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探讨如何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音乐学毕业论文

探讨如何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摘要:舞蹈表演论文最新范文8篇之第三篇:探讨如何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摘要:本 文旨在针对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如何提高舞蹈表演能力进行的研究,通过基本功训练、想象力的开发、专业的表演训练、熟悉作品的创作语境与文化内涵、舞台经验的增长等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探讨,如何,提高,舞蹈,表演,能力,舞蹈,表演,论文,最新,

房地产户外广告,34个省级行政区,地铁笨蛋第3章

舞蹈表演论文最新范文8篇之第三篇:探讨如何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摘要:本文旨在针对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如何提高舞蹈表演能力进行的研究,通过基本功训练、想象力的开发、专业的表演训练、熟悉作品的创作语境与文化内涵、舞台经验的增长等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以期对普通类大学舞蹈专业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对舞蹈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关键词:普通高校; 舞蹈专业; 舞蹈表演能力;

  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舞蹈领域教育教学中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表演能力与舞蹈的肢体训练相辅相成,是在一朝一夕的练习中、在全情投入对角色或人物的演绎中、在舞者与每一段旋律的融合中,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一种自觉的、自信的、自省的表演状态或能力。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沿袭着由外而内的改变模式,即先解决学生的肢体(外在),再慢慢解决情感与思想(内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普通高校舞蹈类专业的扩建,舞蹈新生来自四面八方,舞蹈基础和水平良莠不齐,尤其是良好的肢体能力,情感再饱满,表现欲望再强烈,舞蹈表演会受到肢体的局限。所以,舞蹈新生一进校,软开度、控制力、爆发力、节奏感、规范性等是第一位要解决的问题,"范儿"正了,"魂"才不歪。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其弊端,由于普通高校舞蹈学生的基础不一、而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内容繁重,课时显得尤为珍贵。到三年级的时候,专业基础课程基本完成,学生的肢体基本上得到了锻炼与解决,小部分学生在表演上比较有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与琢磨,在舞蹈的表演上能有较好的呈现与表现,但是部分学生,似乎刚刚基本解决了肢体问题,表演上才找到点感觉,立马面临结业与毕业,舞蹈表演上呈现出表面化、机械化、不真切、没有感染力、甚至过于拘谨等问题,而舞蹈的产生,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舞蹈的动机是内心的情感的释放,而如何通过肢体去表现内心的情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效率地提升学生舞蹈表演的能力,是值得不断探讨与摸索的课题。

舞蹈表演

  一、肢体训练的重要性

  刚刚入校的新生,肢体的能力训练和开发必须要解决的内容主要是三大块:(1)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对于学生肢体各方面能力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生的首要任务是"身正形范",学会如何正确的发力;感受到肌肉线条的变化,规范正确的动作和姿态;拥有一定的软开度、控制力、稳定性,基训课是舞蹈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舞蹈技术技能的的关键所在。(2)民族民间舞蹈。民间舞课程的开设旨在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通过肢体训练了解各民族的背景与文化,训练学生把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有特色的民间舞蹈风格。(3)舞蹈剧目排练。舞蹈剧目排练要求学生呈现完整的独舞或者群舞,作品中对角色的塑造、情感的诠释、对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无论在课堂理论教学还是在舞台实践教学,在此过程中强调一种表演的状态,即舞者的肢体展示是否与作品相融合。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应该是教授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可以是一副画面、可以是一种感受、亦或是一种情境。例如在舞蹈作品《围屋女人》表演中,当舞者在进入"围屋女人"这个角色时,需要想象自己是海边的女人,拥有着勤劳、质朴、善良的美好品质,这种想象,有利于演员捕捉角色的形象,塑造角色的形态和气质。又如:角色在与丈夫离别、期盼、重逢之时都需要舞蹈演员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的转换,演员在表演时,没有实景,只能靠自己的想象,想象亲人与自己隔海相望;想象即将与亲人见面的欣喜;想象对方"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用想象把自己带入角色,体会"围屋女人"的爱与别离,在平凡中体现"围屋女人"的坚忍伟大。再如舞蹈作品《春江花月夜》中,舞者在表演时,需想象自己漫步在月色下,低头拈花闻花香,想象微风徐来,沁人心脾的花香与凉爽,从而把自己带入情境,感受与传达月夜之美。

