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 >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_物流管理论文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_物流管理论文

摘要:1 引 言 供应链既是物流管理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扩展而形成,同时又是一个上、下游企业间基于供应价值与采购价值的功能价值相互满足的均衡、维系与延伸。供应链作为一个动态联盟,联盟的基础是上游节点产品或服务对下游节点需求价值的满足,由此可见,从该角
关键词:基于,采购,绩效,供应链,质量,控制,对策,物流管理,论文,

独生子女将无法继承父母房产,俞敏洪经典演讲,苏州海世人才网

 1 引 言 
  供应链既是物流管理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扩展而形成,同时又是一个上、下游企业间基于供应价值与采购价值的功能价值相互满足的均衡、维系与延伸。供应链作为一个动态联盟,联盟的基础是上游节点产品或服务对下游节点需求价值的满足,由此可见,从该角度上看,采购绩效水平的高低是供应链稳定性的基础。供应链采购绩效水平的高低及其稳定性,直接取决于采购质量的控制,因此,必须对供应链采购质量进行科学控制并加强管理。 
  采购质量控制需要制定原则、计划[1]、质量检验保障体系[2]、控制采购质量、降低成本[3]、供应商考评体系[4]和保障体系[5]等。 
  2 采购质量控制的原则 
  一般而言,采购质量控制主要围绕质量、数量、交期(时间)、地点和供应商等五个方面[6]进行,质量控制具体原则如下。 
  (1)适当的质量原则。“不求完美无瑕,但求完全满足”即为适当质量原则。质量过剩将会导致采购方成本增加,只要物化性能、材料质地等能够完全满足采购方需求即可。 
  (2)适当的数量原则。是指在满足采购方数量需求前提下的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的最小化。 
  (3)适当的时间原则。是指能够按照采购方采购计划适时供货,既可达到生产、销售顺畅,又可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 
  (4)适当的地点原则。是指发货地点就近与配送地点准确的原则,这样可达到降低成本与方便协调沟通的目的。 
  (5)适当的供应商原则。是指采购方根据采购商品或物流料的差异制定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标准,由于标准不同可以适当降低采购总成本。 
  3 基于采购绩效的采购质量控制的对策 
  提高供应链采购绩效就必须开展采购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此项工作对策包括供应层面与企业层面两个方面。 
  3.1 供应链层面的对策 
  3.1.1 从供应链的层面重视采购质量控制管理 
  供应链的竞争力的高低与其产品、服务、成本、效率等因素直接关联。为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水平,必须确保供应链采购绩效,因此,需要从供应链层面制度有关质量控制的管理办法。 
  (1)制定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制度。供应链的竞争力、稳定性、服务和采购绩效等方面的好与坏,都与核心企业直接关联,因此,必须建立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为核心和主导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相关制度。 
  (2)制定供应链质量目标与控制体系。供应链最基本的质量目标是供应商的品质保障系统必须与客户内部的质量需求具有一致性。建立供应绩效的衡量是以客户采购绩效的满足为前提的评价机制。因此,在具有供应商与客户双重角色的节点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中,在核心企业主导下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供应链质量控制体系应以供应链信息共享为前提,从供应商原材料或构件质量、生产过程质量、产品质量、供应物流计划与客户需求计划的协同、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质量控制协作与反馈等方面来构建。 
  (3)建立基于采购质量绩效的评价与调整机制。在核心企业的机制主导下,从供应链整体及节点企业两个层面,开展基于采购项目周期和定期两种方式的采购质量绩效评价工作,依据采购质量绩效评价的过程及结果,一方面对质量控制中好的一面进行肯定,另一方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必须对质量控制中存在不可调和的节点企业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提高整个供应链质量保障与竞争力的目的。 
  3.1.2 建立供应链采购质量协调控制与反馈流程 
  对既有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确定供应链的产品战略与发展战略;通过对产品、功能、质量、成本、服务、效率等方面的分析,并结合市场需要分析、行业竞争态势和核心企业自身的优势,确定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有关质量方面,核心企业确立所有节点企业的供应质量必须满足下游采购商的质量要求;确定各节点企业在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督促节点企业制定内部质量控制流程及相互协作方式;开展基于定期和采购项目周期两种方式的采购绩效评估及反馈工作;通过对各节点企业的采购绩效评估情况,做出对节点企业的肯定、完善或调整的决定,对于调整情况,核心企业依据供应链的质量目标与要求选择新的节点企业。供应链质量控制流程如图1所示。 
  3.2 企业层面的对策 
  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企业层面工作的正确落实。企业采购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和做多久”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由采购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控制流程和保障机制来解决。 
  3.2.1 合理确定企业内部采购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 
  (1)计划工作。包括:①采购部门与企业内需求相关部门沟通,对企业所需采购各类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批次等进行合理准确定义;②利用历史采购数据与调研所获数据对供应链内、外部优选供应商与备选供应商进行评估与综合对比分析,以便确定主要的备选供应商;③编制采购计划与内部审核。 
  (2)组织工作。包括:①组织与主要备选供应商进行采购谈判,确定各种物资的最终供应商,并相应供应商签订内容合理、条款完备的采购合同;②确定各个合同跟单员,依据合同规定组织供应物流;③按照企业对各类物资的验收项目规定组织到货验收、入库与储存保管工作,对不合格品与供应商协调组织退换货工作;④按照企业生产部门其他部门的生产计划或需求计划按照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时间等,组织企业内生产物流与供应工作。

