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研究_企业管理论文
管理毕业论文

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研究_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国内特殊经济体制下的一种企业类型,其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公有制财产保全和增值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上也需要遵从一般的管理原则和理论,特别是部分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其更加需要做好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在国有企
关键词: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研究,企业管理,论文,国有企业,作

杜孝文,带wifi的手机,不痛吉他谱

国有企业作为国内特殊经济体制下的一种企业类型,其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公有制财产保全和增值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上也需要遵从一般的管理原则和理论,特别是部分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其更加需要做好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进程中,成本控制一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也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而在当前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偏低下的背景下,探寻出有利于其成本控制的路径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受重视程度低下

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进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成本控制相关事宜实际受重视程度较低,国有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对成本控制的忽视,也是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普遍偏低的首要原因。国内90%的国有企业均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从国有企业实际运营状况来看,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其综合管理与发展依然具有影响,“人浮于事”的管理依然存在于大多数国有企业中。系列企业管理措施最终都要由个体的“人”进行实施,而国有企业管理层对成本控制无法给予充分重视,也势必会影响其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从具体表现来看,部分国有企业并不存在科学完备的成本控制制度,这也使得系列成本控制尝试和努力的偶发性较强,无法常态化进行成本控制,自然无法对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做出贡献。特别是在成本控制机制缺位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进行的成本控制往往缺乏具体目标与正确方向,在成本控制上的系列投入也无法有效转化为成本控制成果。国有企业内部对成本控制缺乏应有的重视,部分集团性企业下属的子公司也往往会变为国有企业总体成本控制的“黑洞”。

(二)成本控制较为片面

国有企业进行的成本控制往往无法对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覆盖,这也使得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片面性较强。在当代成本控制相关理论下,企业规模与成本控制难度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国有企业大多规模较大,其在全面成本控制目标达成上也具有较大的困难。部分国有企业在现有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构架影响下,很难将某一项成本控制措施,自上而下顺利地进行贯彻。例如,国内某汽车制造类集团性国有企业,其在全国四个省份与地区建有工厂和分公司,成本控制的范围与难度自然高出一般性企业。但在成本控制上,各个分项业务间无法达成协调和同步,也难免会出现汽车制造成本得到了控制,但研发成本却逐渐提升这一状况。反映在总成本中,则会出现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甚至成本控制措施影响下成本不降反升的状况。在管理灵活性较差的国有企业中,现行的系列成本控制措施也丧失了灵活性,而机械式进行的成本控制尝试也并未取得明显效果且片面性较强。

(三)成本控制人才短缺

国有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人才短缺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在某些管理较为僵化的国有企业中,成本控制往往由具体的财务人员负责,财务人员简单地将成本控制目标纳入到预算环节中,无法为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做出贡献。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人才短缺与成本控制方法单一共存的问题,正是由于缺乏优秀的成本控制人才,系列优秀的成本控制理论与成本控制措施便无法作用到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之中。从具体方法来看,国有企业成本控制大多是一种“事后”控制,即当年度的成本控制往往以上一年度的支出状况等作为基础,从而简单地对前度成本控制目标进行预测,至于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具体的成本控制,大多国有企业并不会进行详细解读与说明。在国有企业成本控制形势越发严峻的当下,其内部人才短缺这一问题对成本控制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逐渐扩大,而成本控制能力提升与人才队伍建设间的脱节,也使得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难度无法得到有效降低,在成本控制上的投入也会维系在较高水平之上。

(四)成本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缺位

国有企业内部现有成本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缺位,这也是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国有企业进行的成本控制与一般性企业组织所进行的成本控制不同,特别是在某些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国有企业中,某些负责成本控制的个人的企业认同感较低,成本控制与自身收入及发展间缺乏直接联系,也导致成本控制的整体积极性大为降低。由于成本控制评价体系缺位,国有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整体气氛并不良好,部分与成本控制需求不相符合的成本控制措施也会长期存在于成本控制体系之中。而在监督机制缺位的影响下,国有企业成本控制往往会出现权责不清晰的问题,很多成本控制工作无法由具体人员负责,某些关键性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效果不佳,也影响了总体成本控制目标的达成。国有企业虽然较为注重内部控制与内部建设,但成本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却存在着明显的缺位或不完善等状况,一旦成本控制无法在有效监管下进行,其正向作用就无法得到发挥,甚至会成为滋生贪腐的“温床”。

