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跳马伕的舞蹈服饰演变分析
音乐学毕业论文

跳马伕的舞蹈服饰演变分析

摘要:舞蹈毕业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三篇:跳马伕的舞蹈服饰演变分析 摘要 :《跳马伕》原为迎神赛会中的祭神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跳马伕》舞蹈服饰的传承情况目的是梳理出舞蹈服饰的传承过程,为舞蹈服饰的传承设计提供参考,助力非遗
关键词:跳马,舞蹈,服饰,演变,分析,舞蹈,毕业论文,研究,热点,1

outrageous,养猪场建设,阿克苏列车时刻表

舞蹈毕业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三篇:跳马伕的舞蹈服饰演变分析

  摘要:《跳马伕》原为迎神赛会中的祭神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跳马伕》舞蹈服饰的传承情况目的是梳理出舞蹈服饰的传承过程,为舞蹈服饰的传承设计提供参考,助力"非遗"舞蹈的传承和保护。研究采用田野调研和访谈法,依托于收集的影像、图片资料以及部分成衣,分析各版服饰的特征。研究认为,马伕服饰有较好的传承体系。

  关键词:跳马伕; 舞蹈服饰; 分析;

  祭神舞,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祛病除灾、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1].江苏如东传统舞蹈《跳马伕》原为迎神赛会中的祭神舞,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可追溯到上古先民的祭祀习俗,并在2011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据《如皋县志·劵十四·祭祀祀》(当时,如东县为如皋县的东部地区)中留有"伕皋之得祀都天大地起于明季"和"迎神赛会动费千金"之记载的民间祭祀舞蹈[2].原始参加跳马伕的人多为平时遇灾时对神灵许下烧"马伕香"的誓愿者[3].所谓"烧马伕香者"属个人或家眷遭受厄运,因而在神灵前许下誓言,自愿充当神灵的人奴仆---马伕,侍奉神灵与鞍前马后,结草衔环,为奴作马,以求神灵庇护,消灾降福与斯人。

跳马伕舞蹈

  舞蹈服饰特指舞者在舞蹈时所需的特定的服装和相关饰物,其中也包含舞蹈装饰道具[4].舞蹈服饰是舞蹈内涵外在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舞蹈特色强化的重要手段,也是"非遗"舞蹈传承与保护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目前,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对"非遗"舞蹈本身内容的研究,而对服饰的研究显得不足。现立足于田野调研和走访访谈,依托于收集的相关视频、照片和成衣等大量珍贵一手资料,以《跳马伕》舞蹈服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版服饰特点,为传统舞蹈《跳马伕》的传承分析提供理论借鉴,也为今后"非遗"舞蹈服饰的设计提供参考,旨在用服饰传承非遗舞蹈文化。

  1 马伕服饰形制概述

  《跳马伕》是汉族不可多得的男子群舞,其舞蹈服饰有自身鲜明特色。马伕服装主要包括头巾、上装、下装、腰带、护腕和绑腿;配饰主要包含头饰、银针、长命锁、马扦和铃铛;下穿袜套、草鞋。原生态《跳马伕》的服饰比较简单:"头戴黄元纸帽,身着马伕服装,脚蹬草鞋,腰围一圈铜铃,手执马扦,嘴衔银针".1983年,舞蹈被搬上舞台正式演出之后,进行了舞蹈服饰的创作设计,至今,马伕服饰经历了5次改版设计。现从服装、饰物和元素运用等方面对每一版服饰进行了详细分析。由于部分演出照片受当时摄影技术的影响,清晰度不高,在与传承人多次沟通下,为每一版服饰匹配了效果图。其中1983年版服饰的效果图由已故传承人徐善华老师提供。

  2 舞蹈服饰的演变

  2.1 1983年服饰特征分析

  2.1.1 服装

  黄色长袖无领对襟上衣,胸部与腰节线下门襟处用民间传统元素"如意头"纹样装饰,传统一字扣扣合;外着缀有铜铃的红色佩带;腰系黑色宽松紧带,前中用白色即时贴进行装饰;下着红色宽松裤子;白色袜套,外饰白色绑腿;脚蹬白色草鞋,鞋头缀红色绒球;手腕处佩带缀有小铜铃的黑色护腕。

