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浅谈绿色和谐理念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策略_工商管理
管理毕业论文

浅谈绿色和谐理念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策略_工商管理

摘要:【摘 要】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和谐,是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在县域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过度开发等现象,这不但在短时间内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
关键词:浅谈,绿色,和谐,理念,县域,经济发展,策略,工商管理,

羞辱尤娜小游戏,给孩子的一封信,wps2002下载

 【摘 要】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和谐,是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在县域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过度开发等现象,这不但在短时间内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更对县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因此,将绿色和谐理念引入县域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制定环保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县域经济发展策略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将就此提出一些构想、思路和实施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县域经济;绿色和谐 
  作为我国经济的处理构成部分,县域经济具备城乡结合的特点,是一个基本功能健全的组合体。县域经济为推动建立绿色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更能为处理“三农”问题、加快城乡共同发展提供阵营。所以,县域经济和我国正大力开展的新农村建设问题相辅相成,和达到绿色和谐的最终追求息息相关。换句话来说,无论是在思想基础的形成中还是实践活动的探索中,绿色和谐这一思想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这些层面和问题上,县域经济主管部门的作用更不容小觑。简单来说,第一,县域经济主管部门为新农村建设所起到的统筹管理和主管能动作用相当重要,县区推进新农建设的理念与效果怎样,主要在于县域经济主管部门相关工作是否做得到位。第二,绿色和谐的理念是否真正确凿和作用下去,也和县域经济主管部门的工作思想和工作成效密不可分。 
  一、增强绿色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作为打大自然中进化而来的社会主体,和大自然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3个阶段:人与自然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人和自然关系紧张相互对立、人为打造人与自然间的平衡。从第一个阶段到第3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正是人类积极主动地对大自然实施干涉和改善,创建越来越好的既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条件的宜居环境、又能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自然。是人类在和自然相互统一到相互对立再到相互统一过程的最终回归。符合马克思在“主客体统一”的哲学境界。这更是从否定到否定的转变。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尽力改善人和自然这种对立关系、尽力减短人和自然的对立时间,不仅是我国把科学发展观深入到实处的重要部分,更是政府当仁不让的使命与担当。因而,我们要在各个经济不发达的区域更加深入推进对地方领导班子和群众对于绿色和谐理念的培养,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扩大成本,扎实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开发生态经济及文化领域,大力推动人与自然深层次和谐相处。 
  二、渗透绿色理念,环境治理与县域产业协调发展 
  绿色和谐理念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既要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又要实现经济总量上的增长和产业结构上的优化,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绿色和谐理念渗透到县域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强化生态农业建设。政府应在找准县域经济中农业发展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知识、技术,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利用绿色、科学的方式和技术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活动,并加强生态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的全程监控和执法检查,用标准化、产业化拓展市场;2.优化县域工业发展模式。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扶持龙头型、高档品精深加工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引导传统、重工业企业革新技术、强化管理,以节约资源、减少排污;3.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应做好以下几项保障性工作,为县域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尤其是着力解决农村排污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厕所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清理土堆、柴堆、石堆、粪堆、垃圾堆工作,治理乡村环境脏乱差;其次,按国家要求和当地生态环境条件严格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强化植被保护,注意涵养水土资源,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使之反哺县域生态建设;4.要强化对欠发达村较为落后的青少年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引导他们进行非农就要练就生存的本领。例如到城镇企业谋职等,以转移欠发达落后村的人口和环境压力,同时增加农村青少年经济收入,为未来县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积累实力。 
  三、强化政府引导,分类推进城乡经济建设 
  欠发达地区往往地域跨度较大,县域经济建设的基础、条件、资源、现状和未来趋势等均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和谐、可持续的县域经济发展,就要充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推进城乡经济建设。因此,应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在县域经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使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针对性的县域经济建设策略。但无论什么样的发展条件,无论哪种发展模式,总体上都必须坚持环境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建设特色产业的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新农村、居住条件的新农村、民风民俗的新农村、生态环境的新农村。 
  具体来说,县域经济建设中可按照以下方法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首先,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政府应使其发挥辐射作用,在扶持其优先发展起来的同时,促进其临近村落与其的沟通,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带动周围村落共同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其次,对于各方面发展条件一般的农村,应深入挖掘其自然资源、农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最后,对那些生态脆弱、土地生产率低下的偏远山区,应实行“多予不取”的政策,增加其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投资,实施精准扶持使其尽快脱贫。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将绿色和谐理念引入县域经济规划与发展中,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与经济主管单位,应在充分认识绿色和谐理念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使之与县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有机结合,通过转变消费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环境建设等策略实现县域经济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芹.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叶敏弦.县域绿色经济差异化发展研究[D].附件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3]唐桂敏.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