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陆资赴台投资PEST分析及因应策略_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陆资赴台投资PEST分析及因应策略_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贸易与投资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陆资赴台投资,有利于增进两岸经贸合作与产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自2009年6月30日台湾地区开放第一批
关键词:陆资赴,投资,PEST,分析,因应,策略,国际贸易,论文,

笑里藏刀的近义词,松北教育局,网游之中华道士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贸易与投资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陆资赴台投资,有利于增进两岸经贸合作与产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自2009年6月30日台湾地区开放第一批陆资来台投资项目,截至2016年12月30日,陆资赴台投资累计金额为16. 91亿美元。从产业类别分析,陆资赴台投资前三名分别为:(1)批发及零售业615件,占陆资赴台投资总数一半以上(64.94%),金额占比28. 90%;(2)电子零组件制造业50件(5.28%),金额占比9. 87%;(3)资讯软件服务业47件(4.96%),金额占比4. 35%。2016年陆资赴台投资总额较上年小幅增加了3. 56百万美元,增长1.46%,投资项目数同比减少12件,减幅7. 06%,但台商赴大陆投资总额(91. 84亿美元)仍高达陆资赴台投资总额(2. 44亿美元)的近37倍。这是否说明陆资赴台投资项目审核仍较为严苛?事实上,此前阿里巴巴两家在台分公司就先后被认定为“陆资”身份,且因以“外商”名义注册等遭到当局经济部门“投审会”罚款,要求限期撤资或转让。显然,陆资赴台投资正经受严格监管与考验,亟须进一步跟踪分析与合理应对。

受邓宁OLI理论区位选择受投资环境等方面影响启发,Crumbley研究认为,经济变量和制度变量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存在较大影响。显然,稳定的政局及其他经济变量,包括政策变量、实际税率,对FDI的进入具有显著影响;王钢等的研究认为,优势寻求型技术创新资源、市场营销渠道、市场信息资源是考量投资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李伟杰认为应充分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密切、心理距离短、汉文化影响深远等独特优势,进行对外投资。对此,笔者曾以“陆资赴台投资研究:困境与现实选择”为题,初步分析、把握陆资赴台投资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可行的策略措施;现拟从政治、经济、社会与技术环境视角进行PEST分析,以准确理解和把握台湾地区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及其蕴含的合作契机,为陆资赴台投资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更多参考。

一、台湾地区投资环境

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局势、投资权益保障、投资申请程序、投资租税优惠规定等方面。

1.政治局势

从总的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了广泛支持和认同。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明确提出要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同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习马会”就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达成共识;2016年11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习洪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包括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以及“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等“六点意见”。但岛内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如2014年3月爆发的“太阳花运动”等;尤其是2016年5月台湾地区民进党与蔡英文“完全执政”后,不顾历史事实美化日本殖民统治,重新挑动岛内族群对立等,造成了两岸政治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海峡两岸间相关协议及大陆对台优惠政策等难以落实。但不可否认,台湾方面已基本意识到两岸经贸交流对台湾地区意味着更多商业机会,也是其经济社会发展不被边缘化的法宝。

2.投资权益保障

2010年6月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在加强两岸经贸整合、促进双向投资、降低政治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8月签署的《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则为促进两岸双向投资提供了制度保障。协议所规定的投资待遇、投资便利化、征收补偿及投资争端解决等条款,为台商在大陆创造了更好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也提升了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积极性和安全感。如协议规定:除基于公共利益、正当程序、非歧视、给与补偿外,一方不得对另一方投资者在该一方的投资或收益采取征收(包括直接征收和间接征收)。

3.投资申请程序

因应陆资赴台投资,台湾地区制定了一个专项管理方法并交由经济主管部门投审会办理,但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如果中间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申请失败。据悉,当局审理主要分“不同意开放”、 “开放但条件严格设限”、“事前审查”与“事后追踪”等程序;在开放陆资赴台投资前5年800多件申请中,约有300件投资案遭到驳回或退件处理。上述遭投审会惩处的阿里巴巴重新以陆资身份申请赴台投资时,也因文件不齐全补要求“补件”。建议大陆企业务必事先熟悉和掌握赴台投资申请程序,高度重视和了解当地法规环境,仔细审核每项具体要求。

