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组织目标管理理论的渊源、形成及在我国的应用_企业管理论文
管理毕业论文

组织目标管理理论的渊源、形成及在我国的应用_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摘要:目标与管理相互依存,依托于组织这一平台,彼此发挥着的作用。目标管理理论作为管理学界的重要理论内容,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导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研究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渊源,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为其他学者研究该理论提供参考依据,并
关键词:组织,目标,管理理论,渊源,形成,我国,应用,企业管理,论文

烘培网,焦作银座,dux

摘要:目标与管理相互依存,依托于组织这一平台,彼此发挥着的作用。目标管理理论作为管理学界的重要理论内容,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导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研究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渊源,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为其他学者研究该理论提供参考依据,并对组织管理有所助益。

关键词:目标管理理论;渊源;应用

一、引言

长期以来,确定组织目标的理论和内容,主要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传统的深刻影响。“经济人”假设,强调政府组织是“功利”型的权力机制,其基本目标是保护“经济人”的市场自由利益,政府担当的是消极的“守夜人”角色。但是,市场失灵的打击,使人们对政府管理目标向积极地干预选择提供了证明。

在管理学领域,目标管理主要是组织目标管理。行政组织目标离不开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约束,也是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应对的主要公共途径。因此,政府组织目标既是宏观层面的基本方向,更是微观层面的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结果。目标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意义非常重要,而人们对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则是20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这与系统化研究同样是伴随着管理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直接促使目标管理成为管理学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理论铺垫

(一)目标的含义

教军章在《行政组织学通论》一书中,从中文和英文表达的基本层面,简单明了地概括了目标的内涵,并提出了个人见解:目标,是表达行为主体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和方向(归宿)。同时,也包含为了达到最终目的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不可或缺的阶段过程,即关于预期结果的理性设计和一定时空阈限内所达到的结果或状态。

哈罗德·拉斯韦尔则更多强调从事件的前因后果、计划与行动步骤角度理解目标,认为“目标是包括过去以及将来发生的各种事件的前后原委中正确的看清自我”,要成就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必须要有实现目标的计划和具体的行动步骤,目标便可成为计划和方案的依据。

本研究认为,目标,是一定空间里的组织或个体,在一定的时间阶段所要达成的期望结果。它具有总体性和阶段性,当阶段性目标达成之后,就会越来越有利于总体性目标的实现。同时,目标也具有理想性特点,即实际所完成的任务结果总是与预期结果接近或有差距。

(二)组织目标和目标管理

1.组织目标

在管理中,目标依托于一定的组织,于是就有了组织目标这一概念。结合目标的概念,学者们较认同的组织目标概念,是指一个组织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和确定有关组织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预期或过程状态。本研究认为,组织目标,就是组织结合自身内外实际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系列计划或过程。

2.目标管理

目标对组织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对目标与管理的系统化研究与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相伴相生,这也促使目标管理成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理论。

目标管理不同于组织目标,无论是从概念内涵还是从实践过程来看,两者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能混淆。目标管理,是围绕目标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的管理理论体系,既有理论层面的点,又有实践层面的面;而组织目标是目标管理的一个理论分支,是目标管理的一个部分。当然,对组织目标和目标管理的研究,涉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要从组织的实际出发。

三、目标管理理论的形成

目标管理理论是在前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的集中体现和成果。基于对目标与管理的关系,学者们对目标有不同的认识,直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正式诠释了这一理论,标志着目标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目标管理理论的形成可以从两条主线进行概括。

(一)主线一:古典管理理论对目标和管理的认识一组织行为理论对目标管理的理解一目标管理理论的形成

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泰罗提出:“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是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可见,目标对管理的重要性。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追随者莉莲-吉尔布雷斯更加鲜明地确定了任务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内在联系,为目标管理研究指明了方向。

法约尔认为,组织的“领导人”为发挥其“管理者职责”,须调整计划各环节,以保证整个计划协调。英国学者林德尔·厄威克将“目标原则”定义为,组织与协调的系统化原则之一。

组织行为理论的代表——英国学者奥利弗谢尔登认为:“行政确定目标,管理努力实现目标,组织是管理在实现由行政所确立的目标过程中所形成的机制。”组织协作系统理论首创者切斯特巴纳德认为,组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形成共同目标。任何社会组织的协作体系都围绕着以人为核心的组织目标进行,目标管理是完成组织使命的一项基本工作。

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了“手段与目的”关系模式,认为组织中的“手段与目的”关系为组织管理整体的最终“目标”(目的)服务。

(二)主线二:从各学派对目标与管理的理解角度进行论述

1.从任务到组织的目标:科学管理学派对目标的认识

这—学派的代表人阮是泰罗、莉莲·吉尔布雷斯、哀默森。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强调:“在现代科学管理中,最突出的要素是任务观念。”尽管这种“任务”区别与当今的目标概念,但邓肯认为泰罗的“任务说”,从纯理论的角度看实质即目标。可见,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与泰罗的“任务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莉莲-吉尔布雷斯继承并发展了泰罗的“任务观念”,将“任务”明确为“目标”,并强调了组织目标的前提,即个体任务的完成。这为目标管理的提出作了理论铺垫。

埃默森在其提出的12条效率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提到“十分明确的理想”,并解释了“组织理想”,是由组织各部分成员共同认同并努力为之奋斗和行动的理念指导。可见,这里的“组织理想”是组织目标的另一种表达。

综上所述,科学管理学派虽未明确目标概念,但他们转变研究重点,从“任务”转向“目标”,对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是有着极强的铺垫意义的。

