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资本市场泡沫破解中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分析_企业管理论文
管理毕业论文

资本市场泡沫破解中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分析_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整体局势越来越复杂。受其影响,国内经济也从原来的旧常态逐渐走向新常态,表现出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产品供需搭配不合理、资本边际效率明显下滑、资本运行存在障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典型的结
关键词:资本,市场,泡沫,破解,供给,改革,思路,分析,企业管理,论

爱情保卫战 海霞姐,暑假实践心得,58vip登陆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整体局势越来越复杂。受其影响,国内经济也从原来的“旧常态”逐渐走向“新常态”,表现出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产品供需搭配不合理、资本边际效率明显下滑、资本运行存在障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典型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政府对产能进行调整、降低库存、削减杠杆作用,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改善经济发展的短板,即所谓的供给侧改革。这一改革的本质是结构性改革。

一、 实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

从字面上理解,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的是社会总供求的供给方面,但中央所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供给,另一个是生产。这一改革主要是以生产力的提高为切入点,以竞争力的提升为依托,对经济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四个要素进行改革。换言之,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对经济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资本市场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结构性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正在从不平衡向平衡转型。在这个阶段,经济会释放出一定的创造力和潜力,对资本市场而言也是一个较大的刺激。

1.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决策出发点的进一步调整和转变

作为“十三五”期间经济改革的新角度,供给侧改革需要政府将经济决策的出发点进行调整,重视经济要素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和实际情况,逐步开展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政府对需求侧管理主要可借助的渠道包括对投资、消费以及出口进行拉动,刺激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其常见的控制手段包括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两种。事实上,这两种政策所能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过多地使用这两种政策将对国内市场带来消极作用。而需求侧转变为供给侧,实际上并非放弃对投资、出口以及消费的调控,而是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整。经济增长不应仅仅是采用外延式拉动,而应关注内在动力的相关作用。

2.供给侧改革可以实现资本市场的调整

从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中国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整和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将调控重点放在需求侧管理上,较多地关注消费和投资。这种对内需的有效调整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泡沫,使市场出现波动。此外,当前国内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均衡、不持续的问题,其所采用的发展方式非常粗放,有些行业的产能已经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解决这种结构上的矛盾只依靠需求侧的调整显然不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3.供给侧改革可以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

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近几年不断提高,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国劳动适龄人口自2010年达到峰值后开始绝对减少,人口抚养比转而提高,即我国人口的红利期已经结束。加之近年来国内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涨,促使企业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这种调整的结果能否令人满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技术情况所决定的。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变成了一种“沉没成本”,这种现象会增加企业运转的负担。对于那些正处于生产困难中的企业而言,这样的负担很有可能是致命的。所以,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决定了商品价格的上扬,而产品价格超过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范围,将导致其竞争力下降而滞销,出现“经济停滞”的情况。

二、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在2015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曾前后三次被提起。根据西方以及国内经济政策的演变,笔者发现对于经济转型而言,“供给问题”一直是一个无法规避的因素,它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在20世纪初的大衰退中,以“供给创造需求”为关键和重点的“萨伊定律”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凯恩斯主义也因此成为各个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以强力干预手段对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强有力的控制。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左右,当滞胀等经济问题陆续出现时,是古典供给派的政策带着人们从经济问题中走了出来。这一类政策坚持经济市场化,降低税收,缩减政府的规模,其最为典型的例证就是里根新政以及英国的撒切尔主义。很多西方国家正是利用这样的政策走出了经济问题的泥沼,再次取得了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优势位置。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鼓励市场主动进行创新,增强整体经济增长力量。所谓“总需求不足”,其基础实际上是创新的潜力已经进入到落地阶段,那些经过创新阶段的产品没能为市场完整消化,产能出现过剩。这个时候,利用国家对需求的调整,刺激市场需求,尽可能地对过剩的产能进行调整。然而,这样的政策并未注意到需求的产生过程并非建立在创新转化的根基之上,它仅仅关注了传统支柱产业的扩充和调整,这将导致传统产业的消费很快步入到边际效用递减时期。此外,由于这一政策,刺激需求提高的成本也会不断增加,这将增大经济政策调整所耗费的社会资源,降低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的成功率,使经济进入到低端的陷阱里,难以产生充足的动力。然而,这正是国内市场正在面对的尴尬局面。因此,国内的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把现有的资源从产能已经过剩的行业逐渐转变为创新产业可应用的产能,从原本风险较低、带有明显模仿色彩的行业转变为创新能力较强、风险较大的行业。

