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共享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探究_工商管理
管理毕业论文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共享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探究_工商管理

摘要: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速度、改结构、促增长的关键转型期,加之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经济、社会和人口问题,例如泡沫经济风险加剧、实体经济下滑、人口红利消退、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等。可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过剩产能,从而改革供给侧的结构,将重点
关键词:供给,改革,背景,共享,经济发展,商业,模式,探究,工商管理

赵一民,路一鸣辩论,穆赫兰道下载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速度、改结构、促增长的关键转型期,加之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经济、社会和人口问题,例如泡沫经济风险加剧、实体经济下滑、人口红利消退、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等。可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过剩产能,从而改革供给侧的结构,将重点转向可以有效利用过剩资源和产能的新兴领域。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适应新常态经济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精神:“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可以说,共享经济的发展是实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高度契合政府政策和发展战略。

刘建军等(2013)通过对共享经济内涵特征和意义的描述,认为共享经济对于当前的能源危机、经济剩余和消费剩余等问题是一条理想的解决途径。其观点侧重于共享经济对于生产供给和消费体系的影响,通过观念的转变和模式的普及与改变来推动供给侧改革。李智等(2015)从边际效应的角度辨析供需协同机制,提出两种不同的协同机制,一是“需求引导供给”机制,即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市场态势的变化,从需求侧着手,优化消费结构,进而引导供给合理化。二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以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优化渠道,催生创新型供给,提升要素报酬,驱动闲置要素供给,以新兴经济形态和资源整合方式,打破“供给障碍”和“供给桎梏”。郑志来(2016)通过对当前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阐述了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并通过对比传统经济商业模式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得出共享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张晓芹(2016)认为共享经济模式创新主要突出在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等六个要素方面。

二、共享经济的内涵及与供给侧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

2015年被称为“共享经济元年”,但共享经济并非全新的概念,其早期形式是“协作消费”,由美国社会学教授Felson & spaeth(1978)提出,“共享经济”的概念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兹曼(1987)正式提出的,之后Kruse等人围绕利润分享计划和社会公平效益等主题进一步研究了分享经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共享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进展不明显。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Sara Horowitz(2011)发表《分享经济是一场革命》,自此共享经济一词被再次广泛地关注和讨论。另外,Airbnb,Uber,滴滴出行等共享经济平台和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掀起了共享经济的狂潮,共享经济由概念化研究转为实际可操作的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理念。狭义上来说,它是指个人或者企业将间歇性闲置或者过剩的资源有效地分享给需要的人使用,并在交易过程中产生一定利润的经济模式。它以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依托,涉及交通出行、房屋住宿、金融、知识技能等行业并与之深度融合。

共享经济与当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织部分。郑志来(2016)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共享经济模式成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纽带,通过经济平台智能化的整合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匹配手段,一方面可以优化供给结构,整合零碎资源,达到化零为整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新兴的共享经济模式的带动。供给和需求是经济活动得以维持的两个条件,有需求供给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有供给人们的消费需求才会得到满足。

三、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共享经济发展的现状

1.产业初具规模,且发展迅速,经济额增长快。目前,共享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热之势。根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5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 560亿元,参与提供服务者约为5 000万人次,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由此可见,共享经济的发展确实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在于技术手段的进步,另一方面在于供给侧改革所需以及政府的有效引导。

2.涉及行业众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其中交通出行和房地产行业发展突出。首先,交通出行行业的共享经济模式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从2010年开始,基于LBS技术的出行服务,开始出现私车租用平台,消费者的行程、价格等要求可以通过平台与车主之间达成一致,然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交易。第二阶段,到2013年,竞争开始白热化,最终,快的和滴滴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第三阶段,2015年以来,竞争局面有所改变,出现分化现象,UBER、滴滴、易到用车、神州成为主流平台,注册用户超过千万。共享经济在交通出行领域如此规模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供给,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共享经济模式在房产行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住房短租,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是中国在线短租市场的加速年,总计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4亿元,增长达18倍。到 2014 年短租市场交易规模突破 40 亿元, 2015 年短租市场规模突破105 亿元,环比增长159.3%。蚂蚁短租、小猪短租、途家、Weshare 我享度假是主要代表。

3.有利的现实条件,市场需求巨大,网民大国红利。中国属于网民大国,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根据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截至2015 年12 月,全国网民人数已达6.88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 50.3%。上网终端逐渐多样化,全国手机用户数超过13 亿,手机移动端上网比例高达90%。在我国,如此数量的网络用户,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和利润空间。

