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社会工作方法在民办养老机构运营中的应用_工商管理
管理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方法在民办养老机构运营中的应用_工商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而且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老龄化,使老人老有所养,促进社会工作元素融入民办养老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人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民办,养老,机构,运营,中的,应用,工商管理

火影忍者 博人传,签字仪式主持词,砀山新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而且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老龄化,使老人“老有所养”,促进社会工作元素融入民办养老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和老年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展老年社会工作。

  一、民办养老机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民办养老机构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养老院的生活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二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三是养老机构的服务提供不够多元化,不能营造出愉悦的氛围。

  (一)生活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根据提供服务的层次,可将民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需求划分为底线型需求和发展型需求,前者是一种最低层次的需求,只能保障老人的温饱;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老人的更高层次或者个性化的需求。大多数的养老机构由于资金有限,住进去的老人虽然生活上有保障,但是,一些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却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医疗设施和老人康复训练设施。[1]大多数老人对饮食和卫生都比较满意,然而对医疗、娱乐和设施配备的满意度都比较低,这些说明了老人的底线型需求得到了满足,而发展型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二)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

  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年龄基本都集中于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年龄偏大,并且专业护理人员所占比例很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随着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几乎没有人员流失的情况,但是在招揽专业素质的护理人员上很有难度,特别是年轻人。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缺乏等原因,养老机构中的老人不能够得到差异化的照料,基本上只能享受无差别的护理照顾。

  (三)养老机构的服务提供不够多元化

  现如今的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服务不够多元化,老人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有些行动自如的老人,应该注意加强他们的需求服务。有些老人不愿意与言语功能不全的老人接触,可又找不到其他娱乐方式,整日闷在屋里看电视。长久下去,对这类老人的身心健康不利。有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护理人员除了帮助其换纸尿裤以外,在其他方面待遇与其他老年人完全一样。

  二、社工元素融入养老机构的必要性

  目前,民办养老机构中的大多数人对社会工作的概念还都很陌生,在养老机构中专业社会工作的开展相对薄弱。机构中对社会工作抱有两种错误的看法:一是否定了社会工作在民办养老机构中的作用;二是随着社会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又高估社会工作在机构中的作用和在机构中的价值。[2]

  首先, 为了让新入住的老人熟悉养老机构的新的生活,社会工作者应该在老人入住之后,为老人提供在入住后的适应情况的心理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还有老人的需求给予不同的老人以不同的处理方式,给予新入住的老人以新的社会支持。

  其次,根据我们采集的资料显示,很多老人在新入住养老机构时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不适应新的入住环境、缺乏社会交流、与室友不能和平共处等心理问题。然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对于有以上心理、情绪问题的老人,社会工作者应该及时地给予心理辅导。应先对老人的需要进行评估,然后制定方案,最后决定结案或者进行转介。帮助老人更快更好地融入养老机构的日常生活,帮助老人改善交往方式和生活规律,以使老人更好适应养老机构的新生活。

  同时,社工可以针对有共同需要的老人进行以小组工作知识为前提的小组工作,组织老人共同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读书小组、歌唱小组、曲艺小组、舞蹈小组等可以促进老人之间组成共同讨论、沟通的团队,让老人们恢复自信与自尊,彼此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克服困难,分享心得与体会,体会团队的力量,从而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

  最后,社工需要联系其他机构使其成为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充当组织者。社工也要建立义工管理的规范,包括:建立义工制度,培训指导义工与老人沟通的方法,此制度需要建立在能力评估之下。通过建立义工制度以形成社工与义工联动的机制。值得一提的是,整合社会资源来为老人提供义工的服务对于社工来说是一项不同于以往的工作。自愿帮助老人的个人或团体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养老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人们不再去一味地追求在家中养老,老年人开始向往自由并且独立自主的老年生活,儿女对老人也不再是“拴在身边”,养老机构内老人日常生活问题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养老机构仅仅为入住养老人提供的生活照顾和医疗康复服务已经是最基础的服务了,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关心老年人心理、行为等问题,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照顾、精神抚慰以及人际关系交往等全方位服务已逐渐成为衡量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面对现阶段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诸多问题,应将社工理念逐步融入到民办养老机构中,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来处理原有工作方法所无法涵盖的业务缺失。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最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受助人员的需要和感受,尽可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是现代社会应对复杂社会问题而形成的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活动。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养老机构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不仅能更好满足入住老人各个方面的不同需求,使其在尽快适应机构内生活的同时又能够享受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其生活只能比在进入机构之前更好,这才是养老机构不断追求的目标。民办养老机构融入了社会工作理念后,在应对养老服务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在促进社会友好和谐发展、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社工对于提高老人生活水平、解决老人问题、更新服务方式、扩展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扩大服务范围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民办养老机构配备社工非常必要。

