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毕业论文 > >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_会计审计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摘 要: 从1998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施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至今,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整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然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面加以关注并探讨对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
关键词: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会计,审计,论文,1998年

女王虐脚奴,关键第四号 下载,油嘴滑舌造句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摘 要:从1998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施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至今,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整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然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面加以关注并探讨对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改进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1998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并将据此颁布实施特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法规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启动。此次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涉及的范围之广、触及的层次之深、变化的内容之多,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会计模式性变革。
  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及优点
  (一)体系的独立
     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分离,形成独立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合并执行财政部1988年颁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的差别越来越明显。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较多地参照了企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而行政单位只能依靠财政拨款来满足支出需要,依然执行预算会计制度。故由原来的统一执行一个《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应该分别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二)采用“准则”加“制度”,并用“准则”和“通用制度”规范、指导特殊行业制度的法规模式
  会计准则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的规定比较明确具体,可直接据以进行会计操作,而准则比较概括、抽象和原则,具体操作还必须依照准则要求制定的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分为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业务的规模、方式、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和核算的要求等方面都差别较大,需要依据“准则”制定通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特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是通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它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供非特殊行业事业单位执行,并对制定特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起示范性作用。事业单位会计采用“准则”加“制度”,“通用制度”示范“特殊行业制度”的模式,是这次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项创新,它适应事业单位行业多、差别大的实际情况。
  (三)会计记帐方法的变更
  会计记帐方法由“收付记帐法”变为“借贷记帐法”。这是由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比例越来越少,事业单位需要事业收入、经营收入来平衡支出。借贷记帐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与市场经济原则相融合的一种记帐方法,能够利用其帐户分类、记帐规则和试算平衡去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业务的各种要求,并克服了资金收付记帐法帐户分类、记帐规则和试算平衡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缺陷。
  (四)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
  新制度取消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套会计科目。制定一套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原预算会计制度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各成体系,新制度则采用统一的会计科目核算,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具有可比性。
  (五)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合并核算
  原事业会计制度分设预算内、外两套帐,各自平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将预算内外资金在同一套帐中用不同的会计科目核算,共同。预算内资金以“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入帐,预算外资金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科目入帐。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特点
  (一)会计要素的变更
  原制度将会计对象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大会计要素。这次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借鉴了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际惯例,并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将会计对象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会计要素。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渐向企业单位会计制度过度
  逐步与国际会计接轨的过程中,仍然部分保留了原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单位会计制度还是不同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两个制度的会计核算的原则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是沿袭老制度的收付实现制,而不是企业会计制度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的不同,从而导致收入的确认上等有很大的差别。企业单位的收入只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及风险、报酬实质性转移,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能可靠计算相关收入和成本。而事业单位的收入则以收到钱款作为记帐依据。从而使事业单位的收入不能真实反映。
  2.同样由于核算原则的不同,两种制度在负债的确认上也有很大差别。事业会计制度对应收而暂时未收的款项不能确认为收入,那么同样也不能确认为负债。事业单位的或有负债往往也不与反映,因而事业单位的负债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本单位的债务。
  3.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实物资产的核算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事物资产往往不能准确反映本单位真实的资产情况。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
  (一)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争取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融入工商企业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会计信息更能够从根本上用于评价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更能够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过程,更加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另一方面,随着事业单位投资活动的增多,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核算不仅要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外部投资主体和债权人的要求,所以争取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融入工商企业会计制度,就更容易满足企业外部各相关方面信息的要求,提高信息的可比性。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疏漏,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改革时可以适当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方式。例如,林业事业单位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项目,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购置固定资产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改进账务处理。此外,各事业单位也应做好计提坏账准备。在资产项目下增设“坏账准备”科目,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在年终时应根据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额,对坏账准备账面余额进行补提或冲减;对已确认并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先借记应收款项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然后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款项。总之,要通过客观地计提坏账准备,较为准确地反映潜在的坏账损失可能对债权带来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原则,避免集中核销坏账对支出带来的强大压力。
  (三)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一般而言都会拥有数额较大、数量较多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名义上属于全民所有,事业单位负有使这些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然而,由于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诸多疏漏,使得这些资产的核算不够真实。所以,建议事业单位应该像企业一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针对目前事业单位核算不配比的情况,建议取消修购基金计提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不必按照资金来源列支,应该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总之,要借鉴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成熟方法来客观准确地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以更科学的方式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四)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越来越趋近于一般企业的经营性质,其财务报表制度也应该担负着和一般企业三大报表相同的性质。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应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这部分内容去掉,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编制依据。这个会计公式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利益,也为事业单位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应该高度重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要知道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反映事业单位会计期间内事业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资产的流入与流出产生的影响。报表使用者可获得直观准确的会计信息,预测单位现金流量。所以,随着今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增加现金流量表更能够科学有力地评价事业单位的财务现状,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夜香.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财政研究2008,(3).
[2]王舒婷.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3]竹立家.政府管理改革的几个切入点[N].学习时报,200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