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浅谈戏曲水袖在舞蹈中的应用
音乐学毕业论文

浅谈戏曲水袖在舞蹈中的应用

摘要:摘要: 中国戏曲在发展流变中形成唱、念、做、打等基本范式,这也是戏曲演员必备的基本功,其中,水袖功是最具特色也能体现演员功力的一项特技。水袖是演员情感表达与肢体语言的外延,其曼妙形态是戏曲表演神和韵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古典舞、少数民族舞蹈以及
关键词:浅谈,曲水,舞蹈,中的,应用,摘要,中国,戏曲,发展,流变,

郭惠,棒球小子官网,bk2773

  摘要:中国戏曲在发展流变中形成唱、念、做、打等基本范式,这也是戏曲演员必备的基本功,其中,水袖功是最具特色也能体现演员功力的一项特技。水袖是演员情感表达与肢体语言的外延,其曼妙形态是戏曲表演神和韵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古典舞、少数民族舞蹈以及现代舞中,戏曲水袖交融演变被广泛应用,增加了舞蹈的丰富性和可观赏性。文章通过梳理戏曲水袖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应用方法,探析戏曲水袖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和创新,以期推动戏曲水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舞蹈中更好地传承、发展。

  关键词:戏曲,水袖,袖舞,身法

戏曲论文

  戏曲水袖是演员的基本功,它不仅是演员技术技巧、特技绝活、舞蹈动作的集中体现,也是演员利用“袖”这一特殊服饰道具对中国古典文化中线性美学的表达。

  一、水袖的历史发展及演变

  水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我们现在所说的水袖一般指戏曲水袖,因为水袖被应用于戏曲舞台后被程式化、规范化,形成水袖的基本范式。早在远古时期,舞蹈表演具有宗教性和自然崇拜性,比如傩舞、巫舞等原始形态的舞蹈大多在祭祀仪式中表演。舞者身上“袖”的基本形态最早是舞者手中擎举的道具,或高举,或左右摇摆,以此表达对神灵的虔诚情感。

  随着丝绸、棉、麻等广泛应用于服饰,真正的水袖发展于汉,盛行于隋唐。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刘邦的戚夫人擅长折腰舞,她勤于弹击筑,能歌善舞,《西京杂记》载:戚夫人“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婢数百皆习之。后官齐声高唱,声入云宵……善为翘袖折腰之舞。”不难看出,戚夫人“翘袖”之功非常厉害,而这一曼妙的舞姿在实物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佐证,在河南省南阳市和山东省曲阜市出土的汉像石中都有所完美呈现。南阳画像石中,两个身腰纤细的舞女,挥舞长袖,腰向右侧弯下,两条长袖向左侧甩出,可谓是对“翘袖”的有力诠释;在山东曲阜的画像石上也是两个女子的双人舞,其中一个向右弯腰,向右飞甩长袖,其舞姿与南阳画像石上略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汉代以长袖为依托,舞蹈的表演形式和形态丰富多彩。在唐代的古文中也出现了对“细腰”和“长袖”的记载和对唯美舞姿的赞美,在刘希夷所写的《春女行》中就有“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的表述,这句诗生动形象地呈现出在春天的明月之下,宫女纤纤细腰,舞动长袖翩翩起舞的景象。在诗仙李白《高句骊》中“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对广袖的舞姿更是赞美有佳,把其形容为鸟之自然之态。据《旧唐书》记载:“《高丽乐》……舞者四人,椎髻于后,以绛抹额,饰以金珰。二人黄裙襦,赤黄袴,极长其袖,乌皮靴,双双并立而舞。”这说明广袖舞在当时的我国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已广为流传。由此可以看出,汉唐时期的舞蹈广泛应用长袖以及舞者自身腰部的肢体弯曲进行编舞创作,并形成了不同流派和风格的长袖舞。

  从宋元到明清,剧、曲的表演形式出现,为水袖确立了独特的地位,水袖也在戏曲的不断成熟和壮大中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戏曲基本功之一。它不断被融入戏曲的唱、念、做、打中,并凝练形成自己独有的程式规范,在不同角色、人物和情境中,水袖的“袖功”也各有差异,作为戏曲语汇被定为戏曲舞台的一门基本功和绝技。到了当代,伴随着舞蹈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水袖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舞种,逐步成为审美旨趣、情感表达、神韵姿态的延展,在传承中得到创新与发展。

  二、戏曲水袖的特点和作用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中国文学形态的重要组成,除了具有诗、词、歌、赋、韵等基本元素外,最大的特点是将这种文本搬上舞台,通过唱演等将文本故事讲给观众。听故事是其最基本的传达,而水袖就是形式美、姿态美、意象美的有力传达载体。进行戏曲水袖的表演不仅要娴熟地掌握水袖的技法,而且表演者要有丰富的身体表现力,才能完整地展示水袖“行云流水、婉转飘逸”的美感[1]。

  戏曲水袖的表演者要经过苦练和深悟才能找出舞袖的技巧,舞袖要通过巧妙的用力才能将长袖甩出、舞动、收回,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方法技术的掌握,长袖则毫无美感可谈。戏曲水袖的姿势有数百种,甩袖、抛袖、抖袖、挥袖等是较为常见的舞袖姿势,另外还有搭袖、荡袖、背袖、挑袖等舞袖姿势。其基本动作包括甩、弹、勾、抖、拨、扬等,这些舞袖姿势也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演员抖袖代表整理衣服,向对方投袖代表生气愤怒,挥袖代表离开,向对方招袖表示呼唤叫人过来。舞者通过手指、手腕、胳膊肘、肩部等的协调用力方能舞好水袖。另外,舞者头、腰、脚、胯、膝等全身也要同时协调统一,给予手臂以合力才能完美呈现,它们相互统一又相互制约,以此达到力的最佳使用。

