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社区舞蹈发展的形式与对策
音乐学毕业论文

社区舞蹈发展的形式与对策

摘要:舞蹈毕业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五篇:社区舞蹈发展的形式与对策 摘要 :本文通过对社区舞蹈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分析,揭示了社区舞蹈的起源与发展。结果显示:广场舞是社区舞蹈的母体,社区舞蹈正在从广场舞中分离出来;健身价值是社区舞蹈发展的基础,艺
关键词:社区,舞蹈,发展,形式,对策,

赵本山相亲,野钓鲫鱼技巧,目田氏王

舞蹈毕业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五篇:社区舞蹈发展的形式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区舞蹈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分析,揭示了社区舞蹈的起源与发展。结果显示:广场舞是社区舞蹈的母体,社区舞蹈正在从广场舞中分离出来;健身价值是社区舞蹈发展的基础,艺术价值是社区舞蹈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因此,促进社区舞蹈良性发展的对策是:逐步脱离公共空间的使用,改变参与人群的单一性现状,坚持文体结合,促进普及与提高质量并行。

  关键词:社区舞蹈; 起源与发展; 形式; 对策;

  社区舞蹈是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起源于广场舞,又有别于广场舞。它具有健身价值和艺术价值,两种价值的深度融合是其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社区舞蹈

  一、社区舞蹈与广场舞概念混淆的阶段

  1、关于社区舞蹈的概念

  《中国舞蹈大辞典》对社区舞蹈概念的界定是: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的舞蹈文化活动。它包括社区上所有社区舞蹈及含舞蹈因素较多的一切文化现象。这一时期的社区舞蹈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没有限定目的和场所,只要是以舞蹈的形式或含舞蹈元素的文化现象即可称为社区舞蹈。当时这一概念的界定是在广场舞还没有广泛兴起的社会背景下艺术界对社区舞蹈的认识。

  2、广场舞起源于民族传统舞蹈

  最早的广场舞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进行的宗教或祭祀活动的舞蹈表演。结合考古发现的舞蹈彩陶盆--马家窑文化中的代表性器皿,指出新石器时期舞蹈与广场舞的相似性。20世纪90年代以前,所谓的广场舞指的是大型的庆典活动举办的舞蹈活动,如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型庆典活动,在天安门广场跳的"海安花鼓".广场舞通常以民族舞蹈的形式呈现,是在大型的节日庆典或比赛之前进行的舞蹈类的表演性活动。可以说广场舞的源头是古代祭祀、宗教等活动的舞蹈表演形式,而近代广场舞则起源于大型的节日庆典活动,一般由文化部门组织编舞培训,内容主要是民族舞蹈,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

  3、体育形式的操舞助推广场舞普及

  20世纪80初期,大众健美操开始传入我国,由于它具有动作的操化性、步伐的系统性、组合的灵活性、锻炼的全面性、易于普及等特点。另外在动作的编排和表现形式上可繁可简、强度可大可小,具有很强的健身效果,很快成为广场舞的主流元素。广场舞虽然起源于民族传统舞蹈,而对广场舞的普及和推广,健身操的作用功不可没。可以说广场舞兼有民族传统舞蹈和现代健身操的元素,常被称为健身操舞。健美操加入广场舞,使广场舞增加了动感和韵律,健身效果更加突出,深得群众的喜爱。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广场舞作为社区体育工作,由体育局等机关部门组织,并培养了一批普及和推广广场舞的社区指导员。面向中老年女性,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促进社交等为目的。这一时期广场舞主要是以健身为目的,对于其形式和内容没有严格的要求。体育部门的参与和《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推动了广场舞的进一步发展,广场舞由自发的组织形态,开始转变为具有组织性的健身活动。

  4、文体结合是广场舞发展的鼎盛时期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国务院2010年《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颁布,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浪潮,广场舞以它独有的自娱性、健身性和成本低廉性等优势广泛地在群众中开展起来。文化部门在广场舞推广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2008年11月,云南省临沧市广场舞《月亮升起来》在市文化局的筹办和市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共办了四期普及培训班,培训骨干7125人,并进行了大型汇演活动。

