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学毕业论文 > > 清热类中药“走红”的担忧_养生与健康论文
护理学毕业论文

清热类中药“走红”的担忧_养生与健康论文

摘要:自从前几年抗生素限售令强制实施以后,药店的生意受到很大冲击。为适应老百姓用药的新变化、引导群众用药,许多药店做出了调整,有的不仅增加了坐堂医,柜台的显要位置还突出摆上清热类的中药,代替原来抗生素的位置。 中药抗炎我放心这句短短的广告语,可谓
关键词:清热,中药,走红,担忧,养生,健康,论文,自从,前几年,抗生

清心书卷在哪买,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天文台将联合预警

自从前几年抗生素限售令强制实施以后,药店的生意受到很大冲击。为适应老百姓用药的新变化、“引导群众用药”,许多药店做出了调整,有的不仅增加了坐堂医,柜台的显要位置还突出摆上清热类的中药,代替原来抗生素的位置。 
  “中药抗炎我放心”——这句短短的广告语,可谓切中了老百姓的心理。不少人认为“中药抗生素”疗效确切、安全性强,给予充分信任。 
  有些人把中药消炎药称为“中药抗生素”,其实有过誉之嫌。所谓“中药抗生素”,一般指清热解毒类中药,使用广泛。在一定程度上,中药的清热解毒与抗菌消炎是密不可分的。原因为中医所说的“毒”,大多为细菌感染所致,故抗菌消炎中药大多有清热解毒作用;反过来说,清热类中药大多有抗炎(杀菌)作用。


  笔者为此走访(包括暗访)了十多家药店,作了大量的调查和暗访,并向多名同行交流,发现清热类中药的货架品种最为丰富,主要品种有:三金片、三黄片、板蓝根冲剂、穿心莲片、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双黄连、银翘解毒丸、VC银翘片、银黄解毒片、大败毒胶囊和金莲花片、片仔癀、黄连上清丸、野菊花片、克银丸、紫雪丸、青黛散,等等。 
  此外,药店中还有二三十种常用的单方清热类中药(即草药):主要是 板蓝根、 鱼腥草、金银花、菊花、黄连、黄芩、穿心莲、甘草、柴胡、蒲公英、夏枯草、马齿苋、牡丹皮、生姜、山楂、大青叶、紫苏、茵陈、连翘和芦根等,多达上百种,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清热类中药还分成作用不同的几大类:如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脏腑热药、清热燥湿药、清虚热药、清热利咽药和清热明目药,等等。 
  调查发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几年来社会药店中清热类中药用得太多太滥,甚至带来多种毒副作用。比如,有人牙疼、牙龈脓肿,就自己购买牛黄解毒片、牛黄消炎片服用,结果炎症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去拔了牙。牙龈处于神经末梢,药力达到的机会微乎其微,尤其是中药。牙疼本来应该找牙科医生诊治,有针对性地清创、消炎,尤其是需要消炎能力较强的抗生素。 
  上述几大类清热药相互不能代替。选择什么中成药物最好在中医师或者中药师的指导下对症用药。 
  即使是发热,即使是感染性疾病,病因也不全是“热毒”,也有可能是“湿热”或“血瘀”等等。自2011年起,原国家卫生部就限制“抗生素滥用”,许多人将目光转向抗炎杀菌中药和清热解毒中药。近几年药店中清热解毒中药销售量急剧上升,甚至达到滥用的境地。滥用清热类中药,不但旧病难愈,而且将引发新病,祸患无穷。 
  笔者呼吁全社会必须正视这一怪现象,应合理应用清热类中药,谨防陷入用药误区。随意吃清热类中药,极易吃坏身体、贻误病情。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必须先在医院诊过脉、看过舌象,辨出阴阳气血虚实,再“对症”开出最适合病人的药物;且即使医生“辨证”后开出之药,使用几天后还要随着病情、症状的变化,而随时“增”、“减”方剂。 
  对严重的病例,特别是发热、感染,清热类药不能替代抗生素。即使是轻度的发热、感染,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用任何一种清热解毒药。每一种中药都有不同的性和味,针对不同症候的病症。故切不可私自下方、私自用药。 
  比如空调房感冒不能误用“苦寒”药。夏季暑热湿盛,天气炎烈,许多人整个夏季躲藏在温度很低的空调房内,偶尔外出,如此一冷一热,极易伤风感冒,俗称“热伤风”。中医学认为:“热伤风”不是“内火”旺盛引起的,属于“外寒内热”,不适合使用苦寒的清热解毒药,更不可擅自服用“清热败火药”(如牛黄解毒丸等),也不可用热性的生姜和红糖,否则如火上加油,反助长热势,使病情迁延反复,长久不愈。而应使用加减葛根汤、加减小柴胡汤等药发散内热,否则会使“内热”被包裹得更紧,发散不出。对于较重者可用辛凉清表的中药,如银翘解毒片、香薷饮、三仁汤和六一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