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浅析戏曲身段与演唱的关系
音乐学毕业论文

浅析戏曲身段与演唱的关系

摘要:戏曲表演论文(最新10篇)之第十篇 摘要: 戏曲表演艺术中, 身段表演与演唱表演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 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将戏曲曲目中的深刻内涵诠释得更加完美。规范的身段表演不仅不可以更加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 对于科学的发声技巧的建立也有着一定的
关键词:浅析,戏曲,身段,演唱,关系,

奇乐影院,浩洋电子小说,银湖度假村

  戏曲表演论文(最新10篇)之第十篇

  摘要:戏曲表演艺术中, 身段表演与演唱表演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 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将戏曲曲目中的深刻内涵诠释得更加完美。规范的身段表演不仅不可以更加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 对于科学的发声技巧的建立也有着一定的帮助。在戏曲的表演中, 也只有身段表演与演唱并重, 才能够更加从容地进行演唱。

  关键词:戏曲,身段,表演,演唱,关系

戏曲表演论文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 也被称之为我国的国粹, 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的秦代。在历经千年的发展之中, 戏曲渐渐形成了曲种众多、剧目丰富, 表演生动形象的多元化发展局面。近年来, 随着“一带一路”方针的制定与落实, 戏曲又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性的“戏曲文化周”“戏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也掀起了学戏热的良好氛围, 很多优秀的曲种也随之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让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了解了戏曲, 了解了中国。在当今戏曲表演的大环境中, 人们普遍都会重视发声的技巧与方法是不争的事实, 但如果忽略身段表演, 而这对于表演者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全面的。本文将从戏曲的起源出发, 分析戏曲发展过程中表演体系的形成, 并结合笔者实践经历, 论述戏曲表演艺术中身段表演与演唱之间的关系。

  一、戏曲表演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戏曲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她不仅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更蕴含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戏曲在中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先秦时期氏族村庄中的原始乐舞, 随着这些氏族的不断壮大, 歌舞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 如“秧歌”“社火”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这个阶段也成为了戏曲艺术的萌芽时期。在之后的发展中, 戏曲的形式渐渐得到了规范, 《诗经》中的“颂”与《楚辞》中的“九歌”也都是戏曲早期的前身。而戏曲真正形成规模则是在我国的唐朝, 随着唐朝文化的飞速发展, 梨园与教坊的相继出现, 戏曲的专业性也得到了相应提升。至此, 戏曲在我国的发展也逐渐走向巅峰, 曲种与曲目都在不断扩充, 如宋代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等, 这些剧种也都传承至今, 成为我国戏曲文化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从戏曲早期的发展不难看出, 不论是歌舞还是后来的南戏亦或是杂剧, 这些戏曲的形式仅为当时民间或是一个朝代的音乐形式, 并没有被统称为戏曲。其发展也是一个“自然”“散养”的过程, 而真正将这些戏曲形式统一起来发展则是在我国近代, 由我国着名学者王国维率先提出, 由于近代受到外来文化的碰撞, 戏曲在这段时期也进入了较为艰难的转型期, 大批先进的艺术家将各个地方的民间戏曲进行了整合与改编, 渐渐使戏曲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也为新时期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能有人认为, 改革开放后是戏曲飞速发展的时期, 但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新事物的不断传入, 我国的传统艺术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新时代的年轻人开始更加喜爱流行音乐等新兴的艺术形式, 戏曲也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很多地方戏曲也成为了濒危曲种。但值得庆幸的是, 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地被重视, 相关戏曲的宣传与救援活动也在各地进行开展, 如“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了戏曲, 从而可以让戏曲更好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戏曲身段表演的方式与方法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 通常用“有板有眼”来形容表演者精湛的技巧。如何做到“有板有眼”的表演, 不仅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 还需要有标准的身段进行表演上的衬托, 身段表演也是戏曲中神韵的体现。笔者认为, 身段表演与发声艺术就好比戏曲表演中的两条腿, 缺一不可, 并且从表演的角度来讲, 身段的表演所给予观众的感染力要远远胜于声音。生动形象的身段表演则需要通过勤学苦练来获得进步。

  说起身段表演的方式与方法, 便要从身段表演的三大基本功说起。首先, 所谓身段, 顾名思义是表演者的站姿与身姿, 练习身段表演也需要从规范的身姿开始, 戏曲身姿中以人的腰部为中心, 做出的任何一个动作, 都要通过腰部的力量来带动其他部位。这也是通常所说的“起于心, 发于腰”。

  其次便是手部姿势, 手部姿势是戏曲身段表演的基础之一, 在学习戏曲身段时通常会从手部动作学起。身段表演中, 手部的姿势繁多, 如“兰花指”“风头拳”“云手”“撩手”等, 这些不同的姿势也需要在戏曲音乐中不同的表现需求灵活运用。

  最后, 便是老生常谈的戏曲步伐, 如各种的磋步、圆场以及跪步等, 这些当戏曲表演者进场之时, 人们也首先会欣赏到表演者的亮相与步伐, 步伐是否专业也成为了评价表演者的重要参考。

