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文学论文 > > 网络小说《如懿传》与电视剧的二次创作
当代文学论文

网络小说《如懿传》与电视剧的二次创作

摘要:从我国第一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 电视剧就与网络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往电视剧的改编题材多来自于传统的小说、戏剧等作品。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从网络小说中寻找改编素材, 通过二次创作, 将平面的
关键词:网络小说,如懿传,电视,剧的,二次,创作,我国,第一部,网络

天津试管婴儿费用,湛江中考录取分数线,荒川洋子

摘要

  从我国第一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 电视剧就与网络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往电视剧的改编题材多来自于传统的小说、戏剧等作品。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从网络小说中寻找改编素材, 通过二次创作, 将平面的静止文字语言转换为立体的运动的镜头语言, 并获得成功, 比如网络小说《后宫·如懿传》, 2012年在网络上一连载就引起了广泛关注。2016年, 电视剧《如懿传》由汪俊执导, 流潋紫担任编剧, 周迅、霍建华领衔主演, 2018年8月20日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 截止10月份, 收视率已经突破三十亿。不能不说电视剧《如懿传》是一次成功的创作、改编。

网络小说《如懿传》与电视剧的二次创作

  一、网络小说的优势和劣势

  网络小说, 是指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小说, 多为原创、连载。为了适应网络的“碎片化”“快餐化”等阅读需求, 与传统的小说不同, 网络小说往往一开始就要吸引读者眼球, 有着比传统小说更激烈的矛盾冲突, 更高低起伏的情节走向。网络小说的优势在于其数量庞大、题材丰富, 比如科幻、武侠、穿越、后宫、玄幻等。相比于传统小说, 网络小说有着更大的受众人群, 网络小说既可以满足不同读者对各类作品的“猎奇心理”, 也可以依托网络平台的便捷性, 与读者及时“互动”, 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创作者的思路。也正因此, 许多影视公司、影视导演把目光投向了网络小说。“好的剧情才能吸引众多观众, 而要有好剧情就必须先有好剧本”[1]。可以说网络小说为编剧改编剧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编剧们可以通过改编不同种类的网络小说, 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但是, 网络小说的劣势也极其明显。门槛低, 写作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网络小说缺少内涵, 幼稚、甚至粗制滥造;由于存在的时间过短, 相较于传统小说, 还极不成熟;大多数网络作家历史文化功底与文学修养不够, 存在赶工或粗制滥造的现象;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无须审查就可以发表, 一些网络小说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 走向了“商品化”“低俗化”, 使作品失去了文学的意义;即便是一些优秀的作品, 也存在构思不严谨, 细节欠考究, 错误比较多, 甚至存在抄袭等现象。

  二、网络小说与电视剧的二次创作

  “二次创作 (re-creation, 又称再创作) 是指使用了已存在着作物的文字、图像、影片、音乐或其他艺术作品。而这些作品则称为二次创作物 (Derivative work) ”[2]。编剧们将网络小说改编成为电视剧, 就是对网络小说的二次创作。“二次创作并非抄袭现存作品, 也不是剽窃别人的创意当成自己的作品, 而是明显地, 甚至刻意地, 以某一或某些作品为焦点, 将它重新演绎出别的意义, 瓦解原来的脉络、系统, 以创出新的抒发, 甚至颠覆。”[3]由此可见, 电视剧对网络小说的二次创作, 不但能够吸取网络小说的优势, 还能够利用电视剧的优势弥补小说的劣势, 电视剧可以依托自身的审核制度, 为网络小说的内容进行把关, 过滤掉网络小说中存在的过度“商品化”“低俗化”内容。电视剧还可以依托其强大的制作团队分析网络小说中的故事结构、人物心态、历史背景来弥补网络小说构思不严谨, 细节欠考究等问题。电视剧对于网络小说的二次创作, 可以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电视剧对网络小说的二次创作可以细分为:对故事人物的二次创作, 对叙事结构的二次创作以及视听语言的改编。笔者以《如懿传》为例, 来从这三个方面, 进行具体分析。

  (一) 人物的二次创作

  电视剧里的主要角色在小说的基础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二次创作, 如乌拉那拉·如懿、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等主角, 也有魏嬿婉 (令妃) 这样的次主角。

  先说乌拉那拉·如懿。原着小说中的如懿, 聪明、伶俐又懂事, 因其心高气傲不愿做三阿哥的侍妾, 受皇后之托被雍正皇指婚给了四阿哥弘历做侧福晋。如懿是在进入王府之后, 才跟弘历慢慢建立起感情的。而在电视剧中, 如懿年少时就与弘历青梅竹马, 在如懿入宫后屡受磋磨, 虽懂得了谋略与手段, 但始终不改倔强与真情。明知后宫难得弘历的真心, 仍渴望夫妻间的尊重与信任。她得到了弘历的珍重扶持, 一路由冷宫走至继后。改编后如懿这个角色是悲剧的, 而且从故事的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如懿希望的爱情是一生一世, 对一人长相厮守, 这个美好的愿望对于封建社会的女性来说是一种奢侈, 偏偏这种奢望是她一生的希冀。在无数次失望后, 她依然保持着对弘历的期望, 这种对心爱之人百分百相信的依附, 也注定了如懿悲情的未来。这样的改编让观众感叹如懿悲惨结局的同时, 也让观众了解到在皇权之下, 如懿不过是后宫争斗的牺牲品, 她输给的是自己最爱的人。

