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手机摄影艺术创新的路劲探讨
音乐学毕业论文

手机摄影艺术创新的路劲探讨

摘要:摄影美学论文强烈推荐范文10篇之第十篇:手机摄影艺术创新的路劲探讨 摘要: 摄影技术发展至微时代, 手机摄影由于其零门槛的准入度越来越被普罗大众所接受, 背照式或堆栈式手机镜头的应用, 以及各种摄影类后期处理应用程序的不断出现和优化, 人们在手机
关键词:手机,摄影艺术,新的路,探讨,摄影,美学,论文,强烈,推荐,

神仙面首,人与动物牲交a级,美丽乡村快乐行

摄影美学论文强烈推荐范文10篇之第十篇:手机摄影艺术创新的路劲探讨

  摘要:摄影技术发展至"微"时代, 手机摄影由于其零门槛的准入度越来越被普罗大众所接受, 背照式或堆栈式手机镜头的应用, 以及各种摄影类后期处理应用程序的不断出现和优化, 人们在手机摄影创作上获得了极大自由的同时, 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摄影观念。首先是高像素的极致发展颠覆着人类在手机摄影实践中物理真实与视觉真实之间的矛盾;其次, 手机摄影的高感光度也挑战着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再次, 手机摄影的多重曝光甚至可以产生传统摄影不能想象的超现实主义感;最后手机后期处理颠覆着物位关系。传统摄影观念理解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往往具备"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 在新技术的冲击下, 怎样理解和协调人们对美的认识是这里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技术美学; 摄影; 文化思辨;

  一、像素极致发展产生物理真实与视觉真实的矛盾

  自2000年日本夏普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可照相手机以来, 手机的摄影功能似乎和手机通讯功能一样, 成为了手机的必备功能, 受到市场的极大欢迎。2003年, 索尼公司生产的索尼爱立信T618是我国市场上最早出现的照相式手机, 它可以拍摄10万像素的手机照片。从最初的10万像素发展到今天的300万、500万、800万、1200万, 甚至更高, 手机以其体积的便携性、操控的智能性以及实时可分享性, 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择的一种摄影类型。当然新技术的应用也淘汰了一大批低端的数码照相机, 如家用DV、卡片机。

摄影美学

  但像素的极致发展带给受众视觉享受的同时, 也挑战着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在传统摄影时期, 人类在摄影实践中追求的是"所见即所得", 即是在拍摄时, 用手中的手机客观地将自己所看到的景物记录下来, 目的是还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但由于像素的极致发展, 人类在摄影实践中往往"所见远不及所得", 即是手机摄影拍到的图片细节往往超出了人眼所看到的细节。例如, 用高像素的手机拍摄人物肖像时, 手机上得到的照片甚至连脸部的毛孔和皮肤纹理都清晰可见, 这时, 手机镜头就像一个放大镜, 将被摄对象细节放大呈现给受众, 而在现实中, 人眼难以观察到诸如毛孔、皮肤纹理这些细节。这便是高像素对传统摄影观念带来的冲击。

  二、高感拍摄挑战人类视觉客观规律

  高感拍摄即是高感光度拍摄。科技的发展使得手机装载应用程序, 一样可以拥有高感拍摄的功能。众所周知, 数字摄影曝光的过程即是曝光组合参数:光圈、快门、感光度进行博弈的过程。[1]光圈可以控制进光量和景深大小, 快门速度是一个时间单位, 可以控制曝光时间长短, 控制画面清晰度, 而感光度即是数字照相设备的影像传感器感受光线能力的强弱。通过调节这三个参数, 人们在摄影实践中可以获得不同艺术表现的摄影作品, 在低光的条件下使用高感光度, 可以增强数字照相设备获取光线的能力, 使得影像传感器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线数据, 在低光条件下达到明暗度的平衡。在手机摄影中, 运用手机应用程序也可以达到控制曝光组合参数的功能, 满足在低光条件下运用高感光度获取无法通过人眼直接看到的景象。

  早在2014年, 某国内手机厂商就声称可以用该手机拍摄银河的照片, 国内第一张手机拍摄银河的照片还被北京天文馆收藏。厂家也因此用"可以拍银河的手机"来宣传。

  人们通过高感的方式, 运用手机拍摄银河。现实场景中, 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光污染, 在城市往往连星空都很难看到, 更别提银河, 即使在远离城市喧嚣的高原, 仅凭肉眼也很难看清银河。但科技的发展, 使得手机图像传感器对感光度表现或长时间曝光拥有良好的抑噪点能力, 并搭载大光圈的手机镜头, 手机拍摄银河挑战了人类视觉的客观规律。