  在民族民间舞课堂中,笔者经常有意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去表演。如:蒙古族舞蹈教学课上,教授趟步,伴着马头琴的音乐,学生一排排往前走,这时光一遍遍地练习步伐是不够的,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去为学生营造舞蹈的环境与氛围。学生在步伐练习中,常提示学生想象自己漫步在大草原上,蓝天白云,风吹草地现牛羊,让学生心中有草原,想象大草原的一望无垠,那种辽阔和宽广,动作的幅度和姿态也会变得更加豪迈与潇洒,使学生与舞蹈达到心神合一的状态,利用想象,把自己带入民间舞蹈的环境中,更好得掌握该民族的舞蹈风格,仿佛已是那个民族的人,在蓝天白云下,幸福快乐地起舞。在学生的舞蹈课堂或是剧目排练中,要不断地去给予学生这种想象的空间与氛围,用各种方式,图片、视频、语言、文字等,去给学生描绘某种画面、某种感觉、某种情绪、让学生在"剧情"或是"内容"中将自己的经历与情感唤醒,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投入更真实更生动地表演。

  三、专业的表演训练与理论学习

  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原因,不敢或者不能很好地在观众面前表现自己。表演教学时,笔者常借鉴戏剧或者戏曲的表演训练模式。通过解放天性、情景设置、极端情绪体验等课程,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植物模仿、动物模仿、物体模仿等训练,让学生卸下包袱,大胆表演与体验,在肢体的模仿与运动中,引导与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与想象,没有任何束缚,丢弃枷锁大胆去表演,逐步消除心理障碍,已达到解放天性训练的目的。通过有设置、有目的的情境设置,训练学生合理地、有目的地、有设计地去思考自己的表演,不断通过外界的反馈与自我感受去提升良好的表演能力。在极端情绪体验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善于体会和记忆自己的情绪感受,在表演或者表演训练中能游刃有余地调出这些情绪体验和感受,让表演更加真切与到位。

  此外,扎实的理论学习是良好实践训练的重要保障。在专业训练中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不仅在行为和肢体上去提升表演能力,表演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才思想和思维上去正确认识和引导,了解与表演相关的知识背景和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去思考与行动,相得益彰。

  四、熟悉作品的创作语境与文化内涵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在接触、演绎新作品时,往往显得有"形"没有"魂".究其原因,多因缺乏对作品的背景和角色特性的了解,心脑海中没有真正地把自己融入角色,与角色感同身受,将心比心所致。例如,在舞蹈《中国妈妈》作品的展演中,舞蹈的开端,一群母亲愤怒地望着前方,许多学生模仿这一段的时候显得不够真切,那种咬牙切齿,对敌人的愤恨之情总是做不到位,其实在这之前需要引导学生去好好了解那段历史,明白"母亲"为什么那么愤怒,感受"母亲"失去亲人与家园,对敌人恨之入骨的心情,引导学生慢慢把自己带人角色,去感受那份情绪并强化它,从而表现出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懂得自己在跳什么,才知道如何去跳。

  五、学会观察生活积累舞台经历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再有深度的舞蹈作品它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作为从事艺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一颗敏锐地好奇的心,善于发现生活、能从崭新的或者说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剖析问题,学会从生活中广泛吸收为我所用的素材和养分。另外,舞台的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田野、课堂最终是要为舞台服务的,熟悉舞台,培养稳定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控舞台的方位,积累演出经验,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实践,学生应该珍惜每一次的演出机会,把它当做积淀与学习,舞台不分大小好坏,就算没有观众,也要认真去演,这是专业演员的基本素养。另外,社会和学校也应该尽可能提供学生这种舞台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成长生熟起来,慢慢学会掌控舞台,提升表演能力。

  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它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身体素质;需要卸下包袱和身体的束缚大胆去表演;需要解放思想,打开思维去想象与感受;需要感同身受,全情投入,了解角色,将心比心;需要细致敏锐地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不断去充实内心开阔视野,对生活充满热爱与热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不断的学、演、思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舞蹈表演能力,获得更好地诠释舞蹈、享受舞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佩英。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教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91130/167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