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关于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_工商管理
管理毕业论文

关于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_工商管理

摘要: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发展FDI是我国对外贸易核心内容,目前在对外投资政策上逐步实施多元化高效化,以此来通过这些政策积极地改善我国产业结构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制式的高污染产业影响并未
关键词:关于,FDI,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研究,工商管

小崔说立波秀,最强天团少女时代,花都赌玉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发展FDI是我国对外贸易核心内容,目前在对外投资政策上逐步实施多元化高效化,以此来通过这些政策积极地改善我国产业结构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制式的高污染产业影响并未退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青黄不接。而采用FDI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施产业结构转移,达到产业结构改革的目的。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处在一个升级改革的阶段,合理利用FDI可以在实质层面上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催化的作用。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Cantwell指出通过FDI可以有效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FDI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些学者并不完全赞同FDI能起到的作用。DunningJH指出WTO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一种常见的贸易保护方式,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国通过法律条文或者各种规定、技术和认证制度等来提高对外商投资要求,这是一种非关税性的壁垒措施。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FDI的限制投资是较为明显,尤其是在高新技术方面。Dierickx指出在美国的立法中,对涉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根据出口目的国的不同,来制定限制程度不同的针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规定。并且从1949年开始,美国根据国内外的实际政治经济关系来制定和修订涉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的法律,立法层面不断完善。而这种立法实质是不利于外商的投资的。HilryM表示凡是在各国经济发展受阻的时候往往贸易保护的势力就很强,但是实践证明,实行贸易保护是一把双刃剑,贸易双方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伤害,贸易保护初衷是保护本国的弱势产业,使其免受外国强势商品的冲击,但是很多时候越是保护就越会使其丧失竞争力,落后于国际社会,不利于本国FDI的发展,本土产业易陷入引资陷阱从而被困于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在国内受冲击企业的压力下,国家往往被动实施FDI,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122国内研究现状

孙建中指出我国外汇改革和市场经济改革以及贸易自由化同步进行,这就加强了我国的FDI与国家贸易的之间的联系。国家也适当地在改变对外贸易政策,这对于本土企业的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也带来了双面化的影响。刘伟全指出FDI政策调整和变化同样也会受到国际贸易一般规律的影响,其对本土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积极实施外商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于本土企业发展升级是有益的。但过度地依赖对于本土企业来说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可能面临着生存危机。指出FDI发展应该适应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在投资业务上要配合我国产业结构,基本能符合我国内需的情况。郭志仪指出日本政府实行的是对FDI调控的一种手段和经济上的干预,它们把FID或许会面临的风险局部地分化到本国市场上实行自我消化,这是一种主动规避风险的手段。而且事实证明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我国在参照日本政策上可以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了我国内在需求以后通过FDI实现最大的补给与产业转型。周煊指出产业转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国家的发展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可以参考三种模式,分别是产业延伸的形式、产业更新的形式和复合形式,而对外投资政策对以上三种模式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2我国FDI及产业结构现状

21我国FDI现状

截至2016年,我国在境外设立的非金融中资企业就达到了几千家,投资额就高达到了几百亿美元。为避免对外投资目的地的单一趋势,我国很早就重视对外投资市场的多样化,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对外投资仍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单一化仍然十分明显,而针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则设置了保障措施限制我国对部门产业的投资贸易,我国的保障措施被实施多是与这些国家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投资贸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外投资商品的科技含量不高,投资产业相对集中。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高质量要求会对我国对外投资造成威胁。如若我国长期只选择单一出口地,就容易使我国投资商处于被动状态。

我国的对外投资商品的结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前沿阵地之一,我国的对外投资商品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普遍问题,对所投资国家商品结构的分析,有助于研究如何改善对外投资发展模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投资风险,不断增强我国对投资市场的竞争力和本土企业的活力,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旺盛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2产业结构现状