  再来看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原着小说中的弘历是个疑心很重、权利欲极强, 为了前程不择手段, 甚至可以牺牲一切人, 为了自己的前程, 他绝不会违背雍正和熹贵妃的意思。但在电视剧中, 弘历年少时期就和如懿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当雍正皇因为乌拉那拉氏皇后的过错迁怒于如懿时, 弘历冒着风险去求父皇赐婚, 还要让如懿做嫡福晋。也就是说, 电视剧中弘历的婚姻大事都是他自己主动争取来的, 这里的弘历变成了一个纯情而又有爱的人。为了沿袭这一改动, 电视剧后来的剧情中有很多细节都做了相应的改编, 把弘历对如懿的好全部都展现出来。电视剧中弘历放弃富察氏让如懿做嫡福晋, 依照弘历的性格和当时的处境, 他更应该迎娶对自己将来发展帮助最大的富察氏。冒着风险求父皇赐婚, 还要让如懿做嫡福晋, 可以看出弘历对如懿的爱很深很真。这样的改编, 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有血有肉的帝王。

  接下来看魏嬿婉 (令妃) 。在小说中, 如懿和弘历断发决裂后, 如懿被弘历抛弃彻底失宠, 后宫成了令妃的天下。此时的令妃在宫中飞扬跋扈, 耀武扬威, 如懿则是万念俱灰, 挥刀自尽并且嫁祸令妃。后来弘历才得知令妃所做的坏事, 暗中赐给令妃一碗毒汤。电视剧则在令妃的结局上做了改动, 如懿去世后, 令妃做的种种错事被海兰等人在皇上面前揭发出来, 令妃遭到了严厉的处罚, 皇上命人折磨虐待令妃, 把令妃折磨得像是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后来, 乾隆赐了令妃一碗毒药, 并且让李玉告诉令妃, 如果想保她的孩子平安, 就喝下毒药。对照小说可以看出, 令妃的结局改动很大, 原着小说中令妃并没有受到这样的折磨, 就连赐死都是皇上在暗中进行。电视剧之所以这样改编, 首先是为了加深人物的冲突, 其次是为了照顾观众的心理, 如果坏人没有恶报, 这样的结局会让观众寒心。电视剧对上述人物进行的改编更加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发展逻辑。

  (二) 叙事结构的二次创作

  阅读网络小说是一个调动读者想象力的过程, 观看电视剧则是通过画面、声音吸引人们的感官, 两种艺术形式上在表现上是有差异的, 即使是在讲述同一故事, 观察点不同, 呈现的艺术表达也不同。在对网络小说的二次创作中, 编剧们更应该处理好叙事的结构问题。“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 或者说, 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4]小说与电视剧的视角不同, 叙述同一事件就会出现不同的面貌。在小说改编电视剧的二次创作中, 需要根据剧情进行视角的转变。电视剧作为一种叙事艺术, 都是以“故事”为叙事核心的。在影视剧中, 场景、环境、背景等等一系列都是为丰满故事而服务的, 一部好的电视剧的魅力和吸人眼球的高潮点, 也需要依托有灵魂的故事进行展示和演绎。

  网络小说叙述更加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 为缩短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最大限度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有的小说采取限制性叙事视角, 即只让读者了解叙述主体在场发生的事, 一旦离开了叙述主体的视线, 故事就只能是一种推测和判断了。这种叙述方式的好处是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留下想象的空间, 但是缺点却是给读者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增加了难度。

  《后宫·如懿传》小说中采取的是以单线叙述为主, 多条线索为辅, 而电视剧中则是多条线索同时进行, 无论是如懿的爱恨情仇, 还是家国大事都可以作为第二条副线, 扩大了整体环境的认知度, 让观众产生一种代入感, 而在小说中的代入感就没有那么强。

  在整部电视剧中, 最重大的情节叙述改编莫过于电视剧的开篇与结局的改编。电视剧中弘历和如懿从小就认识, 两小无猜, 弘历与如懿的婚姻大事是弘历自己争取的, 小说中弘历的婚姻大事是雍正指派的, 如懿在开始时候并不喜欢弘历, 是后期培养出的感情。电视剧之所以这样改编, 是为了让这个帝王变得更加丰满, 同时也为如懿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同样《如懿传》在结尾叙事情节也做出了相应的改编。小说中, 令妃的死不是如懿造成的, 而是在海兰和一些嫔妃的帮助下, 经过十年的努力, 多方收集证据才完成的。在最后两集中, 从永琪的死入手, 设局并最终策反了春婵, 接回了左禄, 让令妃在皇帝面前原形毕露。这样的结局设计就是为了大快人心。如果结局和小说中一模一样的话, 如懿死后, 令妃还活着, 海兰为了报仇费尽千辛万苦, 这样结局会让观众感到痛心。观众看到这样的结局, 内心压抑许久的悲痛得以释放, 同时也会感叹如懿的命运, 弘历对如懿的误解和歉意, 终将化为弘历心中无法解开的心结。

