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学毕业论文 > > 常见外周性眩晕疾病的治疗策略_养生与健康论文
护理学毕业论文

常见外周性眩晕疾病的治疗策略_养生与健康论文

摘要:眩晕仅是一个临床症状,多种疾病都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
关键词:常见,外周,眩晕,病的,治疗,策略,养生,健康,论文,

沃博派代销网,怪兽电力公司中文版,目前房价走势

 眩晕仅是一个临床症状,多种疾病都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及前庭性偏头痛等疾病。长期以来不少临床医师对头晕和眩晕疾病的诊疗采取“一刀切”方法,尤其在不少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仍然是脱水、营养神经、扩张血管和改善循环的“固定治疗思维”。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 
  人的内耳有5个与平衡功能关系密切的结构,它们是3个半规管(前、后、水平)、椭圆囊和球囊。在椭圆囊和球囊各有一层称为耳石膜的胶质膜,内有大量的碳酸钙结晶颗粒(医学上称为“耳石”)。年龄增大、头部外伤、某些药物的毒性以及其他疾病的影响,可引起耳石颗粒发生退变及脱落,掉入半规管或黏附在壶腹嵴上。当患者在抬头、低头、起床、躺下、翻身或弯腰后直立时,随着头部的运动,掉入半规管的耳石也一起运动,刺激半规管或壶腹嵴,改变了前庭的兴奋性从而导致眩晕和眼震。 
  所以,耳石症治疗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手法摆正头位、转正身体,将位置错误的耳石回复并黏附到正确的位置(耳石膜)上。医学上称为手法复位,该技术简单、经济且有效。由于耳石可掉入不同的半规管,故需要根据相应的诱发试验进行定位后再做相应的复位技术。 
  手法复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常见,诱发试验为Dix-Hallpike试验,常用的手法复位为Epley复位法。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较常见,诱发试验为Roll试验。其中管结石症常用的复位方式为Barbecue复位法或者采用强迫侧卧法(FPP),即向健侧连续侧卧12 h。如果是壶腹嵴帽结石症,先用Guforfi法或左右侧头训练将黏附在壶腹嵴帽的耳石挣脱掉入水平半规管内,再进行Barbecue或者强迫侧卧法复位。 
  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少见,诱发试验为Dix-Hal岫ike试验,治疗该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尚无有效的方法,可以参考的方法有改良Yacovino复位法,即头部快速后仰再向前屈曲,尽可能呈贴胸姿态。 
  其他非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可有明显的恶心、呕吐或紧张,可先予以镇静和止吐后再行复位。复位后,如果有头晕或漂浮感等残余症状,可使用倍他司汀药物改善症状。经反复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存在残余症状者,可做前庭康复训练(Brandt-Daroff练习法)。 
  手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仅有极个别患者经过多次的正规手法复位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眩晕仍然频繁发作,且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时才考虑手术。 
  梅尼埃病的治疗 
  梅尼埃病也是较为常见外周性眩晕疾病,好发年龄为40~60岁的中青年人,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近。本病的核心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和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使用药物控制眩晕症状及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包括苯二氮zhuo类(如安定)、抗组胺类和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拉明)、抗多巴胺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等。但需要注意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苯二氮zhuo类可能会影响前庭代偿,故仅用于眩晕急性发作期(通常不超过1周)。青光眼和前列腺疾病者应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大剂量和长期使用抗多巴胺药物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和内分泌障碍。 
  慢性期的治疗 
  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低盐饮食,避免咖啡因、巧克力、酒精等食物,可选用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同时避免诱发因素,对久病、频繁发作、伴神经症者应耐心解释,舒缓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忧虑。 
  药物治疗 主要是利尿剂,包括噻嗪类、保钾利尿类等,目的是减轻内耳压力和积水。倍他司汀可通过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减少神经放电率及促进前庭中枢代偿来治疗梅尼埃病。 
  鼓室内药物注射 目前常用的有庆大霉素和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主要是利用了该药物的耳毒性作用来控制眩晕,但对听力的损害不可避免。目前推荐滴定法注射,即小剂量单次注射,根据眩晕控制的情况以及听力变化来确定是否继续注射。该技术简单经济,目前针对单侧梅尼埃病顽固性眩晕的患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梅尼埃病的发作次数和程度,其对听力无影响,但缺乏长期疗效证据。 
  手术治疗 适合眩晕发作频繁、剧烈、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耳鸣和耳聋严重者。手术方法较多,宜先选用破坏性较小又能保存听力的术式。 
  前庭神经炎的治疗 
  前庭神经炎是较为常见的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该病的特征是急性发作性眩晕和平衡障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但通常无听力变化及神经系统症状。前庭神经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对症支持疗法 急性发作期可针对恶心、呕吐症状给予镇静和止吐,必要时给予输液,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糖皮质激素治疗 主要采用甲泼尼龙早期大剂量后逐步递减的治疗方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激素治疗对前庭神经炎有效,而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并且在激素应用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并不能增加临床疗效。 
  前庭康复训练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枢前庭代偿,有很重要的治疗意义。训练越早越规律,临床疗效就越好。最早使用的方法有Cawthome-Cooksey训练法,经济方便。目前,国内外提倡根据患者平衡功能的缺陷情况来拟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并利用最新的3D立体投影系统及训练设备实现患者与虚拟世界的视觉交互,更具针对性,效果更好。 
  倍他司汀长期服用有助于提高和加快前庭代偿。 
  前庭型偏头痛的治疗 
  前庭偏头痛的核心表现是偏头痛和眩晕,但在不同患者问和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差异很大。眩晕往往发生在偏头痛发作期,但也可发生在偏头痛间期或前期。且头痛和眩晕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也变换多样。 
  绝经期女性发病时则往往仅有眩晕而无头痛。较多患者在发作时有畏光、畏声、畏嗅或典型的偏头痛视觉先兆。本病在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咨询、预防治疗和急性期治疗,目标是尽量减少发作次数。 
  教育和咨询 向患者详细解释前庭性偏头痛发作的情况及注意事项,减轻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告知需避免已知的明确诱因,注意规律的睡眠和饮食习惯。其中,部分患者经合理的身体锻炼和前庭功能训练可能较药物治疗更为有效。 
  预防治疗 参照国外的临床研究,可选择氟桂利嗪、丙戊酸、托吡酯、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对合并抑郁障碍者可使用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急性发作期治疗 曲坦类药物是针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特异性止痛药。有研究报道其对前庭偏头痛的急性发作亦有效。另外,针对急性发作期出现的眩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可予以苯二氮zhuo类、苯海拉明等控制眩晕,予以甲氧氯普胺止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