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服装心理学论文(研究热点6篇)
音乐学毕业论文

服装心理学论文(研究热点6篇)

摘要:服装心理学论文主要是研究人对服装衣着的产生、演变过程中心理活动,本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几篇 服装心理学论文 ,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和研究的课题,一起来学习一下别人的经验。 服装心理学论文研究热点6篇之第一篇:服装心理学视阈下的服装情感表达研究 摘
关键词:服装,心理学,论文,研究,热点,6篇,

架空隔热板,搞笑gif,杨鲁豫的第一任妻子

  服装心理学论文主要是研究人对服装衣着的产生、演变过程中心理活动,本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几篇服装心理学论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和研究的课题,一起来学习一下别人的经验。

服装心理学论文研究热点6篇之第一篇:服装心理学视阈下的服装情感表达研究

  摘要:在当代社会, 经济社会和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服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从服装设计到服装消费、着装各个环节都与人们的服装心理息息相关。服装情感作为服装心理的一部分, 表达着设计师的审美感受及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本文通过对服装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并探究服装情感与服装心理的关系, 从服装与色彩、服装与职业、服装与场合三个层面来阐明如何依据服装心理学更好地进行服装情感表达。

  关键词:服装心理; 情感因素; 服装情感表达;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日益飞速发展,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 表现在服装设计上, 即服装设计中情感因素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 服装设计要将消费者心理和审美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内。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必须将消费者心理, 审美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另一方面, 服装设计师还要对所设计的服装投入丰富的情感色彩。

服装心理学

  情感是心理学用词, 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 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 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也就是说, 情感是人的主观感受和主观体验, 以服装为载体的情感表达即通过服装来表达人们的感受, 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基于此, 下面将从服装心理学的视角对服装情感表达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关于服装心理学

  俗话说:"人靠衣装, 马靠鞍".因此, 服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与人初次见面时, 即可通过着装了解一些基本信息, 如职业、性格、品味等。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们的着装行为均为心理或是某种情感的反映。

  (一) 服装心理学的概念

  服装心理学是应用科学中的一门, 它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各种艺术密切相关。服装心理学, 除了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状况, 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在当前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人们希望通过美丽、有品质的衣服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品味。因此, 心理学家和设计师为促进服装心理研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制度和方法。

  (二) 服装心理学的实践应用

  通过对服装心理学的学习, 可以了解穿衣的心理动机和服装美学的心理基础, 增强服装行为中的自主性, 减少盲目性。

  1. 服装对于个体的意义

  首先服装对于每个个体会产生各种影响。因此, 了解和掌握了服装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着装者就能自主利用服装来完善自己的仪表, 改变自己的心态。

  用服装修饰自己体态和容貌, 增强信心和魅力。俗话说:"三分容貌, 七分打扮"指的就是人要依靠服饰显示美, 这几乎是人类的共同心理需求。

  服装能改变自身的心态, 穿着可以改变人的性格。对于保守、内向的人, 通过逐渐穿色彩鲜明、款式新颖一些的服装。对于男性来说, 如果长期穿女性化的服装, 会使其行为和心态具有女性化的倾向;女性的情况正好相反。

  2. 服装反映社会现状

  服装显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变革、社会制度、经济水准、文化特征、教育状况、民俗、宗教、法律、道德、社会规范等, 也反映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尊重程度、公民在社会中的等级差别大小、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等。

  从我国近代女装的衣领形状来看, 从立领到无领这一款式的变化, 折射出了社会规范的松动和变化。因为在道德禁忌十分严格的社会中, 女性的衣服大多是立领的, 袒胸露背甚至露脖子都是为社会所不容的。同样, 超短裙的出现也是表示社会对女性道德约束的宽容。

  二、服装情感与服装心理

  服装情感是服装心理的一部分, 从服装的设计到穿着, 包括中间的服装销售过程, 几乎每一环节都涉及服装的情感因素。

  (一) 服装情感与设计心理

  服装设计阶段, 情感因素非常重要。首先, 服装设计属于艺术设计, 而艺术是情感表达的载体。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中既要表达自身的情感, 对时尚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个性, 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而美感是个人情感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艺术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 是一种文化的设计, 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设计。服装设计师根据着装者的需要、爱好和趣味设计服装。正如一位时装设计师所说的那样, 他设计的不是女装, 而是女性本人--她的外貌、姿态、情感和生活方式。

  (二) 服装情感与消费心理

  现代营销心理学十分注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 消费时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很难说人们的消费行为是思维活动和理性判断的结果, 还是主观的、随意的情绪的反映。但是, 在许多情况下, 消费者的情绪和情感因素起着主要作用。