2.从组织目标到组织职能:管理过程理论学派对“目标”的理解

管理过程学派通过深入研究组织职能,对目标有了新认识。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约尔、厄威克、穆尼。

法约尔提出的“计划”和“参与”,对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都有着启发作用,并且与目标管理的好多理念不谋而合。

厄威克进一步强调目标对于组织存在和组织活动的重要地位,并意识到配合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穆尼在与赖莱合著的《工业,前进!——组织原理及其对现代工业的意义》一书中,谈到了“组织效率原理”,其中之一就是协调原理。他们强调:“组织是每种人群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的联合形式。”组织被认同的共同目标是组织的基础。他也认同厄威克的观点,认为被组织认同的共同目标能提高组织效率。

综上所述,该学派对“目标”职能的认识,比其他学者有进一步的提升,“共同目标说”为后来德鲁克的目标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准备。

3.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结合:人际关系学派对“目标管理”产生的意义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福莱特、麦格雷戈。

福莱特认为,共同目标可作为解决组织冲突的途径和手段,并强调界定目标,利于组织个体实现对组织的认同和忠诚。福莱特对目标的认识可谓极具有超前性。

麦格雷戈的Y理论结合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Y理论假设人是有自觉性和责任心的,当个体认同了组织的共同目标,则能够通过自我控制和积极参与,很好地完成个人任务。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与Y理论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尊重员工人格,都有着相同的假设前提。可以说,麦格雷戈的Y理论对目标管理的提出有着直接贡献。

4.目标管理早期雏形:管理“丛林”学派对目标的认识

巴纳德时期对目标较深层次的理解,已在管理学界达成广泛的共识。管理学家越来越认识到,目标是组织管理中组成重要部分,对目标的理解和研究更为深入和透彻,使得后来“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形成做了充分准备。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和巴纳德的目标思想更为相近,可以说目标管理理论是巴纳德“目标”思想的成熟阶段。

从科学管理学派对目标的认识;到管理过程学派对目标的进一步理解;到人际关系学派对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结合;再到管理“丛林”学派对目标的深化,可看出管理学家对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深化。但是这些管理学家对目标都未形成科学化的理论体系,而仅仅是把“目标”作为一种管理需求进行论述,缺乏对目标制定、过程监督和结果反馈进行具体的解释。总体来说,这些管理学家对目标的重视,只是对德鲁克后来系统提出目标管理理论的一种启示。

四、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与不同观点

(一)德鲁克首次提出目标管理理论

以往的管理学界是把目标作为组织计划行动的环节之一,而德鲁克首次提出,将目标提高到组织计划行动的首要位置,即以目标作为管理的核心。从此,目标不再是计划的一个环节,而具有重要地位。这一创新凸显了德鲁克目标管理与以往学者的最大不同。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认为,目标与责任息息相关。在组织中,目标又被分解为小目标,组织中每个个体实现各自的任务和责任,也就为组织完成了一个小目标。组织内部协调有序,组织的大目标也就更易实现。自从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明确提出“目标管理”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后,围绕“目标”这条组织管理的主线,进行管理设计和管理实践,才获得了相应的学术认同,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逐渐展开。

简单说,所谓目标管理,就是组织通过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以调动所有资源有效实现各种任务的系统化管理过程,包含人本、自觉、民主、参与、责任、绩效等丰富内容。

自德鲁克明确提出目标管理概念并就其基本内涵进行初步阐释后,管理学界始终就其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多领域的研究,进而形成了目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系统运用方法。乔治-奥迪奥恩发展并系统完善了目标管理思想,麦格雷戈等就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矛盾与协调进行了相关研究。还有学者将目标管理方法引入公共管理中,如弗雷德里克马利克就是将目标理论引入政府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不同的声音:目标管理理论引发的争论

1与目标管理理论不同或相反的观点

马斯洛对目标管理“有责任心的工人”这一假设持反对观点,并从心理学视角剖析这一假设,认为该假设忽略了“人性恶”的一面,工人并非尽职尽责,目标管理的这一假设未免过于理想化。美国心理学家哈里·莱文森则认为,目标管理的考核指标缺少人性化,太过机械化。而目标管理注重目标和结果,这是戴明极力不认可的地方。戴明认为,目标管理理论与其质量管理背道而驰,是不适合企业管理实践的。还有学者认为,目标管理带给员工的是个性丧失,是对组织的迁就和牺牲。

2.目标管理理论存在争论的原因

关于目标管理理论存在的争论,原因无非是以何种方式在管理实践中实施绩效考核。本研究认为,戴明等人的评价带有主观性且欠妥。目标管理是区别于传统的泰罗式管理的,它基于解放组织中的人性这一视角,尝试建立一种全新的、富有人情味的、能充分调动员工热情的组织和管理方式,这一点和戴明的理论见解可谓殊途同归。这种新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所达到的实际考核效果,也是戴明质量管理价值内涵的表现。

五、目标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无论是在公共组织还是非公共组织中,目标管理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和指导价值。

国内学者王志华在《企业目标管理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目标管理自上世纪80年代传人我国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显示,目标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达到了45.3%。”总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目标管理总是一个组织一定阶段务必重视的内容。当然,任何理论无所谓好与不好,只是归结于它被什么样的组织运用,并被以怎样的方式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同样如此。

作者简介:方丽娜,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版权归原杂志和作者所有,第一论文网DYLW.NET摘录自《经营与管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仅供学习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