  戏曲水袖又不是单独存在的,与音乐伴奏、唱腔以及人物的内心思想情感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演员在台上不能与伴奏者言语交流,但是可以水袖示意。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不能有太多的肢体接触,如何表达男女间的亲密与相依之情?这时水袖就发挥了它的功用,双方水袖轻轻扬起,搭在一起,既含蓄又唯美的爱意就这样表达出来了。又如,不同角色的舞袖方式也各有不同:小丑的水袖花俏,武生的水袖干练,小生的水袖含蓄,花旦的水袖优雅,小旦的水袖灵活[2]。我们常常用“青衣水袖似仙女下凡”来形容演员的最美呈现,青衣常常以水袖掩面表达自己的娇羞和悲伤之感,说明水袖这一装饰对于演员形态非常重要。所以,在水袖表演中,演员要将水袖作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无论是生旦净丑哪一个行当的人物,只要穿上带水袖的戏衣,都可以很好地运用水袖这一载体来表现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表达自身的情感,以此展现戏曲的美感和内涵,让人物的气质、神态等以更加鲜明的特征展现出来。

  三、水袖在舞蹈中的应用

  说到戏曲水袖的应用,与其联系最为密切的当属中国古典舞。在很多舞蹈艺术院校的古典舞课程中,都将水袖作为基本教学和训练课程之一,并从戏曲、武术中吸取具有代表性的舞姿,以充实古典舞的表演[3]。水袖舞也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予以建设。舞蹈作为肢体语言,是借助舞者身体、情感和服装等非语言载体来传情达意的,水袖这一可以传达丰富情感的载体被应用于舞蹈之中也是必然,其最大的魅力是在舞动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带着舞者的“气”和“韵”。在戏曲水袖的的基本动作之上,中国古典舞的舞者所使用的袖进一步将舞者身体线条给予扩展。在古典舞及现代舞中,水袖的动作不再是戏曲舞台上表达的那样婉转、含蓄,它被舞者逐步放大,以意识、气息和肢体力度把舞者的内在情感和外在表现给予尽情释放。

  在藏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数民族舞蹈中,也可以看到不同于戏曲舞台上的长袖,这种水袖也被称为长袖。它质地坚硬厚重、色彩浓烈,是源于他们长期生产、生活环境的舞袖方式,属于民族民间舞蹈范畴。生活在高原、高寒气候区的游牧民族,为了御寒、防止高辐射带来的身体伤害,他们穿上厚重的长袍,长袖成为他们载歌载舞中情感表达的载体,这种长袖舞的情感更加豪迈与奔放,其舞姿、舞步表达的多是对本民族的信仰追求,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无论是古典舞还是民族舞,抑或是现代舞,水袖的最大功能是为舞台服务,为人物形象服务,为演员情感表达服务,它是舞蹈中不可或缺的辅助道具。

  四、水袖的训练方法与措施

  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曾对如何训练好水袖给出这样的回答:“外要练剑,内要练心。”他道出了水袖训练的核心,水袖虽是柔软缠绵的,但要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把它看作一把柔中带刚的利剑,像出剑、收剑那样收放自如。另外,要走心,水袖虽是载体,外衬于身,但要把它内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练心就要稳,心不稳、气不顺,手上的袖就不稳,舞袖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达到心中“无袖”。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学生应该外练基本功,内练心法,掌握要素、要领和技巧。

  要加强实践演示练习。舞蹈是形态的外化表现,教师在舞蹈教学中首先要给予动作示范,要从用力的方法上给学生展示,舞袖看似一个动作就能完成,其实在一个完整的动作中包含着若干动作,要遵循动律、动作、短句到组合的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的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动作分解,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掌握关键点的动作要领,注意肩、肘、腕的各个部位动作和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依次展开。同时,舞蹈演员要积极投身于舞台实践,深入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审美的变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舞蹈语汇,将新的表达方式融入长袖的形式表现之中,以此在传承老一辈艺术家水袖功夫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发展。

  水袖不仅仅是戏曲舞台的专有,它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舞蹈类型之中,所以不论是戏曲演员还是古典舞演员,要加强与其他舞种的交流与合作,从中汲取和借鉴适合自己所学舞种的元素。特别是在国际化不断加深的当今,我们要“走出去”,了解世界舞蹈教育和演出的发展形势,把最先进的理念和训练方法“引进来”。

  除此之外,戏曲水袖与其他水袖舞蹈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在吸收学习戏曲水袖外,要将其应用得更广泛,通过水袖这一载体不断丰富创新其他舞种的表现形式。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作为重要的表演手段,水袖可以对舞蹈的意境进行很好的表达,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4]。

  结语

  戏曲水袖是水袖舞的集大成者,它的程式、规范为我们学习水袖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它是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舞台艺术魅力的有力彰显。希望舞蹈学习者通过学习训练,能够肩负起传承发展这一优秀艺术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烨.戏曲水袖技法在当代中国古典舞中的变革与运用[J].四川戏曲,2014(10).
  [2]任波.水袖在不同风格舞蹈中的运用探讨[J].北方音乐,2018(1).
  [3]魏佩璇.浅谈戏剧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继承及发展及方向[J].戏剧之家,2016(5).
  [4]沙雪晗.中国古典舞水袖与戏曲水袖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5(2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200111/1700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