社会、行业形象和公信度等。

  建立规范有效的选人渠道和方式。遵循市场化原则,按照不同类别、层级、岗位的用人需求,建立招选结合的选人渠道和方法。一是有步骤、有重点地从市场选聘;二是强化融合,通过文化理解与认同,在联合重组和企业合作中赢得原经理人转化加盟;三是通过职业化素养培训,对市场竞争相对充分的岗位,稳步推进现有经理人向职业经理人转变。

  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胜任素质模型。职业经理人一般作为关键甚至核心人才引进,在企业运营和发展中有很难或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一是战略素养与决策能力。具备对责任决策可行性与科学性的判断能力,并具较强执行力,同时不只追求短期效益、忽略长远发展,是战略企业家。二是市场意识。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战术策略,对企业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并具较强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三是专业素养。除管理学外,还应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经验积累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及以此为内涵积淀的综合能力。四是国际视野。不仅有敏锐的国际市场意识、正确获取利用外部资源的意识和开放的心态,还要掌握和理解国际经济、政治和法律等,了解当地国情、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通过建立考察评估上述知识、能力的通用素质模型,及针对专业岗位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素质模型,科学规范对职业经理人的考核和评估,既保证选拔人员的综合素质、素养,也保证了对其优劣势的准确评估,以正确有效使用。   2.建立具有国企特点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