  三、机构养老中社工元素的融入

  专业的社会工作对养老机构的介入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个案工作对养老机构的介入,二是小组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服务。

  (一)个案工作对养老机构的介入

  在民办养老机构中,主要对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进行服务。首先要确定服务对象,老人入住机构后,在有专业医疗证明其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基础上,专业工作人员还要对其病症程度进行评估,根据其生活的能力来制定服务方案,如护理方案、膳食方案以及生活方案,预测其需求,对特殊对象要有特殊的服务计划,并且预估可调动和整合的资源,尤其要注意确定服务对象的意愿,及时反馈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对服务计划及时做出改进。对于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的长期持续服务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体系才能满足其发展型需求,养老机构的服务工作还在日趋完善。

  (二)小组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服务

  这一工作方法广泛用于行动不便但是意识较清醒的老人。针对这一类老人,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护理人员的协调,在每天上午八点左右将有愿意参加活动的老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兴趣和学习兼并的集体活动,活动一般为护工人员和社工一起为老人读书读报,读实事新闻老人感兴趣的内容,让老人与社会充分连接,促进老人的大脑勤运转,预防老年痴呆;还有护工人员和老人们一起打扑克牌,使老人集中记忆力,善于思考;还有言语类接龙游戏,鼓励老人多交流,提高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使老人真正地享受到天伦之乐。

  四、促进社会工作元素融入机构养老的策略

  (一)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社工发展的政策

  我国政府为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老年人社会服务政策,并在各个方面采取措施使社会工作融入民办养老机构。要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相联系,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加快发展一批覆盖养老领域、专业服务能力强的社会工作人才,以投入到民办养老机构的使用中去。一是要为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提出政策支撑和财政支持。二是开发服务岗位,抓好民办养老机构中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进一步落实民政部和人力资源保障部制定的岗位设置政策。三是强化服务成效,把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作为衡量社会工作服务成效的根本标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运用,健全评估机制,研究制定可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探索第三方评估。

  (二)养老机构应加强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首先,从民办养老机构方面来说,虽然民办的养老机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社会支持、活动开展较少、工作人员不专业等。但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我们可以开展老年人小组工作手法。小组工作是透过有意图性的小组经验来提高个人的社会运作功能,使老年人更好地处理个人问题。老人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小组,协助老人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以便更好地面对他们的晚年生活;开展大型活动,比如:策划老年人的活动比赛、举办有关老人问题的研讨会、出版院方刊物等等;社区教育及宣传工作。在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中,老年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就如何消除老年歧视,向社区澄清错误的老年标签,推广老年照顾的经验,以及鼓励社区支持民办养老机构;义工招募及培训工作,这也是社会工作在介入民办养老机构服务的一个重点。

  (三)学校应加快发展社会工作本科教育

  学校方面应该加快发展社会工作本科教育。加大社会工作本科人才培育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鼓励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老年社会工作;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民办养老机构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教育合作,通过互派师生、交流研讨等形式,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优秀课程和教材,结合国内外民办养老服务的实例,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力加强民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重点依托相关职业院校、开放大学和本科院校,积极开展民办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民办养老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从事民办养老服务事业的热情。采取学校与城乡社区对口服务等形式,组织学生关爱、扶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

 

参考文献:
[本文转自wWw.dYLw.nEt 第—论文网代写经济学论文]

[1] 赵佳寅.民办养老机构运营的困境与对策[J]. 社会科学战线,2016(1):267.

[2] 苏晖涵.浅谈养老机构配备社会工作者的必要性[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论文,2011(5).

[3] 朱步楼.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唯实,2007(10):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