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完善我国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基于稀土资源税视角的研究_工商管理
管理毕业论文

完善我国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基于稀土资源税视角的研究_工商管理

摘要:章和杰 李璐 我国拥有全球42.3%的稀土矿储量和全球84.7%的稀土矿产量(根据大宗有色网〈http://www.cbcie.com〉2015年数据计算得出),稀土消费量和出口量位居全球首位。然而,我国在稀土交易中没有定价权,巨大的市场优势并没有带来应有的经济收益。更为严
关键词:完善,我国,稀土,采掘,加工,交易,定价,机制,促进,人民币

海阳市,露得清清滢调理水,新世界海盗秘籍

章和杰 李璐

我国拥有全球42.3%的稀土矿储量和全球84.7%的稀土矿产量(根据大宗有色网〈http://www.cbcie.com〉2015年数据计算得出),稀土消费量和出口量位居全球首位。然而,我国在稀土交易中没有定价权,巨大的市场优势并没有带来应有的经济收益。更为严重的是,2014年8月7日,我国在WTO稀土争端案终裁败诉。这意味着必须从采掘、加工、交易三个环节完善稀土定价机制,改革稀土资源税,用市场和法律手段提高稀土价格。

一、完善我国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的理论分析

(一)稀土定价公式的修正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李国平等(2004)、曾先峰等(2012)提出了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定价公式:[1][2]

P=B+C+D+E (1)

其中,C为生产成本,B为正常利润,D为使用者成本,E为环境外部成本。该公式被普遍认可,但其中使用者成本和环境外部成本的核算是一大难题。

曾先峰等(2012)使用完全成本法进行倒推,对碳酸稀土的理论价格进行了估算,指出了出口价格与理论价格的差距,为当时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2]但这种仅仅依靠交易环节提升稀土价格的理论和政策已不可行。因此,将稀土定价机制改革视角拓展至采掘和加工环节,改革现有稀土资源税和稀土环境税,创设稀土生态修复税,通过市场和法律手段来实现稀土价值的回归。

在此基础上对公式(1)进行修正,用代表稀土资源的天然价值、战略价值、耗竭补偿价值、代际补偿价值的稀土资源税(TR)代替D,用代表稀土加工过程中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成本的稀土环境税(TEN)和代表稀土采掘过程中生态破坏和生态修复成本的稀土生态修复税(TEC)代替E,得到新的稀土定价公式:

P=C+B+kTR+mTEN+nTEC (2)

其中,k、m、n分别为稀土资源税、稀土环境税和稀土生态修复税的价格传递修正系数。价格传递修正系数的产生,是指因政府参与干扰定价、稀土产品存在一定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原因,导致税收成本不能完全传递到最终价格而产生的偏差率。k、m、n取值介于0—1:若完全传递,则为1;若完全不传递,则为0。

公式中的稀土环境税(TEN)与国内目前拟提出的环境税不同,后者仅为排污费的平移,主要包含“三废”和噪声税等。而本研究重新定义的稀土环境税是:根据稀土加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完全恢复环境所需成本而征收的税种,在稀土加工环节征收,目的是为了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稀土生态修复税(TEC),则是在世界范围内首先提出的一个新税种:是针对稀土采掘过程中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而征收的税种,税收用于矿山复垦等工作,从而达到修复生态系统的目的。稀土资源税(TR)在国内存在已久,但旧的稀土资源税征收方式和税额均不科学,因此对稀土资源税的征收方式和征收标准进了改革设计,重新定义了稀土资源税。

(二)新稀土资源税的定义和征收标准

新稀土资源税的定义:稀土资源税(TR)是以稀土资源的采掘、加工和交易为征税对象所课征的一种税,目的是维护稀土资源的合理开采。新旧稀土资源税的征收标准比较如表1所示。

(注:从价计征以销售额为基准,参考国外权利金普遍水平,将我国稀土矿产资源补偿费提高至6%—8%(轻稀土为6%,中重稀土为8%)后并入资源税得到新资源税采掘环节的征收标准;加工环节按资源利用率高低分不同标准征收,若没有浪费,则不征收;若100%浪费,则征税率为100%;交易环节设轻稀土适用税率1%,中重稀土2%,以维护稀土资源的合理开采。数据来源为章和杰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ZD123〉阶段性成果报告)

二、完善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在重稀土元素中,氧化钇(化学式:Y2O3)是重要的磁性材料和军工用料,因而选择氧化钇作为重稀土代表产品,对2008-2015年氧化钇的出口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析了稀土资源税视角下,新的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对其出口价格和金额的影响,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一)对氧化钇出口价格的影响

以稀土资源税为研究视角,需对公式(2)进行修正,假设稀土定价机制改革前后,生产相同产量的氧化钇,其生产成本C、正常利润B、稀土环境税(TEN)和稀土生态修复税(TEC)不变,可得改革后的氧化钇出口价格:

P′=CO+BO+kT′R+mTENO+nTECO (3)