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的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它们的商品的结构间接地表现出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的整个经济主体是外向型、对外投资型的企业,在这种良好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的许多本土企业都对对外投资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但制造业是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尾部,致使本土企业出现了竞争力偏弱的普遍问题。首先,我国产业结构总体上创新性不强,虽然出现了贸易总额的增长但并不意味着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好的竞争力。其次,高新技术产品占我国产业结构中比例仍然偏小。高新技术产品占产业结构总额的比重越大,也就意味着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越强。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外投资有了较高的增速,但是在整个对外投资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小。即使是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33%,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015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仍呈现出了这一特点,只占10%,应当加大我国对外投资产品中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和规模。这需要加大与其他国家的沟通。我国产业结构贸易额中,机电产品占居首位,2015年贸易额高达1439603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129%,占全国贸易比例的391%,其次是高新技术产品位列其后,贸易额达1256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8%,而在高新技术产品中光电技术和电子技术所占的贸易比例较高,分别是11527亿美元和13164亿美元。增幅快速拉升,均趋向50%。但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中,产品呈现了低端化、附加值较低等特征,高新技术的产品只占不到三成。其次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中,纺织类产品出口比例也相对较高,服装及衣着附件2015年的出口额是6311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54%。鞋类商品贸易值是3447亿美元。纺丝纺纱类商品也有所提升,贸易额为3179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51%,其次分别是箱包类、家具类、塑料类。贸易额分别是782亿美元、1745亿美元,884亿美元,分别增长117%、132%、155%。

其实,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把产业结构重点由初级产品转向了工业制成品,这从一组数字的比较就而看出最近几年,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在不断增多。虽然从1979年至今,我国的贸易总额已经从最初的1945亿美元发展到了2015年的1256431亿美元,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

3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应

31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直接作用

原来我国的对外投资主要依赖于几个国家,由于我国的产品频率较高地受到其他国家采取的措施的影响,对我国对外投资设置了一定的限制,为了保持贸易额和对外投资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我国会寻求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贸易伙伴增多,也就使我国对外投资产品的市场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变化,减少了对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的依赖性。单一的投资产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我国的国际合作不断得到了推进,一些贸易矛盾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缓和,对外投资贸易的风险降低,从实质层面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这一点在2015—2016年我国的纺织品对外投资上表现得很明显,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投资最大国虽然仍是欧洲和美国,但在非配额地区的对外投资速度开始变快,贸易额增加。2016年较2015年,我国的对外纺织品服装贸易额上升,尤其对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市场有较高的增速,不再严重依赖欧美市场。对一些非限额地区的对外投资增长较快,市场结构更加多元化。

32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作用

现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单靠市场“看不见的手”进行调控是远远不够且效果不好的,必须加强政府部门的引导,增强政府政策的指向性作用。FDI如果离开了政府的有效引导,往往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我国产业结构因为面临的是全球市场,和全球宏观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国际经济下行的趋势下,需要政府部门对对外投资税收方面的补贴和优惠,对发展潜力大产业实施专项资金扶持。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行业的规模效应,组团形成合力,形成国际化的集团企业,积极开拓对外投资市场。

4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局限性

41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外投资少

目前欧盟的贸易管制较为详细和复杂,光贸易项目管制清单就有一份统一的两用项目管制清单和一份统一的军品管制清单,在这个名单以上的所有贸易国家都需要国内厂商申请对外投资的许可证。不仅如此,一些不在清单上的商品如果属于限制向欧盟以外的国家出售,也需要向欧盟申请许可证。针对敏感项目和不敏感项目在欧盟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程度宽松差别较大的管制政策,后者管制严格设置了一定购买及投资限制。而这种政策导致我国无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上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在新能源产业、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海洋产业等。而我国长期传统投资模式也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及服务业,没有从长远角度关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带给我国的经济效益。

42对外投资方法和投资主体过于局限

目前,大部分欧美国家对技术产业投资管制的惩罚措施非常严厉。美国对国内技术产业的投资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范,而导致我国可能无法在此领域进行投资活动。而这种投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对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在对外投资方法上也运用不当,大部分都是采取直接投资的模式,以购买股票或实物资产的形式,较少采用共同出资合作的模式,长期以往,会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不足,对对外投资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