  消费者的情绪是他在消费活动中对特定消费品所持的态度、体验和反应形式, 是以特定消费品能否满足人的需求为基础的, 而人的消费活动总是要满足他的某种物质的、社会的或精神的需要。需要得到满足, 会使人产生满意、高兴等积极、正面的情绪反应;反之会引起消极、负面的情绪反应。消费过程是消费者理性地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 在现有条件下, 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是理性行为。然而, 许多心理学家已经发现, 人们的行为与情绪密切相关, 消费行为也不例外。

  三、依据服装心理的服装情感表达

  基于对服装心理学的探究与分析, 可以了解服装心理对服装设计、营销以及人们的日常着装行为均有影响, 因此充分利用服装心理, 可以更好地以服装为载体进行情感表达。

  (一) 服装与职业

  职业是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职业的人选择不同类别的服装。例如, 工人在工厂上班, 也要根据工作性质以选择合适颜色的衣服。事实上, 根据当前知识分子的地位, 在社会地位和待遇, 适宜于选择朴素、大方的服装。而部队的服装面料一般是耐腐蚀的, 颜色选择上为黄色、蓝色、灰色。以上所列举的几类人的服装,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讲, 还有一种心理的归属感, 因此, 从开始工作时, 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类型, 人们就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当人们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 他会试图满足归属感, 从这个层面上看, 不同职业的人有明显的差异。

  在求职中, 求职者必须注重自己的着装是否得体, 颜色、样式是否符合他的气质, 是否与当时的情境、年龄、身份相协调, 穿着效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他们成熟、稳定和有能力的品质。总之, 大方、得体的穿着能够为面试加分。从颜色上, 白领尤其是女性通常选择黑白灰等色彩, 你可以通过色彩明亮的衬衫, 搭配围巾以及其他配饰, 来起到装饰的作用。西装通常给人以硬挺之感,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搭配一条丝巾来柔化这种感觉。

  (二) 服装与场合

  基于对个人心理需要和工作性质的考虑, 在衣服的选择上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要求。人的一生需要参加很多礼仪活动, 而这基本上都是公共场合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有更多的朋友和参加活动来交流感情以及寻求合作。这些社交场合通常比较正式、隆重, 有一定的仪式, 名人出席、演讲等, 在这种场合应当穿着正式而又得体的服装。

  参加婚礼的场合, 新娘通常身着白色礼服和头带白色花圈环、面纱, 这是纯洁、好运的象征。现代年轻人选择婚礼礼服更自由, 有时会中西或古今结合, 如大红色西装套裙, 或大红色高开衩旗袍加高跟鞋, 客人一般穿着西装、套装和礼服等服装以表达尊敬和重视。

  拜访朋友或亲戚的场合, 在我们生活中十分普遍, 这类场合的服装一定要考虑访问的对象。如果对象是一名研究人员或老年人或保守党, 适宜选择色彩淡雅的服装, 款式相对保守, 避免袒胸露背, 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尊重之情。

  总而言之, 服装心理学在实践中, 将人的心理、行为与服装统一起来研究, 贯穿于服装设计、消费到着装的各个环节。服装情感作为服装心理的一部分, 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 形成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色。服装是一个灵活地表达自己情感的载体, 将其与个体的语言、表情、动作有机结合起来, 在这个基础上, 利用服装来传达相应的情感信息, 这就需要设计者充分展现自己的设计才能。以服装为载体的情感表达的未来发展应该以心理学作为出发点, 并基于对情感性质的研究。对于消费者而言, 服装设计师应该主动寻求消费者情感的触动, 从情感上设计他们能够接受的服装。

  参考文献
  [1]陈莹。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情感化特征及其表现[J].丝绸, 2008 (7) :21-24.
  [2]林燕萍, 王雨亭。现代服装中的情感表达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 2016 (1) :49-51.
  [3]薛鸣。服装与着装艺术[J].职大学刊, 1998 (3) :44-45.
  [4]杨威。论服装设计中的情感因素[J].纺织导报, 2010 (4) :84-85.
  [5]张海波。服装情感学[J].针织工业, 2010 (6) :52-55.
  [6]张焕庭。服装心理学初探[J].心理学探新, 1990 (1) :53-56.

服装心理学论文研究热点6篇之第二篇:从服装心理学探究唐代女着男装行为

  摘要:流行装, 在古代亦被称为"时世妆".它是一种在礼仪规范的边缘, 并在服制规范无法涉及的方面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在唐代, 女子着男装, 可以看作是女子地位有所提高, 礼教束缚有所减弱的结果, 但是, 研究者往往忽略了人在穿着、评判服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本文试从唐代妇女着装的意识和内心世界出发, 探究当时这一服装现象及其流行规律。

  关键词:唐代; 女着男装; 服装心理学;

  Abstract:

  In Tang dynasty, woman dressed in man's cloth can be regarded as a result of rising of social status and weakening of custom.But researchers usually neglect the psychology of the people dressed in different cloth.This article tries to find the principle of the psychology of Tang dynasty women from their dressing.

