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管理论文 > >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机制与途径_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机制与途径_旅游产业论文

摘要: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它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
关键词: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机制,途径,旅游产业,论文

俄罗斯卫星,密集恐惧症候群测试图,什邡租房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它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历来是我国文化地理学、建筑学和美术学等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2012年,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传统村落的全面调查,并建立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形成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遗产三大保护体系,这是我国在文化建设上迈出的重大一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我国传统村落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人地关系危机。与我国城市人居环境一样,蕴含着丰富地域文化基因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也日趋恶化,体现在人居空间更新改造中的空间冲突和无序开发、传统社区文化的日渐衰微和传承断层、聚落生态环境的建设性破坏和历史风貌的日益肢解等方面。严峻的建筑景观破坏、文化基因流失、聚落空间冲突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促使人们广泛关注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转型发展。

因此,如何科学地对待和认知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更新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探索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寻求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的适宜模式,已经成为包括地理科学在内的各学科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关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顺应国家民生战略的又一亮点,既是全面贯彻实施《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的具体体现,对促进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一般地理特征的人居环境在形成历史、社会结构、文化价值和演进规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仍有诸多重要的理论与方法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是自然经济时期人类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自然环境达到整体协调而呈现出的一种“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系统,如何对它进行系统解构和量化表征?如何确定传统村落人居系统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是自下而上建设的,具有自组织系统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自组织演化的图景如何?转型期传统村落人居系统自组织更新与他组织建设如何实现辩证统一?如何优化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自组织路径?等等。可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领域依然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其中,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创新路径等问题,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语境下,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如何从量化实证与经验推断相结合、微观刻画与宏观描述相结合、现象表征与规律总结相结合的角度,构建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分析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科学意义。但是,多年来,由于视角的局限、数据的缺乏和方法的约束,上述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学者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村落的多元化价值和人居环境的现代性意义,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是我国传统村落相关研究的主力军,他们更注重传统村落建筑形态的演变与保护、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营建的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传统村落人居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和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的现代技术应用等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者分析了传统村落家族文化现代化变迁的路径以及村落精英结构变迁的过程与影响,部分学者试图从传统村落的建筑变迁中探索乡村社会变迁的过程,并通过内源性村落公共空间的营造与外源性政治空间的嵌入交融互构,达到有效治理乡村的目的;地理学及其他学科研究了传统村落人居空间形态与不同使用者的空间认知的关系,探讨了居民对于因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村落影响的感知以及对未来旅游发展的期待,并对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利用的模式和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以上研究都显示了传统村落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空间。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国地理学介入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的实践检验尤显不足,难以适应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本人认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实质上是多维目标的统一,地域空间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实质上反映了传统村落居民从物理空间需求向生活质量需求的转型、从单纯的聚落环境治理需求向多元的生态服务功能需求转向、从单一的传统文化传承需求向多元的文化融合发展需求转型。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可从自组织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视角介入,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与国家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联系,研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优化途径。

首先,需要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可看作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系统的成长与演化主要靠系统内部与外界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并受到内外各种动力的相互作用。

2 .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三个维度。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变迁过程,必须从空间形态变化、生态环境演变和社会文化变迁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识别和评价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程度。

3.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过程是生态—地理过程和社会—文化过程的统一。市场的推动和城乡统筹理念的贯彻实施使传统村落居民获得了相对自由的行为空间,传统村落人居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开始兴起,随之而来的旅游客流、资金流、能量流和文化流开始向传统村落扩撒,对传统村落聚落环境、空间结构和传统文化等均造成极大的影响。

其次,自组织演变和他组织介入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内在机制。本人认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可以从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两个维度考察。[http://www.001lunwen.com/help/48915.html 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1 . 内生动力就是传统村落人居系统的自组织演化。传统村落人居系统具有自组织系统的特征,即具有系统的开放性、非线性和非稳定性。需要重点考察人居系统自组织演化的行为主体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环境资源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和冲击。随着传统村落与外界存在着频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传统村落居民的空间行为、利益诉求和人地关系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人居系统开放性维持的阈值点时,原有的传统村落人居系统结构将发生变化,从无序向有序或向新的有序转变,这种从混沌到有序的秩序性跃升过程和人居效应应该是关注的重要内容。

2 . 外生动力就是传统村落人居系统的他组织介入。他组织介入不是人居系统自身产生的、自主的过程,而是被外部动力驱动的组织过程。由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能够将技术、商业、创造和文化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所以,逐步成为政府政策设计的一种重要依据。

因此,需要重点考察政府作为他组织演化的动力主体行为及产生的人居效应。与此同时,需要在实地调查和现代空间技术(RSGIS)支撑下,以自组织演化和他组织介入为变量构建一个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理论模型,并进行模拟分析。从纵向上探析内外双重动力驱动下的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新时期传统村落人居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从横向上分析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模式,为传统村落的适宜性营建提供可供借鉴的实践参数。

最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需要从自组织与他组织行为主体的协调机制、聚落空间形态的控制规划、生态环境的质量监控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等支持机制,建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自组织创新路径。宏观上,根据区域内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程度,判断和预测其总体发展趋势,提出基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引导政策;微观上,根据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态势,提出基于农户空间行为的空间整合对策和行为实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