43对外转移产能发展进度较慢

对外转移产能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不同的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法律规定、文化传统都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对外投资往往会有相当长的适应和摸索阶段,才能探索出适合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办法,形成共同的投资文化和价值观,凝聚起共同发展的决心。而这种长期性会使我国对外转移产能进度慢。在这方面,我国对外投资只有做足功课,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和不良的对外投资局面的出现。

5基于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51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外投资

产业更新的模式,不是完全脱离城市原有的资源支柱产业,而是借助在以往对外投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本、人力资源和技术,在外部市场环境机遇来临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国外很多资源型国家在资源开采过程中,没有积极筹划接续产业的发展,在遭遇资源产业衰退的情况下,选择产业更新的模式是最好的解决途径。而我国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应积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充分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及发展效益,并且结合市场发展趋势,谨慎科学选择能够代替原有资源产业的新兴产业。为了能够快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出台一系列对外投资扶持政策,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加强服务意识和能力,优化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鼓励我国企业在国外注资落户,并且为人才提供广阔自由的发展平台,引进高科技人才,为产业的转型提供人才支撑。从根源上优化我国产业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但是,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外投资对政府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其在短时间内,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并且打造出投资竞争优势。再者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外投资上实施产业延伸模式和产业更新模式相结合,形成综合性强的复合模式。我国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采取复合模式,可以有效躲避各自的劣势,发挥其中的优势。在资源产业未出现衰退迹象时,可以采取产业延伸模式,不断拉长产业链,通过对外投资,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利用传统资源产业的积累资金和技术,提升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从而将新兴产业打造为我国发展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继续多元化对外投资发展的趋势下,发展必然持续有力。

52深化我国对外投资市场体制改革

如今看来,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中长期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和中长期债券市场都属于资本市场。但中国的中长期信贷市场是在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不断完善,各银行之间的竞争慢慢变大后,才逐渐发展定型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不断发展,让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变得更加便捷,推动了储蓄转化为投资,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外投资国过于集中,不利于降低市场的风险,需要实行多元化的市场策略,积极开拓原有对外投资国之外的其他市场。比如,目前的状况下,美国、欧盟、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属于开发得比较成熟的传统市场,在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进一步进行拓展的同时,应当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非洲、拉美和其他地区等进行市场开拓,这一点已经引起了许多企业的重视,它们开始寻求开拓新的市场。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对拉丁美洲、东盟、中东等新开拓的市场的对外投资额正在大幅度上升,增幅惊人,达到了一倍以上。这种多元化的市场策略可以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对减少贸易摩擦,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新的市场可以给产业结构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在提升贸易额的同时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的利润,这种多元化的市场格局有助于增强我国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我国产业的整体良性发展也很有帮助。其他国家对外投资经验证明,只要开拓多元化的市场格局,行业会出现稳健发展的趋势,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也大幅度加强。

53加大对转移产能为导向的制造业的对外投资

由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国内的产能出现过剩,在此情形下要提升转型的意识,同时改进传统的管理方法,重视合作伙伴和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相关方,提升服务创新意识,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的相当一部分产业已经具备了产能转移和条件,无论是产值还是基础,都具备“走出去”的良好基础。“一带一路”树立的合作共赢的共同价值观和广阔市场为我国产能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外部挑战机遇,我国的企业应当在海外的建设合约投资中提升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作用,扬长避短,提升对外投资的规模和速度。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当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政策帮助。企业自身也应当及时调整自身的管理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和精细化、标准化水平,尽早实现与国际水平同步。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在沿线国家的产业园区的建设,以此来带动整体的产业布局调整,实现业务转型。此外,要加强外部资源的重要作用,在能源开采等领域要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在合作模式上的探索。“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经济和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是巨大的历史机遇,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构架外交新格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承载着我国全面开放、统筹发展和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对于中国和沿线国家一道,重现和续写古老丝绸之路的辉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6结论

我国在对外投资贸易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以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业务发展需求了。唯有从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去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才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继续发展,通过对外投资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是目前乃至往后的重要发展主题。

参考文献:

[1]CantwellandTolentino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ThirdWorldmultinationals[S].London:Routledge,1993

[2]孙建中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4(8):9-11

[3]刘伟全我国OFDI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基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0(3):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