4.投资租税优惠

台湾当局2010年4月通过的《产业创新条例》将营所税税率由20%调至17%。在研发或人才培训方面,可按支出金额35%范围内抵减当年度应纳营利事业所得税;当年度不足抵减时,可在以后4年度内抵减。支出金额超过前2年度该经费的平均数者,超过部分可按50%抵减当年度应纳营利事业所得税;当年度不足抵减时,可在以后4年度内抵减。但也取消了投资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等优惠,使租税优惠更加集中在能提高附加价值的研发活动上。当局还通过设置保税区域及5大自由贸易港区,并针对营业税、关税、货物税等间接税,给予不同程度的租税减免措施;营利事业出售土地利益(只需课征土地增值税)、证券、期货交易所得(只需并入基本所得额计算最低税负),以及取自于台湾转投资事业的股利或盈余净额,均免征所得税。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政策等要素构成。

1.经济发展水平

2004年和2011年台湾地区人均本地居民生产总值先后突破1万美元和2万美元,2015年达2.3万美元,宏观经济指标总体向好。尤其是本地居民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稍有下降外,此间均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10年起,本地居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反映出当地经济自我调整能力较强、恢复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事实上,台湾地区属外向型经济,主要进口原料或原料配件,经过加工、技术创新再出口,形成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2006-2015年其货物出口额略大于进口额,200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及进出口值均大幅下降;2011-2014年贸易额及进出口值基本没有变化,但2015年进出口双降,急需新动力。近年来其进口产品中原材料约占76%,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约占98%。2015年共核准华侨及外商投资47. 97亿美元,较2014年下降9. 73亿美元、减幅达16. 97%;2016年核准华侨及外国人投资迅猛增至110. 37亿美元。对境外资本吸引力起伏不定,显然不利于当地经济持续增长。

2.产业结构

从总的看,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已从初期比较繁荣的商品出口制造业,发展至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产品制造、半导体设计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相关产品制造地之一,而且拥有充分垂直整合的高科技产业链与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研发中心的设置更是与日俱增;其产业分布较平均,已形成如下产业群聚:一是台北一桃园一新竹一苗栗带(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主要产业包括电子信息、软件、光电产业),二是台中一彰化带(主要进驻光电及精密机械产业),三是云林一嘉义带(石化产业集群),四是台南一高雄带(除南部科学园区、路竹科学园区及台南科学工业区外,另有南部环保科技园区、农业生物园区等产业园区)。2004-2015年台湾地区服务业所占比重稳定在65%左右,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时代,一方面是研发、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现实情况是对境外资本的吸引力较为低迷。长远考虑,应正视国际产业竞争激烈的现实和自身发展的危机,尤其是要大力吸引陆资赴台投资,共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

3.经济政策

历经三次政策调整,台湾地区已累计开放陆资入台投资项目408项,覆盖约97%制造业、51%服务业及51%公共建设。以第三波开放项目为例,所开放的投资业别主要包括制造业115项、服务业23项及公共建设23项,并修正部分已开放陆资投资制造业项目的限制条件,新增LED面板、半导体、工具机、集成电路等五大关键性制造业,陆资投资现有事业比率由10%大幅放宽为低于50%;服务业、公共建设领域也各新开放20多项,两大领域可开放项目均由原先的20%左右,大幅提升至50%以上。近年来台湾地区正致力于“爱台十二项建设”,以增加基础建设、吸引境内外厂商进行更多投资;为顺应全球经济剧烈变化,有效提升台湾产业发展,也极力推动生物科技、观光、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及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发展。上述《产业创新条例》即旨在激发企业从事创新、研发等活动,使台湾地区朝着双营运中心迈进。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消费心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风尚等。

1.人口因素

台湾地区总人口约2300万人,人均本地居民生产总值较高,自2011年突破2万美元,2015年达2. 30万美元;消费结构明显转向“服务类”消费,民众消费层次较高、消费理念前卫,一定程度上带动企业创新设计与生产。目前,台湾地区的支柱产业是服务业,提供了约60%的就业机会,但仍落后于65%的世界平均水平;占GDP不到30%的工业,创造了约36%就业率。说明服务业的实质增长低于整体经济,主要原因在于台湾市场容量较小,导致服务产业链相关环节无法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不利于服务业扩大和发展。台湾地区长期致力于各级教育事业发展,初、中、高等教育保持较高水平,劳动人口中35%具有大专或大学以上学历。