二、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确立可行的成本控制机制

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确立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肯定成本控制在综合管理中的地位,使得国有企业自上而下地对成本控制相关事宜给予应有的重视。国有企业应当对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结合企业自身成本控制需求,建立新的成本控制制度,在制度建设的影响下带动具体成本控制工作开展。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机制的确立可以适当参考同行业中的大型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在较好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成本控制需求也能节省成本控制上的消耗。在成本控制制度确立下来以后,国有企业则要注重相应的配套制度构建,依据此类办法将各项制度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形成科学的成本控制机制。例如,在成本控制制度中进行成本控制目标确定后,国有企业则要通过配套制度对成本控制的任务、具体方式等进行细化,保障成本控制制度可以被更好地理解与贯彻,从而达成加强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

(二)进行全面成本控制尝试

国有企业进行的成本控制应当不断演变为全面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所有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成本、成本形成中的全过程、企业内所有员工参与的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管理观念相比,全面成本控制在深度、广度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经营发展较好的企业中,全面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加要注重成本控制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建议国有企业逐渐抛弃现有的传统成本控制措施,降低成本控制中的片面性成本控制影响,依托全面成本控制理念,不断向全面成本控制过渡。国有企业应当结合所属行业特征与自身发展实际,对现有的成本控制工作总量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对于成本控制资源进行统筹。在较好地掌握了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实际状况后,对于成本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部署与有效规划,做到各个环节上的成本控制均能够与总体成本控制目标相互吻合,各部分成本控制的速度能够与总体成本控制步调上保持一致。

(三)打造专业队伍进行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国有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控制措施的创新较为必要,而成本控制措施创新也离不开专业成本控制队伍的支持。在现有成本控制措施实际效用发挥不甚明显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也需要认识到成本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及成本控制措施创新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应当在管理构架中成立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并抽调财务管理人员、生产与销售人员等作为具体的部门员工。在成本控制视角下,部分人员的成本控制专业能力相对较低,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的做法,不断提升自身成本控制队伍的专业素养。在打造出专业的成本控制队伍后,国有企业应当着重进行成本控制措施的创新尝试。例如,在生产环节上,单纯在生产消耗上进行成本压缩并不可取,国有企业应当通过引进新技术,革新生产工艺这一做法来降低生产环节上的消耗。进行成本控制措施创新务必要进行成本控制观念和意识上的转变,在创新理念驱动下,要更多地结合各项支出管理实际,进行成本控制上的反向创新。在某些成本压缩空间较小的环节上,也不能进行机械式的成本控制。将国有企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并在各个环节上的成本控制采取不同做法,也是进行成本控制措施创新的前提。

(四)构建成本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

在国有企业中,成本控制效果时好时坏,而这也要求国有企业构建成本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在保障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氛围良好的前提下,确保各项成本控制措施可以有效贯彻和实施。建议国有企业成立专门的成本控制评价与监督小组,对国有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状况、成本控制目标达成等进行评价与监督。在成本控制的评价上,其需要充分评估各项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并就成本控制措施实施中与成本控制进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映。在成本控制的监督上,其应当结合成本控制目标,对于成本控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结合成本控制评价结果,通过追责机制对于成本控制不力的个人或部门给予定期整改等强制措施。此外,在成本控的评价与监督机制中,国有企业也可以考虑将成本控制成果与具体部门、具体个人的绩效等进行挂钩,将激励机制进行一定的外延,也能提升相关责任主体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与一般性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更是具有较大的操作难度。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的行政化色彩依然存在,这一因素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更加对成本控制等诸多细节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深化改革这一关键阶段,国有企业应当借助改革契机不断对内部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不断发现其在成本控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