(二)共享经济发展的特征

首先,共享经济权属关系的转换是基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使用权的短时拥有而非所有权的占有。传统的交换一般指的是物品所有权的交换,消费者通过等值的货币获得物品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而共享经济形式下的消费者则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电子货币,获得物品、时间、空间或服务等部分权益,即使用权。使用权的开源、共享是共享经济形式得以实现的前提。其次,共享经济以资源的合理快速高效利用为显著特征。共享经济以获取经济收益为目的,将闲置的资源整合再利用,在不增加生产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结构增加供给,并且依赖互联网平台实现供给资源的有效流通,从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另外,共享经济是既存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没有生产环节,因此从供给到消费的路径大大缩短,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快速匹配。再次,共享经济是依靠大众参与的经济形式。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能够迅速建立联系,加之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用户的个体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共享经济平台之中。

四、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探究

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成为经济结构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上的困境。首先,依靠劳动力成本和环境资源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不再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其次,逐渐从依靠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向供需协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方式转变,但根据郑志来等人的观点,由于生产要素无法在产业间自由转移、无法从闲置状态进入生产(后再生产)状态,以及供给创新乏力等原因,供需协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急需打破此类“供给障碍”和“供给桎梏”方能实现。共享经济正是从供给侧入手,有效利用闲置资源,优化供给结构,与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的目标高度契合。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联系供给侧与需求侧完成交易的过程,过剩的产能和库存,闲置的资源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处于需求端的消费者通过平台获得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共享经济平台,实际上,这一平台是由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共同构成的虚拟网络平台。

与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有以下方面的创新。

1.定位于供需协同的创新模式。不同于传统企业要么只关注供给不关注需求,被动地适应需求侧的消费方式和观念的转变,要么主动迎合消费方式和习惯的变化,但不注重供给侧结构的优化以及供给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共享经济模式定位于协调和平衡供给侧的资源提供和需求侧的消费诉求,将过剩的产能、闲置资源与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完美对接。

2.关键资源能力的创新。根据魏炜等人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关键资源能力往往决定企业的整体水平。张晓芹(2016)认为,传统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主要表现在环境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产品质量以及价格优势,而共享经济的关键资源能力优势在于对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供给侧闲置、零碎化的资源整合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

3.资产运营模式的创新。共享经济属于轻资产运营,没有产品生产环节,只是整合既存资源使之重新进入流通环节,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以租代买”的形式对产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共享经济具备低成本、低消耗等优势。而传统的商业模式,大多属于重资产运营,涉及的交易属于商品所有权的交易,且以线下交易为主。

4.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快速兴起,主要基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和突破。其一,共享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过剩的库存和闲置状态的资源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地盘活,更多人分享更少的产品或服务, 直接减少全社会对一些传统行业新增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对传统产业和市场产生某种竞争甚至替代。其二,共享经济可以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实现生产设备、公共场所等物品和空间的共享,不仅能够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更能促进传统企业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转型。

5.未来发展趋向多元化。共享经济发展将趋向多元融合,与电商、搜索、社交等网络平台融合发展,参照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依托政府征信体系和主流网络产品,未来共享经济还存在巨大的拓展和延伸的空间。

五、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具备诸多的优势和创新点,但同时共享经济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值得注意和重视的同时,更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一是注册用户信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互联网平台既是共享经济模式运营的依托,同时也存在极大的风险,由于共享经济平台与支付平台绑定,一旦用户信息泄露,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财产损失,因此,共享经济平台运营主体,必须加强平台信息的维护。二是监管主体职责不明确,监管体系不完善。共享经济涉及到多个主体,各主体之间的职责亟待明确,同时需要建立平台监管——政府监管——社会监管的三级连动监督体系。平台监管主体要加强对用户信息的维护和鉴别。政府监管主体主要职责在于正确地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企业的行为,同时理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角色定位和法律关系。社会监管主体,主要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包括广大的注册用户和社会媒体,用户可通过平台的开放评论区发表用户体验,社会媒体聚焦于典型事件的曝光,通过舆论压力来规范共享经济的交易过程。三是共享经济模式的社会接受度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共享经济运营模式在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生产能力、金融以及知识技能等领域全面展开,但是其社会认可度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例如交通出行领域频繁出现的出租车司机联合围堵抗议专车事件、金融O2O模式下的非法运营等,将降低社会对共享经济模式的容忍度和认可度。总之,共享经济势必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但同时其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阻力也不可小觑。

作者简介:王雨馨(1999-),女,湖北武汉人,高中学生,从事文科经济类研究;杨隽(1975-),女,湖北武汉人,中级会计师,本科,从事经济类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