  Keyword:

  Tang dynasty;woman dressed in man's cloth;Dressing Psychology;

服装心理学

  唐代女着男装的形象在唐永泰公主墓韦洞墓、韦项墓石椁刻画, 洛阳陶骑俑以及唐高祖李渊孙妇金乡公主墓中都有出现。这些着男装的妇女有些身穿缺骻袍, 但头上仍露出高髻;有些穿袍, 可头上裹了幞头, 但袍下仍可见花裤或女式线鞋;有些上下俨然男装, 但从面容、身态、动作仍明显地透露出女性特征。如金乡公主墓出土的"彩绘骑马带猞猁狩猎女俑", 她们在着男装同时, 并没有刻意掩去女性的装束特征, 表明女着男装是风气使然, 并非刻意"女扮男装".

  可以说, 唐代女子一身男装, 秀美俏丽中又别具一番英俊倜傥的风度, 她们是在着装艺术中寻新求异, 张扬个性。尽管格调有高下之分, 但恰能说明一个时代人们在服饰上的社会习尚与趋异心理。

  1 唐代女着男装的"动机"与"需要"

  "衣必常暖, 然后求丽。"服装往往为人们提供了最直接的形象, 也提供了解析个人心理状况的线索。在探讨唐代女着男装这一服装行为过程中, 应首重"动机与需要"的研究。假使能了解当时妇女的"动机与需要", 那必然可以掌握其行为。

  唐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文明之邦。杜甫有诗赞曰:"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在大唐的全盛时期, 人们追求自我, 酷爱艺术, 这是一个寻求与奢侈同在、探险与享乐同在的时代, 一个充满幻想刻意求新的时代, 也是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时代。久居皇宫的年轻女子既希望维持现状, 有一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 又不满足于每天单调重复的宫廷生活, 她们要求有新的刺激和变化。这些女子强烈欲求新奇和变化, 她们要通过穿着流行的新样式而变换心境, 表现与以往不同的自我, 她们追求新奇和变化的动机, 让男装在宫廷女子中首先流行起来, 实在是震撼人心的革新壮举, 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她们求异、求新、自我实现欲望。

  2 唐代女着男装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动机研究专家中,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依照需求显现的情形, 将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列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对照唐代宫廷女子, 显然前四种需求, 宫廷的女子都得到了相应满足。在这之后, 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开始发生作用, 她们要表现自我, 表现个性, 发挥美的创造力, 来实现自我需求。对于着装来说, 唐代很多妇女尤其是宫廷女子率先通过个人的外部形象来向周围人显示"我"的与众不同, 也就是将自已的爱好、兴趣、需要以及对人生的看法都以物化的形象--服饰, 向人们展示, 以赢得所有与之交流的着装形象受众的肯定。

  有研究表明, 流行在早期阶段采用者通常被称为流行革新者, 他们是社会上极少数人, 并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异欲望, 性格特点是开朗、活泼、善于交际, 有与世俗抗衡的勇气, 具有很强的自主能力与好胜心。一般情况下, 他们属于经济上比较富裕的年轻人, 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根据以上所述,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 穿了男子穿戴的"紫衫玉带, 皂罗折上巾, 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唐玄宗天宝年间此风更炽, "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 靴衫, 而尊穿内外斯一贯矣。"

  3 唐代女着男装的态度与服装行为

  当一种新的穿着方式或服装样式出现时, 我们常会发现有人赞成, 有人喜欢, 有人会立即采取行动。而另一些人则漠不关心, 还有些人会给予批评, 甚至激烈反对。这些态度对流行的规模或时间长短都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例如, 男性穿着裙装的出现由于受舆论和人们的否定, 而形成了一种社会压力, 这使得男性穿着裙装的现象很快便销声匿迹。正如牛仔裤的流行, 尽管最初也受到一些人反对, 甚至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 禁止穿牛仔裤上班。谁知受如此冷遇的牛仔裤, 转瞬之间便成为全美、甚至世界范围的流行装。太平公主着男装, 帝与武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宫, 何为此装束?"唐武宗宠爱王才人, 经常令她与自己穿一样的服装, 他们一起在禁苑射猎时, "左右有奏事者, 往往误奏于才人前, 帝以为乐。"但看不惯的人还是要大摇其头:"妇人为丈夫之象, 丈夫为妇人之服, 颠之倒之, 莫甚于此。"这是李华《与外孙崔氏二孩书》中的话。