2.人文因素

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中华文化,语言文字相通,民俗风情相近。现代标准汉语和繁体中文是台湾地区有关规定、学校教学、主要媒体通用的语言文字,英语及日语是普遍使用的国际语言。当地社会风气较好,居民环保意识强,待人友好热情,社会治安有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和谐,佛教、道教等传统宗教极为盛行,基督新教、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等也拥有不少信众。妈祖、关公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祗。不论是本土或跨国企业,长年持续投资与营运培训出了具备国际观的优秀营销、研发、生产及行政管理人才,能为陆资企业提供布局全球所需的人力资源。

(四)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包括核心技术产品,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科技人员及科研经费,知识产权保护等。

1.核心技术产品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 EIU)最新评比,台湾地区创新竞争力高居全球第6,在亚洲国家(或地区)中以日本及台湾地区的表现最为耀眼;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2010世界竞争力”排名,台湾地区跃升为全球第8,进步幅度世界第一。基于台湾企业优异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实力丰厚的设计与制造经验,多项产品具有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

2.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全台研发、创新氛围浓厚,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较易获得美、日等国大公司的技术转移。美国企业多采取直接投资、出卖专利和机器设备、委托制造( OEM)等方式,日本企业则主要采取“技术合作”方式。不仅本地人积极申请专利,外国人的成果也很丰硕。

3.科技人员及科研经费

台湾科技人员数量较多,2013年研发人员总量约30万人,每万人口研究人员数高达76人。政府科研支出比重较高,自2004-2013年政府投入经费逐年增多,约占研发总经费的1/3;2013年已上升至4548. 91亿元新台币,占GDP的2.99%。

4.知识产权保护

台湾地区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专门设立了智慧财产法院,行政诉讼专利案件处理及时效率较高。近年智慧财产法院发挥了应有功能,案件审判更趋专业化,2009、2010年案件处理效率约94%,其他年份也均在80%以上,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

三、陆资赴台投资策略选择

上述分析表明,台湾地区吸引境外资本的能力持续下降,海峡两岸间总体形势良好,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陆资受到差别化待遇明显、短期扫除障碍仍有困难。陆企应结合自身战略定位,综合考虑和比较台湾地区投资环境,灵活决定赴台投资产业、合适模式与可行区域等。

(一)产业选择

1.当前赴台投资产业分布

据统计,自2009年6月底至2016年12月底,当局核准赴台投资的产业以批发业及零售业615项、48. 86千万美元稳居首位;银行业、港埠业虽然投资件数较少,但投资金额较大,位列第二、四位。从表1可知,传统服务业与制造业是陆企赴台投资重点领域。另据统计,2016年批发及零售业新增约106项,占陆资赴台投资新增项目数一半以上。总体而言,赴台投资产业应从四个方面考虑:企业自身产业优势、当局开放投资项目、未来10年产业发展规划及两岸产业搭桥项目。

2.赴台投资产业选择

制造业是现阶段陆资赴台投资重点产业。基于市场前景及两岸各自特色与优势,未来可在电子信息、机械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合作;服务业方面,当前赴台投资主要集中于批发及零售业等传统行业,未来应以商贸业、旅游业为重点。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台湾在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电子元器件、主机板等领域具有较强制造能力,在技术研发、销售渠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世界排名靠前的电子信息类产品,主要包括晶圆代工、IC封装、可携式导航产品、主机板、TFT - LCD面板、印刷电路板等。近年大陆也在这一领域迅速发展,形成了雷达、通信导航、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测量仪器与电子专用设备等六大产业。当前投资该产业的限制性规定是:陆资应提出产业合作策略、项目审查通过,而且对投资事业不得具有控制能力。建议在台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或投资参股制造工业,努力开展研发合作。再以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例,产品仍以外销为主,在机床工业、金属模具加工业、食品饮料机械领域具有世界级水准;建议与当地机床企业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突破核心零部件研发,而且通过合作努力开拓国外销售渠道。再以市场前景较好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大陆民企奇瑞、吉利、比亚迪等具有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产能优势,台湾地区在系统化的零部件制造、电子控制器及车用电子领域等方面具优势。比亚迪电动大巴已登陆宝岛台湾,有竞争力的陆业可赴台投资电动汽车生产线,或参股投资台湾汽车电子企业,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关键材料,打造属于两岸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

