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毕业论文 > >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及其构建_工商管理
管理毕业论文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及其构建_工商管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运转负荷逐渐加重,城市的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在城市中,由于企业、交通、人口等较为集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扰乱城市秩序,妨碍城市稳定,威胁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及
关键词: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及其,构建,工商管理,近年

版式设计欣赏,3u8831,酒井法子 蝴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运转负荷逐渐加重,城市的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在城市中,由于企业、交通、人口等较为集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扰乱城市秩序,妨碍城市稳定,威胁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事件的发展,对现代化城市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一)城市的特点要求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现代化城市的整体规模较大、人口集中程度较高,对周边的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建筑规模逐渐扩大,与之相匹配的功能设施逐渐完善。然而,社会矛盾逐渐加深,尤其是极端势力制造的一些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城市安全的恶劣事件,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水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急管理机制是根据以往解决城市安全问题的经验及其他国家、城市的应急管理机制,并充分考虑城市的自身特点所建立的。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是为了保障城市各公共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事前监测、事中处理、事后恢复。只有完善城市应急管理机制,提前预防,才能将突发事件给城市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决定了加大城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力度

当前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城市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所涉及的领域有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公共安全、自然灾害。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的服务性和公共性职能逐渐加强。在这一时期,避免金融三乱、拆迁改建等可能诱发矛盾的事件发生,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所以,为更好地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必须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不充分。对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来说,对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控是相关部门获取信息、评估风险的重要依据。例如,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2014年云南景谷地震,导致人员伤亡惨重,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地震预警是世界性难题,我国的城市地震预警机制显然并未发挥良好的作用。假如预警机制可在地震发生及时有效启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地震的危害和损失。

(二)信息沟通分享有待完善

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并未对传送应急信息的程序、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不同的信息体系之间缺少高效实用的沟通分享体系,缺乏相应的应急信息共享与分析平台。城市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地掌握事件信息,将会制约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2008年昆明发生的公交车爆炸案,由于公安局未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告知市民爆炸实情,导致“恐怖分子潜入昆明”的谣言出现,使市民陷入恐慌。

(三)民众参与程度较低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民众的应急教育、培训工作往往被忽视。在修订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及开展相应的演练时,缺乏与民众的沟通交流,民众参与程度较低,使得民众不能有效掌握相关的应急管理知识和了解政府在面对城市突发事件时采取的管理行为,进而导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民众的防范意识、自救互救能力较差。例如,2014年元旦前夕在上海的陈毅广场出现群众拥挤踩踏事故,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当地公安部门迅速参与救援工作,而公众主动参与应急救援明显不足。

三、建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原则

(一)目标原则

为达到应急管理的整体目标,应对城市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全系统的应急管理。目前,参与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因认识水平不同,对应急管理目标的具体认识有所差别,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具体目标的制定需要考

二、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机制有待完善

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事前的预警机制虑多方面的因素。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目标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有序、快速反应、有效防控。

(二)专业化原则

科学高效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可保证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中,不同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在不同领域或不同环节完成最基本的分工。设计城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应急事件时最有力的武器是专家的专业知识。专业化原则也表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分工更加专业、更加合理,各个不同之间相互协调,发挥更好的综合应急管理水平。

(三)协调原则

应急管理的分工在满足专业化要求的同事,也需要考虑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即以整体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平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各自的工作,以保证个人或组织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四)权变原则

权变原则,即由于不同组织所处的内外条件和环境不同,在进行组织管理时应进行适时地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合的管理策略。没有一种应急管理模式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突发事件,这叫做突发事件的不可原引性。由于很多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因此科学高效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应与突发事件的特点相匹配。

四、建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事前防范预警机制

作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道屏障,监测预警机制是政府准确预测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突发事件发生的关键手段,有利于政府及时制定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

1.建立全面完整的监测预警系统

(1)成立专业的应急监控部门,实时监测,以便准确预料危险事件的发生。对自然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可利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科学分析、合理判别,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对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一般是借助日常排查来掌握出现的社会矛盾与问题中可能引起危害事件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矛盾与纠纷。

(2)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安全网络,某些自然灾害,由于监测预警效果不理想,且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号召全民参与监测,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使监测预警系统更加全面。

