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_企业管理论文
管理毕业论文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_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并不是要形成国内产业的空洞化局面。相反,要求国有企业加快培养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做优做强,为我国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打下坚实基
关键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企业管理,论文

周北峰,146条经典民间偏方,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并不是要形成国内产业的“空洞化”局面。相反,要求国有企业加快培养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做优做强,为我国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当前我国增长速度进入“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决心推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措施的“供给侧改革”重点部署,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改革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现“供给侧改革”。 
  国有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 
  国有企业是当前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的国际经济竞争主要是大企业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往往也表现在大企业身上。国有企业必须积极参加国际竞争,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象征和代表。此外,中央企业已成为现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截至2014年底,绝大部分中央企业在境外(含港澳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余个国家或地区。中央企业纯境外单位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约占中央企业总体的12.1%、17.9%和9%。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以上,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左右。根据市场调研报告,2015年,我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激增41%,创历史新高,其中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19%,并购交易金额增长51%。 
  国有企业也是我国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中央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11年以来,中央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一直占到全国总研发经费的1/4强,中央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和发明专利,每年增长量超过30%。“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大部分都由中央企业获得。中央企业国内研发机构大概2600家,境外机构60家。国家级的研发机构超过700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全国已经有90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到一半以上。国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我国产业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国内先进生产力代表。 
  在当前全球性技术革命的环境下,国有企业正在加快落实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中充当了“航母战斗群”中的“旗舰”的角色。 
  国有企业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的主力军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石”和“靠山”,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在上世纪90年代对国有企业大规模改组改造以来,国有经济占社会总资本比重大幅度下降。当前,我国国有经济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工业、战略竞争产业三类行业中占有优势地位,这些行业都涉及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国有经济如果丧失了在这些行业的优势地位,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影响我国产业的完整和独立,严重延迟我国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步伐。同时,国有经济也大量存在于很多一般竞争性领域,这些都是通过改革发展后,在市场竞争中存留下来的优势企业。 
  国有企业属于全国人民,是全民凝聚的财富源泉,必然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到“基石”和“靠山”作用。这些在主导地位和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全国人民提供了重要产品的高效迅速供给能力的保障。在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时,国有企业应承担起反周期的作用,在抗御风险、抵御自然灾害、甚至发生战争的时刻,国有企业可以不惜代价地起到支援保障作用。今年以来,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提升,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必然地成为“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 
  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立足国内与加强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后余下的优势企业又以重化工行业为主,因此,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导向又以投资需求为主。去年以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幅提高,为“保增长”、促进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资产总量从2003年的19.3万亿发展到当前的100多万亿。国有企业竞争力快速提高,2015年进入《财富》杂志500强的国有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加至 88家。国有企业在促进国家竞争力提升、实现我国跨越式发展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为此,在贯彻中央“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有企业必须兼顾随时满足国内需求,也要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双重任务,坚决实现“供给侧改革”。 
  二是处理好转型升级与规范市场的关系。 
  国际经验表明,在市场竞争中,大型企业一般会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有对市场秩序“立规矩”的责任。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国有企业资产占到90.2%,纳税占88.7%,利润额占到81.1%,营业收入占78.3%。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144家企业中,国有企业共118家,并且118家国企中,央企为66家。数据说明,规范国内市场需要国有企业发挥主力作用。 
  要规范市场,国有企业必须承担起尽快提高我国产业集中度的重任。当前,我国主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极低,导致市场失序,恶性竞争、资源浪费、效益差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如我国钢铁企业前10名市场占有率45.94%,与美国、日本、韩国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的70%-80%集中度相比,差距甚远;我国前10家水泥企业集团的集中度只有31%,远低于国际公认的70%的水泥行业集中度。残酷的市场现实要求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通过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大力加大我国产业集中度,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主导市场规范运行,成为国家引导、调控市场运行的主要力量。 在提高国内产业集中度、规范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国有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象征和代表。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贯彻“一带一路”战略中,要着重培育针对西方跨国巨头的竞争优势,积极探索海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应尽力发挥我国企业的独特优势,在当地塑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改变过去国内长期存在的一哄而上,争项目、抢资源、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乱象,避免在国外无序竞争,特别要避免出现同一出资人下的不同企业在海外重复投资、相互竞争,损害出资人利益的局面。 
  三是处理好“去产能”与生产能力储备的关系。 
  在非特殊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使用百分之百的产能,有些产能特别是一些对国民经济起基础作用和支柱作用的产业产能需要储备。一是防止突发战争和其他社会风险,二是出现未来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时候,可以快速跟上。在当前我国多数行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要在划清落后产能和产能储备的界限的前提下,做好相当的产能储备。国有企业实行“供给侧改革”,实现提质增效,必须十分重视“去库存”工作,加快资金周转,与此同时,承担起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重要任务。 
  此外,“去产能”要确定明确的行业准入标准,特别是行业准入的技术、资金、环保、劳动、安全等标准,防止低成本的落后产能对高标准的先进产能形成“逆淘汰”。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对一些重要的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基础支撑作用的基础产品和非再生矿产资源,在当前国内外需求不振,市场环境低迷、企业亏损的情况下,千万不能误以为我们资源过多,再次走向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贱卖的老路,贻害子孙。 
  四是依靠创新与保持成本优势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主要依赖“成本优势”,因此我国的比较优势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经过30年改革发展,我国资本从极其短缺变成相对丰富,市场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比较优势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具体实践。当前,我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解决经济增长转型和动力切换的问题。 
  就国内看,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充分发挥国内中东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强区域间互动合作,促进全面释放内陆开放潜力、提升内陆经济开放水平,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国际看,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我国产业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通过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加快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是处理好突出主业与多元化发展的关系。 
  由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肩负十分明确的社会使命和国家义务,不能充当简单的市场投机者,哪个领域赚钱就把资产投向哪个领域,有利则来无利则走。在当前的较为困难的宏观环境下,国有企业往往面临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国有企业必须承担其他企业不能承担和不愿意承担的社会责任,履行好社会义务。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必须承担维护我国国家产业安全、促进产业升级的主要任务。为此,国有企业需要在聚焦主业、做优做强主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实行适度多元化经营。在需要退出的领域可以采取多元化经营的方式,重新聚焦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资产转型。 
  六是处理好短期效益与长远战略的关系。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目的是要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实现资源的全球化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好的投入产出效果。作为“一带一路”实施主体的企业,必然面临短期利益和长期收益、局部企业利益与国家战略利益之间的选择与平衡。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既需要通过“走出去”战略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高效配置,在国际市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也更要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对一些目前没有、甚至在短期内也不能产生较好效益回报,但对国家远期发展战略起支撑作用的关键项目和环节以及地区,国有企业有必要先行试水投资。如对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援助性投资、对今后涉及到我国战略安全和战略利益的地区和项目的投资等,这些投资短期内看不出效益,但可以对我国形成成熟的投资路径和良好的投资氛围,为今后我国其他企业对这些地区和项目进行投资并赢利打下基础。因此,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不仅要利用“走出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要起到“开路先锋”和国家战略利益“奠基石”的作用。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并不是要国有企业不顾国内的实际需求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资产,形成国内产业的“空洞化”局面。相反,是要求国有企业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做优做强,为我国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