三、资本市场泡沫中破解供给侧改革的策略

实现国内市场的改革和调整,需要政府对资本市场进行创新,对现有的融资结构进行调整。融资结构是否足够多元,资本市场的创新能力够不够强都是此次改革成败的重点。事实上,国内常见的融资体系的中心是银行,这是一种间接的融资体系,其缺少必要的风险管理制度,很难从根本上对原本风险就比较大的创新产业进行必要有效的推动。但是,现在国内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控制压力比较大,它不仅要对创业产业以及相关行业进行必要的金融资源支援,还需要对相关工具进行创新,对较大的金融风险进行纾解和调整。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其所依靠的基础是过剩的产能带动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库存量较大,地方债务风险较高,以及银行呆账和坏账较多。从一定层面上说,这种调整的迫切性很高。

然而,以风险投资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不仅仅有着较为明显的风险定价功能以及转移风险功能,还有着非常明显的泡沫化。因为受到人口红利以及后发模仿的作用,国内的核心行业在自己的技术方面以及创新逻辑方面表现得比较稳定。这些核心行业正是国内经济自改革开放后持续保持上涨态势的支撑力量。因此,金融市场的具体定价逻辑能够通过一个因素来完成,那就是无风险收益率的加成定价。然后,由于这些行业相继迎来了自己发展的瓶颈,国内较大的经济体量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原本简单的技术模仿在成本上出现变化,维持经济发展态势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现在,中国需要的是一场转型,这种转型应该是自下而上的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创新产业,对资源进行整体而宏观的调整。在这个环节里,将使一些新的增长点出现,更好地发挥出在资本市场中的纽带作用,促使更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重组项目出现。但是,不管是对产业本身进行创新还是对原本已经存在的产业进行重组,都是对资本市场里那些对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进行刺激。在一定前提下,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这样的刺激作用在不断扩大,促使更多的市场热点出现,这也就会导致更多的泡沫形成。同时,由于以房地产以及银行为代表的无风险资产的收益不断降低,这将为接下来的资本市场泡沫提供基础。

根据创新产业和资本市场的相关数据,所有的技术创新都和资本市场泡沫的出现存在着必然联系。首先,泡沫的出现将在一定意义上增加金融系统所隐藏的风险;其次,在这一阶段的大量资本涌入将极大地刺激创新活动,为其提供必要的动力。然而,每一个创新泡沫消失之后,都会有很多的大企业成长起来,变成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美国如果没有受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刺激,很多互联网技术巨头,如Google、Amazon和Facebook等是不可能那么快出现的,美国经济也很难在八年后受到这些企业的带领,走向经济的复苏。国内2007年和2015年的牛市里,都有着大量的泡沫,而在这些泡沫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四、小结

供给侧改革是对总供给的调整,有利于整体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同时,这种改革不仅不会导致下一波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发展过热,而且还会使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的舞台上获得更有利的位置,增强现有竞争力,获得长远的发展后劲。

综上所述,由于供给侧改革的政策逐渐付诸实践,资本市场以及相应的融资工具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泡沫的问题也会随之出现。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泡沫,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其隐藏的产业逻辑以及成长逻辑进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创新泡沫退潮后将迎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而房产泡沫的退潮只能迎来一片废墟。

作者简介:张璐(1978-),女,陕西咸阳人,讲师,经济学硕士,从事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及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