其中,T′R为改革后的稀土资源税。

改革前的氧化钇出口价格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5年5月之前,稀土资源税实施从量计征或干脆不征收(1993年之前),仅在采掘阶段征收,且与价格脱钩,再加上政府干涉定价、出口退税等政策影响,税负水平严重偏低。可以认为,稀土资源税没有通过税收成本传递到最终价格,即k=0。此阶段氧化钇出口价格的公式:

P=CO+BO+mTENO+nTECO,t1 (4)

其中,t1代表适用时间段是2015年5月之前。第二阶段为2015年5月开始实施从价计征至今,与本研究提出的改革方案在从价计征方面相似,即资源税与价格挂钩,对最终价格的影响明显,所以可用公式表示:

P=CO+BO+kTR+mTENO+nTECO,t2 (5)

其中,t2代表适用时间段是2015年5月至今。

由公式(3)、(4)、(5)可得:

其中,P的值为出口均价(出口价格均由出口均价代表),可由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金额与出口量计算得出。为方便研究,假设稀土定价实现完全市场化,且稀土资源税完全传递到最终价格,即k=1。这里的t′R,是指按改革后方案生产1单位(kg)氧化钇的稀土资源税。因改革后的稀土资源税以销售额为基准从价计征,氧化钇作为重稀土产品,其适用税率t′取37%,即采掘环节35%、交易环节2%、加工环节为0(为方便研究,假设加工环节无浪费)。所以,t′R=P′×t′=0.37P′;而TR则是指改革前生产1单位(kg)氧化钇的稀土资源税。

2015年5月至今以销售额为基准从价计征,适用税率t为27%。所以,TR=P×t=0.27P。将T′R和TR代入公式(6)计算可得:

由公式(7)和海关总署相关公布数据,即可计算出氧化钇2008—2015年依据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可达到的出口价格,如表2所示。

(注:为了排除汇率变动的影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以2016年9月25日数据为基准,即1美元=6.6690元人民币元。依据中国海关总署〈www.customs.gov.cn〉相关数据整理计算)为了直观地看出出口均价变化,基于表2制作图1。

从表2、图1可看出:2008—2010年的氧化钇出口价格小幅波动,时涨时落,总体偏低;2011年的氧化钇出口价格大幅增长;2011—2015年氧化钇的价格又逐年下降。主要是因为稀土市场供大于求,且稀土走私严重;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稀土“打黑”专项行动,而且颁布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再加上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和国内大型稀土出口企业的炒作,使氧化钇最终价格有了较大提高,但这样的调控措施对稀土价格的提升并不稳定。所以,2012年开始稀土价格又大幅下降,并逐年递减。同时还可看出,进行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改革后,新的氧化钇出口价格明显高于原出口价格(原出口均价为17.27万元/吨,新的出口价格均值为27.28万元/吨,提高了58%)。

(二)对氧化钇出口金额的影响

稀土资源税视角下,完善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是通过人民币定价稀土出口产品来实现的,其影响力的大小与稀土出口总金额有关。仍以氧化钇为例,分析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改革对氧化钇出口金额的影响。基于表2制作图2:

由表2、图2可看出,进行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改革后,氧化钇出口金额明显高于原出口金额(原总出口金额为249229.12万元,新的总出口金额为392976.97万元,是原来的1.58倍)。此外,2011年出口量为1340.92万元,远低于2010年的2369.71万元,但出口金额远高于2010年,提高了139.70%。可看出价格对最终出口金额的影响很大。

(三)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1.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和实现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使用,行使货币基本职能,成为主要的贸易计价货币、金融交易货币以政府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3]章和杰(2012)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思路是,先“经常账户”,后“资本账户”,最根本的是商品定价权,尤其是大宗商品或虽非大宗但属战略性资源商品的定价权,使人民币成为充当资源价格的定价货币。[4]

2.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既能“走出去”,又能“流回来”

(1)通过人民币购买境外货物和服务,使人民币流出境外,实现经常项目逆差,此外改用人民币作为对外援助币种也可使人民币“走出去”。[5]

(2)通过境外将其所积累的人民币购买我国的稀土产品、对我国进行投资、购买中国政府的债务(通过中国政府发行的债券等)和我国提供的服务等,回流中国,实现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从而实现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3.完善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定价机制

以氧化钇为例即可看出完善后的稀土定价机制,对稀土出口价格和金额影响明显。通过在我国用人民币定价稀土采掘、加工和交易,并逐渐主导全球稀土交易价格,加速人民币回流,是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和关键一环。

三、结论

稀土是我国唯一具有优势实现人民币定价的战略性资源,在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效用上,不亚于美元定价石油、英镑定价煤炭。[4]然而,以我国目前的稀土产业状况和贸易现状是无力实现的。必须从稀土采掘、加工、交易3个环节完善稀土定价机制,改革稀土资源税,从源头上遏制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升稀土价格,逐步取得全球稀土定价权,用人民币定价稀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