(二)模式选择

陆资赴台投资主要有新设公司、设立分公司、投资现有公司及增资四大类型。批发零售、旅游观光、商贸服务等投资金额较少、没有限制不能具有控制力的服务业,适合独资新设公司。如厦门市赴台投资的批发零售、住宿服务、餐饮服务等均为新设公司。物流行业主要开放运输、仓储环节,建议以设立办事处或者设立分公司形式,先从事商品批发零售业,以此了解发展情况,寻找商机。

但受两岸政治环境影响及台湾地区对陆资赴台投资设限较多等方面因素影响,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虽已超过7年,仍处于试水阶段。尤其是对投资前景不明确者,建议先设立办事处,扎实从事市场调查、研究业务等活动,逐步了解台湾产业发展与市场环境。如厦门火炬集团有限公司就在台设立办事处,主要是为了拓展海外事务。若为了快速打开台湾市场,建议与当地相关企业合作;或赴台为寻找所有权优势、学习台湾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技术;或因受限于台湾开放政策;或因投资额比较大,陆企可参股投资台湾现有公司或合资新设公司或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互利双赢。

未来陆企还可采取灵活并购方式,如购买资产或股权、股票置换资产等方式,或并购外国跨国公司在台业务,或直接并购台湾岛内企业。且并购操作模式简单,可较快进入台湾市场。但总体上陆企赴台投资仍以独资为主,总体呈现多元化,不同的投资方式有着不同的优劣势,大陆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对台投资领域及投资目的综合考量最适宜的投资方式。

(三)区域选择

目前大约80%赴台投资陆企集中在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县等地,尤其是台北市海陆空交通便捷,不论是岛内业务,还是出口事务,都十分便利,有助于寻求更多经济信息与发展机会。特别是台北及周边地区是其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与传播中心,人口密度大,全岛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总部均设在这里。但台北市寸土寸金,企业经营成本较高,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

陆资应深入了解岛内产业布局与区域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区域。例如:台北一桃园一新竹一苗栗带,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软件、光电产业,有意向投资电子信息产业的陆企应多了解此区域该产业集聚效应;台中一彰化带,主要进驻光电及精密机械产业;台南-高雄带,有南部环保科技园区、农业生物园区等产业园区,有意向投资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陆企可考虑南部产业园区。除了不同区域主导产业外,陆企也要了解自己所投资产业的空间布局。以机械产业为例,台湾北部以模具、纺织机械为主,中部以机床、机械零部件、木工机械为主,南部以农业机械、皮革与制鞋机械等为主。

事实上,投资区域不同,申请程序有区别,特别是进驻工业园区,需要取得此区域主管机关的许可、批准。因此,陆企应了解不同工业园区的特点及对进驻企业的要求。如南港软件工业园区主要是IC设计群聚、数位内容群聚;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主要是IC制造群聚、光电群聚、生物科技群聚等。如果申报赴台投资的是集成电路设计(IC设计),向南港软件工业园区申请入驻概率较高。

四、小结与展望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双向投资是海峡两岸“经贸正常化”重要内容与突出标志。上述分析表明,新形势下台湾地区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两岸间的经贸交流与产业合作,积极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和产业分工,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各自比较优势,努力优化资源配置,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尤其是台湾当局要积极、主动开放和吸引陆资赴台投资,同时要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当前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突出问题,需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更多地向科技与管理要效率;与此同时,大陆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2015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了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比增14. 7%。目前已有部分大陆企业赴台进行学习型或市场拓展型投资,上述受到严格监管与考验的阿里巴巴等公司,就是看重当地年轻人的创造能力,从公司长期利益考虑,也不应放弃台湾地区及国际市场的拓展。

然而,2016年5月岛内再次出现政权更替,“完全执政”的民进党与蔡英文极欲降低对大陆的经济依赖,明确提出了“新南向”等政策措施,能否“维持现状”尚不明朗,两岸关系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与考验。但正如习近平主席先后明确指出的:“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对台大政方针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而且若从长远战略利益出发,陆资还是可以充分利用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逐步深化两岸在产业层面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进而带动两岸贸易、投资发展,最终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两岸关系和经贸合作健康发展。必须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持续推动、扩大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和亲情。
 [ www. dYLW.net 第一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宁波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重点项目( QYJYNS1208)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