  2.1.2 饰物

  头戴蓝色头巾,外戴牌面(铁皮头箍缀各色假宝石,上装一圆镜,镜上缀玉珠和粉红绒球),头部侧部以百叶蓬装饰,面颊以红妆装饰,铁卡封口,卡子用铁丝制成,外部缀红蓝双色绒球。手持马仟,马仟顶部以如意头装饰并配有红色绒球。1983年版的服饰特征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1983年《跳马伕》演出照片及效果图 

  2.1.3 元素运用分析

  跳马伕原为祭祀舞蹈,上衣色彩选择佛教中的黄色,保留由黄元纸折成的"百叶蓬"以示祭祀之意。以如意头(中国最为传统的吉祥物)装饰,形象地表达了民间寄托在舞蹈中的美好愿望。头巾、牌面、马仟及"银针"承袭《跳马伕》的原始形态,辅以舞台效果美感装饰。马伕多为劳动人民,祭祀时人们会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表示对神的崇敬,暖腰、绑腿和草鞋作为劳动人民的平时服装,均被保留应用。

  2.2 1986年版服饰分析

  2.2.1 服装

  红色肚兜,上口以黑边装饰,黑色腰带,中部有黄色龙纹;紫红色波浪纹装饰的黑底短裙,底摆处以黄色布条装饰;白色袜套,外饰绑腿;脚蹬缀红色绒球的草鞋;手腕处佩带缀有小铜铃的黑色护腕。

  2.2.2 饰物

  头戴蓝绿色头巾;外戴牌面(铁皮头箍,上装一圆镜,镜片为黑色),圆镜两边各缀一绒球,与铁皮头箍相连;头部侧部以百叶蓬、芦苇花装饰;面颊以红妆装饰;铁卡封口,外部缀红蓝双色绒球;手持顶部以如意头装饰的马仟;颈部挂如意锁。1986年服饰特征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1986年《跳马伕》演出照片及服饰效果图  

  2.2.3 元素运用分析

  1986年服装与1983年服装相比,衣着变化较大,更加凸显了当地特色文化。如东地处南黄海,渔业、盐业和农业发达,1986年服装在保留农民草鞋的基础上,融入渔民所着裙子元素,结合秋季煮盐时海边的芦苇花,很好地将渔民、盐民与农民元素融入到服装中来,以象征大海的头巾装饰,突出了如东的地域特征。为表达其美好寓意及增强舞台效果,增加颈部如意锁装饰。衣着由原来对襟上衣改为红色肚兜,取民间吉祥之物红肚兜,在美好寓意的同时,便于舞蹈动作的释放,同时也凸显了马伕们的彪悍。马伕舞台服饰造型和颜色不仅考虑了舞台演出效果,更是遵循了舞蹈内涵,服饰被附上了"说话"的功能。

  2.3 1992年版服饰分析

  2.3.1 服装

  红色斜肩上衣,以黑边装饰;腰系龙纹装饰的金黄色腰带;黑底短裙,裙面上有蓝色波浪纹装饰,底摆处以黄色布片装饰;白色袜套,外饰金黄色绑腿;脚蹬白色草鞋,鞋头缀红色绒球;手腕处佩带缀有小铜铃的黑色护腕。

  2.3.2 饰物

  头戴蓝绿色头巾;外戴牌面(铁皮头箍外包黑色金丝绒面料,上装一圆镜,圆镜呈半球型,黄色);头部侧部以百叶蓬、芦苇花装饰;面颊以红妆装饰;铁卡封口,卡子用铁丝制成,外部缀红蓝双色绒球;手持顶部以如意头装饰的马仟;颈部挂如意锁。1992年服饰特征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1992年《跳马伕》演出照片及服饰效果图  

  2.3.3 元素运用分析

  为增强舞台表现力,马伕服装改变为红色斜肩上衣,腰带变为黄色,并饰有即时贴剪成的龙纹。裙装改为象征蓝黄海海水的蓝色波浪纹装饰;绑腿由白色变为黄色,整体服装风格更为协调。