  (三) 视听语言的设计

  小说改编成为电视剧,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素——视听设计, 也就是将小说的文字语言改编视听语言。视听语言, 即用画面和声音进行描写叙事, 用蒙太奇剪接来展现情节。小说是通过文本语言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的, 读者通过阅读作品想象出相应的画面;视听语言是用形象、声音符号构成的一种由画面、声音、镜头、光线、色彩、剪辑等内容有机组织构成的表意系统。视听语言与文字语言相比, 其具有更加直观、感性以及与现实世界直接相连的特点。

  小说《后宫·如懿传》里的每个人物, 如如懿、乾隆等人的性格, 就是运用镜头下的表演、造型、光线、道具等艺术手段, 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很好的挖掘出来, 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作为一部清宫戏, 造型设计在整个电视剧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懿传》所处的故事背景是在乾隆时期, 服装的花纹都是手工绣上去的, 为了更加贴近历史, 剧中大量的服装多半用人工刺绣。每一位娘娘的服饰花纹又都是完全不同的。剧组不仅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 更为每一个角色打造属于自己的服饰, 比如在历史上富察皇后以朴素为主, 所以在剧中饰演富察皇后的董洁, 妆容和服饰都比较平淡素雅, 高贵妃则是向来高贵, 所以剧中高贵妃的服装也相对华美艳丽。在饰品方面, 《如懿传》采用的是一耳三钳的耳饰佩戴方法, 这是康乾时期中最流行的佩戴方式, 在胸前佩戴的朝珠与手串也是根据史料仿制的, 做工和细节都十分精致考究。

  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视听语言, 演员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周迅所饰演的如懿, 虽然在开播时让44岁的周迅来演只有十几岁的如懿被观众诟病, 但是周迅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将如懿的不同阶段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入宫与弘历的相亲相爱, 到被打入冷宫的低谷, 到再次得宠成为继后主持大局, 以至于到最后的“断发”决裂, 这些性格上的变化都让周迅刻画得十分到位。剧中的另一角色就是嚣张跋扈的令妃, 其扮演者李纯, 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为人心狠手辣, 为求目的不择一切手段的令妃, 观众看完后将其恨之入骨。另一个印象较深的就是性格温婉与如懿一生交好的海兰。海兰的扮演者张钧甯, 在剧中一直都担任女主的好姐妹、为如懿扫清障碍的角色, 海兰的人物选择也符合剧情的人物设计。

  在道具和镜头方面, 《如懿传》中无论是寝宫中的红木家具, 还是走廊上的花饰和花灯, 都是根据史料仿制而来。剧中的饭菜也是由专业厨师团队制作, 这些菜品不仅本身讲究, 就连摆盘都经过了斟酌。在镜头设计上, 剧组多用对称构图, 这种拍摄手法不但能使片中色彩、影调、结构都和谐统一, 而且还能给观众带来一种“庄重”感。这种拍摄风格是符合清代帝王家那种威严庄重的气氛的。由此可见, 一部好的电视剧, 不但要在叙事上有出色的二次创作, 而且在道具、服装以及镜头上都也要完美还原历史, 让视听语言的二次创作更加服务剧情本身。

  随着《如懿传》的热播, 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公司把制作题材投向了网络小说, 将这些好的题材、好的故事改编成为优秀的电视剧, 二次创作尤为重要。二次创作可以依托电视剧综合艺术的优势, 将文字语言转变为镜头语言, 把想象中的故事再现为直观的“现实”故事, 给观众丰富的感官体验。小说到影视剧的二次创作,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 就是既要契合影视媒介的特质, 其主题、情节等也要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在呈现与小说基本相同的精神与价值的同时, 让视觉艺术完美呈现, 这就是影视剧二次创作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存宽.《浅析历史小说对历史的重新想象——以流潋紫<后宫如懿传>为例》, 鸭绿江 (下半月版) , 2014 (08) .
  [2]石立燕.《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琅琊榜>为例》.青年记者, 2018 (03) .
  [3]黄国玲.《网络小说到热门电影的嬗变——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二次创作》.东南传播, 2013 (08) .
  [4]张劲雨.《以<甄嬛传>为例分析网络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文学教育, 2018 (05) .
  [5]张颖.《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叙事转换——以<花千骨>为例》.中国文艺家, 2017 (03) .
  [6]张丹旭.《从小说影视化浅析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的异同——以<鬼吹灯>的影视改编作品为例》.北方文学, 2016 (13)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