  反对也罢, 赞同也罢, 看来唐代女子着男装这一行为符合当时年青女子的特点, 符合时代潮流, 成为了一种时世妆, 最终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也就是说, 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某种穿着方式的态度会对其能否形成流行时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影响唐代女着男装流行的主要因素

  我们若对人们接纳这些流行时尚的态度进行深入研究, 又可以发现在人们心底早已不自觉播种下几粒种子, 几粒会影响流行发芽的种子:

  (1) 权威因素。一种时装的兴起, 一般是先为一个群体所认同, 然后又为整个社会的广大群体所接受, 从而成为热门时装。美国社会学者韦伯伦认为:"时尚是社会上层阶级提倡, 而社会下层随从的社会现象。"中国古代情况也是如此,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时世妆》中记述了这一情况:"时世妆, 时世妆, 出自城市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 面无粉".

  唐代的妇女模仿男子装束, 着起幞头袍衫, 也先是流行在宫掖, 多为宫女所着, 后渐渐流传到民间, 成为普通妇女的日常装束。这种流行的群体传播过程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上传下模式原理, 因为时装本来就是从宫廷发展起来的, 皇族是每个时代的流行源头, 紧随在后面模仿的是一般贵族, 社会上层阶级把对金钱和闲暇的占有, 把富有作为一种显示自己地位和势力的东西。流行的上传下模式, 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上层为显示自己的地位优越, 而不断求新求异;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下层的人们不甘于人后, 至少希望优越于同一社会阶层其他人的心理, 这种权威因素对流行的至上而下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儿可以用一个图形形象表示服装流行的上传下模式过程, 见图1.

  图1  

  图2  

  (2) 实用因素。日本学者荻村昭典研究认为, "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容易形成这样的服装观特点:第一, 服装是给生活以快乐的东西;第二, 服装是机能的, 活动的东西;第三, 服装是使人的心理充分满足的东西;第四, 服装是适应流行等社会要求的东西。"

  再来看唐代女子着男装现象。首先, 太平公主着男装歌舞于帝前, 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再者唐女子"依丈夫服, 靴衫鞭帽, " (《大唐新语》卷十) , 比着"宽袖衫"、"袒胸"、"露臂"装多了几分英武之气, 同时也能表达出唐代女子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3) 美的因素。美的事物往往容易被人们所认知。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 女子穿上及胸长裙, 赤裸着上身而单披一件透明轻薄的纱罗大袖衫, 这种"坐时衣带萦纤草, 行即裙裾扫落梅"的形象固然很美, 但女子欣然着全套男装, 是不是令人耳目一新, 有一种"帅气"、"阳刚"之美呢?它是大唐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总之, 人们通过服装追求心理上的释放和满足, 服装成为给予生活以创造性, 多样性的东西。

  5 唐代女着男装流行的社会辐射过程

  《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城中好高譬, 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 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 四万全匹帛。"这就道出了流行的辐射过程, 流行的发源地也往往是人口集中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到底是怎样一种心理现象, 让男装在唐代民间女子中流行呢?

  前面提到, 唐代女子着男装从宫廷到民间是上传下模式, 而在民间扩散传播是一种水平传播过程, 是横向扩散过程, 见图2.在民间流行的传播过程中, 又有从众、暗示和模仿等因素的影响。

  (1) 从众:当时, 在女子着男装这一新的服装样式出现后, 可能对有些女子来说, 本身就有了一种无形压力, 迫使她们放弃旧样式, 而采用新样式。随着接受男装的人数增加, 压力感也在增加, 最终形成男装在民间女子中的流行潮流, 这种行为在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服装的流行,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们从众行为的直接结果。

  (2) 暗示:社会上多数人的共同行为会对人发生暗示作用。帅气、干练的男装在社会上到处可见, 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 这意味着其样式正在流行。这种暗示, 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们, 妇女们一个个跃跃欲试, 产生强烈的穿着欲望。

  (3) 模仿:亚里士多德说, "模仿是人类的自然倾向, 是人的本能之一。"比如, 唐代一妇女在街上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子衣着男装很时尚, 便加以仔细观察, 并记在心中, 在以后的设计或着装时加以模仿吸收, 这种心理现象的不间断发生, 就会使男装在女子中间流行起来。

  服装是一种文化, 服装心理学则是服饰文化学的支撑点, 服装心理深藏于全人类心灵之中, 没有着装的心理活动, 便没有人类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华梅, 董克诚。服饰心理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2]葛承雍。唐代服装与长安气象[J].文博, 1988.4.
  [3][美]凯瑟。服装社会心理学[M].李宏伟, 译。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91130/167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