(3)建立县、乡、村共同构成的三级监测与报告系统,在重点地区、关键环节等设立监测点,使监测预警系统涉及更广阔的区域。

2.重视城市风险源的监测评估

加大城市风险源的监测与排查的力度,将危害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可从这几方面开展工作:

(1)对已发生且未来仍有发生的可能性的城市突发事件,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和风险评估,对事件的起因、发展及对环境、社会、经济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对不同事件、不同地区、不同灾种的出现规律进行分析,进而对城市将来可能发生的灾害的级别与种类进行科学合理地估测。

(2)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应以气象、地震等部门的监测结果为依据,预测灾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城市可能遭受的人员与财产损失,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尽可能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与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二)建立健全事中应急处置机制

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应急处置处于关键环节,处置的得当与否会对最终的应急管理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1.优化城市应急决策指挥机制

与一般的管理决策有所不同,应急管理决策要求决策者在有限的资源与信息的基础上,迅速作出决策,这对城市应急决策指挥机制有更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决策指挥机制,有助于决策者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将危害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政府可在建立专业的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和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成立专业的应急决策指挥部门,进一步优化城市应急决策指挥机制。

2.完善城市信息披露机制

当城市危害事件发生时,防止出现煽动性言论、社会恐慌的最好方法是及时有效地向民众传达事件处理信息,使民众了解事件发展情况。政府可通过多种渠道来公布事件处理信息,比如官方网站、互联网、电视等。另外,应该加大相关信息的管理、审查力度,完善舆论引导体系,使信息发布更加标准化、法制化。

3.完善城市应急协调沟通机制

在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建立应急协调沟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突发事件的处置要求各个部门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沟通,明确本部门的工作范畴,并在完成本部门工作内容的基础上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在进行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时,必须从整体出发,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齐心协力解决突发事件。

4.完善城市社会参与机制

城市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仅仅依靠政府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参与。在政府、企业、社会所建立的三方应急管理体系中,政府占有主导地位,企业和社会配合政府的管理工作,并在政府的领导指挥下负责相应的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同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城市社会动员机制,鼓励全员参与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1)充分调动红十字会、共青团等社会团体参与城市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应急救援工作。

(2)鼓励组织或个人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提供人力、财力、物力资助或技术支持等,使政府、企业、社会明确各自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责任,积极承担责任,奉献力量。

(三)建立健全事后善后恢复机制

城市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使社会较长时期内处于失衡与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对事件进行有效处置后并不表示应急管理工作就此结束。为了抚平民众的心灵创伤,确保社会的稳定,应作好城市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工作,并对事件发生的起因、应急管理过程进行经验总结。

1.做好突发事件灾后评估

事后应作好突发事件灾后评估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的不足。设立专业的事件评估小组,对突发事件的起因、危害进行整体系统地研究评价。对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入库,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应急管理能力的素材,提升其应急管理水平。另外,还可向公众发布事件评估报告,使市民掌握更多的应急知识,提高其危机意识。

2.对受害群众进行心理援助与干预

对受影响较小的民众,应告知其突发事件的真实发展情况,并教授具体的调节方法,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治疗。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民众,应及时借助社会各界的救助力量采取心理干预,降低灾害对民众的影响。重大突发事件会对受害群众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应尽可能地对受害群众进行心理援助与干预,抚平心理创伤,减小突发事件对民众的影响。

3.完善监督与问责机制

构建应急管理监督机制的目标是监督政府建立行之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合理有效的事后恢复机制,并客观地对应急管理机制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监督是对应急管理整个工作进程的监督及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应急管理成果的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提出有效策略、作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鼓励和表扬,而对由于工作失误引起突发事件发生,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城市秩序的相关人员,要对其进行处罚,后果恶劣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建立健全全过程的应急保障机制

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全过程的应急保障机制。

1.组织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团队

组织工作主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1)组织一支由武警、特警、公安、消防等组成的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投入到抢险救援工作中去。

(2)估分析突发事件,并提出针对性的决策建议。

(3)建立复合抢险救援队与预备抢险救援队,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健全应急管理保障机制。

2.建立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与拨付制度政府需在预算体系中加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算,并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根据一定的比例确定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预备费用,且保证用于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满足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的要求,进而建立长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此外,政府还可成立专项应急基金,承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过程中购买、运输物资的费用。同时,为确保专家应急基金的使用满足合法、有效、合理的要求,应规范专项应急基金使用程序,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