  2.4 1996年版服饰分析

  2.4.1 服装

  红色斜挂上装,以龙纹装饰;腰带为黑色,中间以简易龙纹装饰;斜挂与腰带连接;下着黑底短裙,裙面上有蓝色波浪装饰,底摆处以黄色布条装饰;白色袜套,外饰金黄色绑腿;脚蹬白色草鞋,鞋头缀红色绒球;手腕处佩带缀有小铜铃的黑色护腕。

  2.4.2 饰物

  与1992年配饰基本相同,唯有头饰增加带子固定,可以有效防止头饰脱落。1996年服饰特征分析,如图4所示。

 

  图4 1996年《跳马伕》演出照片及服饰效果图  

  2.4.3 元素运用分析

  服装遵循前面服饰的传承体系,红色斜跨佩带是吉祥如意象征,服装款式便于舞蹈动作的施展。

  2.5 2015年版服饰分析

  2.5.1 服装

  红色肚兜,肚兜顶部以黑色龙纹织锦缎装饰;腰系金黄色腰带,中部有黄色龙纹;下着黑底短裙,裙面上有蓝色波浪装饰,底摆处以黄色装饰;白色袜套,外饰金黄色氨纶绑腿;脚蹬白色草鞋,鞋头缀红色绒球,手腕处佩带缀有小铜铃的黑色护腕。

  2.5.2 饰物

  与1996年饰物相同。2015年服饰特征分析,如图5所示。

  图5 2015年《跳马伕》成衣及服饰效果图  

  2.5.3 元素运用分析

  最新版的服装与1986年演出服装相似,不同点在于由原来的四边形肚兜转化为五边形,更具美感。在不改变演出效果的前提下,新材料、新工艺得到了充分利用,织带、花边取代了前期的即时贴,氨纶布绑腿改变了多年来绑腿易滑落的不足。

  3 服饰演变研究意义

  马伕服饰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又遵循着一定的传承体系,这主要是受舞蹈挖掘程度、舞台演出时观众的审美倾向以及材料的时代局限性等因素影响,而每一种变化都有其特定的因素包含其中。

  3.1 传达地域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审美观念、生活情境、社会风俗及行为规范都能通过他们的服饰工艺展现出来,因此,服装、装饰品工艺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缩影、文化镜子。宋代以前如东多为海滩荒地,自范公堤建成以后,逐步得到开发,明代时人口激增。人口的增长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农、盐、渔等业得到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宗教事业也为之兴盛。马伕服饰很好地融合了渔民、盐民和农民的特色,不仅传达了舞蹈的内涵,同时也展现了浓浓的地域文化。

  3.2 强化舞蹈形象

  服饰对于舞蹈来说,是一种外在装饰,也是必不可少的点缀。舞蹈是人用灵活的肢体述说着故事或者文化,舞蹈服饰容易给观众留下直观的印象,在无声中给人一种明确的信号。舞蹈服饰不仅是地区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舞蹈文化中的重要成分,也是强化舞蹈形象的重要手段。

  3.3 推动舞蹈服饰元素的创新运用

  "非遗"舞蹈服饰在服装形制和色彩上都有一定的寓意,可将舞蹈服饰元素进行创新设计,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非遗"活起来。舞蹈服饰的传承分析,有益于传统元素的提炼,推动传统元素的创新设计和产业化发展,让这些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3.4 助力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服饰是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礼仪文明的重要载体。"非遗"舞蹈与中国传统节日紧密相关,《跳马伕》是人们开展祭祀、祈福等形式的节日习俗,是"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重要形式。传承保护和开发应用"非遗"舞蹈服饰,能更好地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服装服饰,是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4 结语

  舞蹈服饰是舞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舞蹈服饰的参与,舞蹈艺术拥有了灿烂、赏心悦目的舞蹈艺术形象。传统舞蹈服饰不仅需要满足舞台需求,同时承担着传播地域文化、诠释舞蹈内涵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舞蹈的服饰必然要进行改版设计,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原有精髓不能丢失。

  参考文献
  [1]李晓鹏。浅谈原始宗教祭祀舞[J].科教文汇,2010(2):143.
  [2] 如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如东县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3]丁必忠。傩舞跳马伕[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
  [4]戴岗,吴磊。中国民间舞蹈服饰道具的功能研究[J].丝绸,2016(5):39-4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91130/167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