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工业4.o”背景下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机械专业之“内涵提升”建设研究与实践_工商管理
管理毕业论文

“工业4.o”背景下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机械专业之“内涵提升”建设研究与实践_工商管理

摘要:1概述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因此专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急需一大批能够适应产业变革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相继提出,制造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因此,社会对机械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
关键词:工业,4.o,背景,应用,技术型,高校,机械,专业,内涵提升

三ji片区在线观看,电影淘娱淘乐,杭州火车东站地图

1概述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因此专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急需一大批能够适应产业变革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相继提出,制造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因此,社会对机械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日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是“特色”引领的时代,全国各大地方本科高校纷纷探索自己的内涵建设之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立足本地区、本校、本专业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特色建设方案及内涵提升路径。机械专业的内涵提升研究,对于处于应用技术转型期的高校来说,应紧紧围绕和贯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中心主线,来明确专业定位、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提高实验和实践环境、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等问题,也是本项目的重点研究内容。

2研究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服务宗旨,明确机械专业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既具备高技术、高技能又具有创新意识(“双高一创”)的综合应用型本科人才。本研究以提升机械专业的整体建设水平为目标,将特色建设和内涵提升作为本专业建设的重点,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湖北地区同类院校中在方向设置、实验条件、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特色显著的示范专业。

3“内涵提升”计划的建设内容

31“3+1”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

专业培养采用“3+1”的模式、“校内校外”交替模式为合作行业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该培养模式的前3年以校内学习为主,主要学习专业必修课程;第4年为校外企业学习,主要进行集中实践,包括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微课程,授课教师来自校内教师和行业企业聘请的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导师联合指导,使学生深入企业,紧密结合实际,了解产品整个设计开发和维护使用的全过程,完成大学四年的全部学习任务。

32特色培养方案的内涵建设

基于本专业特点和区域人才需求,设置基于“工业40”时代的特色方向,并以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继而选择基于学生特点、适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其与企业深度融合。减少枯燥理论推导与验算,注重应用,加大实践学分,设置集中实践环节,进一步优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的配比,构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直接面对企业,深入企业环境,毕业后可直接上岗,避免就业尴尬。

33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

深化校企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共赢的平台,组建多个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委员会,签订学校—企业“共建专业”协议,联合申报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工科人才。另外,继续深入企业了解社会及企业对毕业生的全面要求,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及质量,提高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校企合作根据不同的企业的合作形式不同,具体开展合作模式也有所不同。具体有:①选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合作模式;②定向培养人才;③参观实习合作模式;④企业安排工程师到学校进行授课合作模式;⑤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合作模式。

34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

师资队伍是整个专业教学水平的灵魂,重点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分布合理、专业素质优良的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建设方案如下:①聘请高职称的学术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并加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②创建稳定的“双师素质、专兼结合”教学科研团队;③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的年轻骨干教师;④积极推进教学交流活动,促进教学方法的提高;⑤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35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内涵建设

以专业特色方向为指引,校企共同优化课程体系;学院和相关企业本着双赢的理念,致力于同企业进行深层次、多方面教学合作,综合了当前主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并进行整合。将行业新动向、新技术、新成果引入课程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项目互动教学、引入慕课及微课和太极学堂,探索更多元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

36教材建设的内涵建设

培养高技术和高技能型人才,所以更加注重实践,因此教材选择时,其理论知识重点在于与实际任务相关,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加强校企合作,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编写特色教材。

37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条件的内涵建设

机械专业强调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创新,强调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的统一性。本专业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重点建设具备真实工作场景的实验实训条件,以满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需要。积极与企业签订了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继续深化和拓展已有合作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继续扩展合作企业“工业40”标准化车间与“工业40”教学与体验创新实验室之间的紧密合作,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方式。

38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内涵建设

本专业根据学生未来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联合企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建立由用人企业、学校教师、社会成员共同商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另外建立校内及校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监督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对教学过程进行严密监控。

39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涵建设

积极联系合作企业,共建“科研开发与技术培训基地”,该基地集机电产品研发、校内外人员培训、教育教学于一体。成立校企联合管理委员会,聘请企业人员共同管理。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及市场对高层次工程类人才的广泛需求,探索“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4本项目的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

本项目符合“工业40”的时代背景,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应用技术型的转型需求,符合学校“十三五”规划的特色和内涵,其研究将极大促进本专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项目成果可应用于地方本科高校及二级学院、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国家985和211高校的机械专业及相关转型试点的工科专业。

参考文献:

[1]梅友松,黄红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2]柳国梁服务型区域教育体系的地方高校转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东湖学院2016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工业40’背景下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机械专业之‘内涵提升’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荣(1977—),女,汉族,辽宁铁岭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