  三、多重曝光产生超现实主义观感

  随着数码照相技术的进步, 众多数码摄像设备均能支持多重曝光拍摄手法。多重曝光意思是在进行拍摄时可以控制曝光的过程, 使得曝光过程分为两个或者多个曝光阶段, 每个阶段感光器件都能感受外界的光线, 最终通过组合的形式产生图像。通过多次曝光, 能够产生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图像, 从而能够表现出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美。这种技术其实在胶片照相时代就有运用, 通过对一张胶纸多次使用, 将外界光线重复曝光到胶纸上, 最终可以形成具有特殊效果的相片。数码相机将这种独树一帜的拍摄方式引入到数字照相技术中, 通过多次感光记录外界光线信息, 能够产生特殊的照相效果, 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使用。

  手机摄影中巧妙地运用了这样的方式, 利用"全景模式"与拍摄者走位的配合, 巧妙地拍摄出多重曝光的手机摄影作品 (如下图) .

  手机全景模式拍摄这类创意图片, 其实质即是巧妙地运用了传统摄影多重曝光的概念。首先手机的全景模式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 甚至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移动手机, 手机便会完成多次曝光并且将多次曝光的图片合理地连接在一起, 智能地完成了传统摄影只能通过后期的方式接图拍摄全景的模式。而在拍摄过程中, 被摄主体的走位也十分重要, 由于这类创意作品的实质也是分多次曝光的方式, 拍摄多张照片, 再组接成为一张图。当摄影师从左至右移动手机时, 当画面中人物形象完成第一次曝光后, 被摄主体便可以从已经完成第一次曝光的一侧 (向左后方) 离开画面, 而非向右移动。当被摄主体从摄影师的后方移动到下一个拍摄点, 摄影师接着移动手机, 让被摄主体完成第一次曝光, 以此类推。一张巧妙运用传统摄影多重曝光理论的手机全景超现实主义作品便拍摄完成。当然可以看出, 在创作过程中, 拍摄者需对传统摄影理论有深刻的理解, 而后运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和创意方能达到创作目的。

  四、本质回归: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共生

  摄影艺术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外化和延伸, 你看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如何表达, 取决于你的内心与之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受科学技术影响颇深的手机摄影更是如此, 你看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用实践的方式表达你内心对于此情此景的感悟便是手机摄影的本质。摄影如写作, 写作即是作者对某件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将字、词、句用文字语言的技巧内化为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题材;摄影则是摄影师对于某件事物的理解, 用摄影语言, 包括光、影、线条、颜色等,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摄影师对于生活的理解内化为摄影作品, 并且体现出"真"、"善"、"美"的美学价值。[2]简言之, 无论摄影还是写作, 其最终的目的在于情感表达, 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拍出具有美学价值的手机摄影作品有三个方面的途径:首先, 摄影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其次, 需通晓技术;最后, 手机摄影实现创新的三种境界。

  (一) 开阔眼界, 让手机摄影更具创造性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 这需要创作者开阔眼界, 有善于发现美和捕捉美的能力。手机摄影的出现因为便利的因素让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 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美往往是人们最容易忽略掉的。当每个人都能成为摄影师, 那么每个人都能拍出图片, 很多以前我们忽略掉的东西就有可能被记录下来。摄影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和专业性, 早期的摄影必须拥有专门的设备以及专业的认识才能进行拍摄。摄影诞生的最初实则是对绘画的一个模仿, 直到如今一张有画意感的照片依然是一张好的摄影作品。

  (二) 通晓技术, 让手机摄影更具专业性

  通晓技术, 指的是摄影师在手机摄影创作实践中, 应在理解传统摄影技艺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技术带给手机摄影新的变化, 不断充实已有的传统摄影知识结构, 构建适用于新形势下的手机摄影技术手段和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运用于手机摄影领域将会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表现。手机将会越来越先进, 像素会越来越高, 图片会越来越清晰, 手机摄像头的配置也会更高端。手机摄影在突发事件的抓拍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当今社会手机摄影在传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撑手机摄影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然而手机摄影在技术支撑下呈现出的美学理念反作用于科技使其不断完善。

  (三) 手机摄影艺术创新的三个途径

  美的东西需要创作者选择好的视角, 融入独特的思维去表达, 同时还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才得以表达出真正的美。法国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世人皆知:"我们并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面对同样的场景, 不同的摄影师拍出来的东西相差巨大。有些带来美的享受, 而有些却没什么感觉, 甚至有些是不愉快的感官体验, 美就更加无从谈起。因此, 把摄影技术放在技术美学的视域中进行实践, 进行手机摄影艺术创新应有三个途径:首先要提高对美的理论认识;其次要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创意想法;最后做到融会贯通, 内化技术美学理论, 进行手机摄影艺术创新。

  参考文献
  [1]许立茹。主观性摄影浅谈[D].云南艺术学院, 2013.
  [2]王菲。摄影:技术、艺术与文化[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91217/167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