  (3)协调工作。企业内部协调工作,最主要的是协调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协调采购与财务部门、质检部门及审批部门之间的矛盾;企业外部主要是协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有关交货期、质量、退换货、付款等方面的矛盾。 
  (4)控制工作。企业的采购工作如果控制不好,则极易产生腐败现象,损害公司利益、信誉与竞争力等。因此,必须通过计划制度、审批制度、资金使用制度、评价制度与汇报制度来约束与防范。 
  3.2.2 制定规范的采购质量控制流程 
  采购质量的好与坏与其控制流程的科学性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必须制定企业内部采购质量控制的规范流程见图2所求。 
  3.2.3 完善企业内部采购质量控制的管理保障体系 
  制度化管理能够保障其管理的长效性。因此,在企业采购质量控制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 
  (1)组织保障。采购质量控制组织中主要包括负责产品及质量的副总、采购总监(采购经理)、品质总监、采购员及跟单员、质检员、生产人员等。 
  (2)流程保障。制定合理与规范化的采购质量控制流程,对于采购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指导具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流程见图2所示。 
  (3)执行保障。采购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从制度化给予规定执行。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定期的期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规定每月或每季度一次;不定期是按照一项重要采购周期的结束时间为准。 
  (4)职责保障。在上述采购质量控制工作相关的组织中,赋予各组织部门明确的职责与范围,并把采购绩效和质量控制工作绩效与员工年度考核相关联。 
  (5)协作保障。采购质量控制主要涉及采购与质检两个部门,工作的开展经常需要部门之间的协作,为避免工作中的相互推诿,从制度上规定质量控制中必须协作的内容。 
  (6)标准化保障。采购质量控制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质量标准、控制流程、检验程序、检验指标、评估内容等方面,因此需要企业针对上述方面制定出标准化的工作内容。 
  (7)反馈保障。反馈是基于采购绩效水平、流程的合理性、工作效率的高低、协作流畅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改进建议等为基本内容。反馈工作的开展具有对于采购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及其工作流程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结 论 
  做好供应链的采购质量控制工作,对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与采购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构建供应链层面与企业层面的质量控制流程与相应的管理与协调制度,确保供应链的采购有效性、稳定性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史伟.浅议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对策[J].价值工程,2014(19):19-21. 
  [2]邓育坤.采购质量检验的过程控制[J].学术月刊,2010(12):339-340. 
  [3]薄传华.石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问题,2003(5):30-32. 
  [4]张彦平.物资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5):75-76. 
  [5]李峰,王斌.构建专业化分工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10):76-77. 
  [6]汤晓华.采购管理工具箱:策略、方法与实务指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出处:中国市场  作者:欧邦才 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