  在掌握了这些基本功之后, 眼神便成为了使戏曲表演更加出彩的重要因素。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戏曲中的神韵也需要通过眼神进行表达, 也是表演者内外功力的综合体现。戏曲中的眼神也可谓是多种多样, 如“正、斜眼”“笑、怒眼”以及“痴眼”“冷眼”等。而要练习这些眼神, 则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入了解, 了解所要塑造人物的心理特征, 才能够更加准确、细腻地使用眼神。

  三、戏曲身段与演唱关系

  (一) 规范的身段有助于气息的流动

  戏曲身段在戏曲表演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它与演唱平分秋色, 相辅相成, 只有两者互相融合, 才能表演得更加惟妙惟肖, 得到观众的认可。并且, 规范的身段表演对于演唱者的发声以及气息的流动有着极的大促进作用。在演唱戏曲时, 我们通常要做到身体上的放松, 而这种放松并不是外在的松弛, 而是身体内部通道的流畅,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紧内松”。如果外松而内紧, 这样唱出来的声音便会僵硬, 没有表现力。身段的表演便是使身体内部通道放松的最好方法。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戏曲身段的表演其关键在于腰部的力量, 以腰部为支撑点来带动其他部位的表演, 气息的流动则需要通过腰部肌肉的收缩来使气息向上运动。所以, 腰部的活跃可以直接促进气息的流动, 让气息更加活跃。戏曲大部分的演唱需要运用到假声来进行表现。而假声更多的需要头腔以及鼻腔的共鸣。人体的上半身是气息的关键通道, 如果气息在运行的过程中因为上半身的紧张而受阻, 发出来的声音也会有所变化, 这里通常表现为声音僵硬且不够明亮, 有时气息如果跟不上, 在乐段的结尾也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所以, 不论在演唱或是身段表演, 都会要求上半身保持挺拔的姿势, 这样气息才能够顺着通道直达头腔位置, 发出的声音也会更加扎实、明亮。

  (二) 声情并茂表述音乐内涵

  音乐的灵魂在于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在演唱时, 我们通常要求做到“声情并茂”。虽然美妙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作品的情感, 但情感是复杂的, 只依靠声音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 人们在欣赏戏曲时, 也不能够仅仅通过声音来理解作品中复杂的情感。真实的情感还是需要源自内心, 源于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在表现作品中复杂的情感时, 需要我们利用身体中尽可能有用的资源进行表达。身段表演中, 有着丰富的动作和表情, 如手势、眼神等。在表达紧张时, 表演者可以通过摇头或抖动帽子上的樱穗来进行表现;在表现高兴时, 则可以通过踮起脚尖、走磋步来进行表现, 而这些肢体上的动作都能够更好地辅助演唱者诠释作品中的情感, 让观众能够更直接地了解人物内心细微的变化。

  正如上文所说, 纵观世界中各式各样的歌唱形式, 多数都已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 如民族、美声等, 综合性的表演还相对较少, 而这种利用肢体动作来诠释作品情感的方式也类似于西方的歌剧, 但戏曲中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丰富性则远胜于歌剧, 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超越的。

  (三) 生动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戏曲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其独特的性格, 如生性多疑的曹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武松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形象的身段表要来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在进行表现人物形象的表演中, 表演者不仅要做到身姿体态与所要表现的人物相仿, 更要在神情、神韵上追求一致。所以, 在演唱作品之前, 先要对故事情节以及所饰演的人物进行深入的了解, 细致地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如京剧传统剧目中的《空城计》, 在饰演诸葛亮时, 不仅要展现出他面对敌人重兵压境时的自信且闲情自若的样子, 更要通过肢体语言和语速的快慢将将其内心中的紧张表现出来。再如京剧剧目《武松打店》中, 不仅需要通过“飞脚”“耍罗帽”等技术性动作来展现武松的武艺超群, 也需要运用一些如“搓掌”“踱步”等细节上的动作来塑造一个英勇无畏、胆大细心的“活武松”形象。

  总之, 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细节的处理, 而在日常的表演中, 我们通常会忘记一些细节, 这就需要表演者在表演之后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客观地分析本次表演中的进步与不足, 并在日常的练习中多加注意, 有此积累的过程才能够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鲜明。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从戏曲表演艺术的起源出发, 分析论述了戏曲表演中身段与演唱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 身段表演在戏曲的起源之时, 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伴随着戏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并且, 随着戏曲的发展更加专业化, 现在很多的专业院校已将戏曲的演唱与表演进行了分离, 争相开设了戏曲身段的相关课程, 这也直接说明了身段表演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关于身段表演的方式与方法, 本文仅进行了简要介绍, 戏曲中每一个单项技巧都有着复杂多样的形式, 只有将这些琐碎的“点”练成“面”才能够将作品诠释得更加富有深度。笔者作为戏曲工作的从事者和爱好者, 将秉着戏曲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不断进行探索, 为戏曲的复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呼吁相关人士,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多进行对戏曲的研究与宣传, 让戏曲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能继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万凤姝.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
  [2]崇爱花.戏曲身段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J].大舞台, 2013 (02) :13-14.
  [3]王淑芳.身段在戏曲表演中的基本作用[J].魅力中国, 2010 (17) :225.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200111/170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