  2012年中国广场舞联合会的成立以及媒体的宣传助推了广场舞的进一步发展。该联合会在成立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后,就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创编700多个广场舞曲目和动作,设立了专门的培训、考级、教师认证的专门机构,定期举办广场舞大赛。同一时期,中国舞蹈家协会面向社区,为中老年人编排了一套教材《百姓健康舞》(2010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月出版)。中国广场舞联合会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为社区舞蹈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教材。

  广场舞健身节目《闻鸡起舞》和CCTV-5的《健身舞起来》对广场舞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时的广场舞不再局限于自发和健身的特点,同时具有组织性、等级性和表演性。目前,广场舞借助QQ、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助力广场舞进一步推广。

  广场舞的大力推广是体育界和艺术界共同合作、政府和群众组织共同努力的结果。体育局、文化局、中国广场舞联合会和中国舞蹈家协会在广场舞的推广和普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公共媒体和自媒体对广场舞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5、广场舞的形式

  广场舞是群众对发生在广场这样的公共场所进行的集体操舞类活动的统称。因此,其内容不仅拘泥于一种或几种,而是多元化的。如健身操舞、太极、秧歌、交谊舞类、江南古典舞、戏曲舞蹈、现代舞、排舞、民俗舞、宗教舞蹈、古典舞、仪式舞、祭祀舞等。

  从形式上看,广场舞具有较高的宽容度,它包括了各种形式的由身体活动组成的锻炼形式和舞蹈形式,既有文化艺术形式的元素,又包括体育健身的元素。

  二、社区舞蹈与广场舞概念的分离阶段

  《中国舞蹈大辞典》对社区舞蹈概念的界定包括目前人们所说的广场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鲜事物的出现,人们原来的固有认知和观念也将会产生改变。

  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对广场舞和社区舞蹈两个概念产生混淆。主要原因是广场舞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社区舞蹈中的各种舞蹈的形式和内容;而且社区组织的舞蹈活动因为场地的限制,其培训场所也往往选择广场、小区空地等公共场所,故从内容、形式和活动场所等方面很难将其分清楚。因此,我国的很多学者也一直通用以上两个概念,如金海岚认为,社区舞蹈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有组织的舞蹈团队。二是广场舞。另有学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社区范围内的,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要参与者,以健身、娱乐、社交为目的,在音乐伴奏下的以舞蹈为载体的集体性健身活动。

  由于广场舞发生在社区范围内,参与人员以社区这种地缘关系为纽带,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广场舞是社区舞蹈的母体和前身。孙慧佳认为,我国的社区舞蹈脱胎于广场舞蹈,正在从广场走向社区,从体操走向舞蹈,还未形成成熟的形态。她把健身操排除于舞蹈之外,把广场排除在社区之外,认为社区舞蹈是从广场舞中分离出来的具有更高的艺术形态和文化特质的舞蹈。自此,广场舞和社区舞蹈两个概念开始独立存在,广场舞更强调其自发性、无组织性和艺术低值性;社区舞蹈则更体现其组织的有序性、合法性和高艺术性等特点。

  由此可以看出,广场舞和社区舞蹈是有本质区别的,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社区舞蹈属于社区文化,其职能是传播和建设社区文化。社区舞蹈自带两种属性,一种是文化艺术属性,是舞蹈的范畴;另一种则是体育文化属性,是体育和教育的范畴。而广场舞是一种自发的舞蹈行为,主要目的是健身,不具备有目的的进行文化传播和建设的职能。二是组织者不同,社区舞蹈组织者为社区,而广场舞的组织者为群众;三是社区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约束机制,能保证社区舞蹈的健康发展,而广场舞不存在这样的机制。但从目前社区的条件来看,在场地方面很难满足发展社区舞蹈的需求,因此,社区舞蹈的发展还不能完全脱离公共空间的使用。因此,也不能避免由于使用公共空间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三、促进社区舞蹈良性发展的对策

  1、逐步脱离公共空间的使用

  公共空间的使用和扰民问题一直是广场舞和社区舞蹈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当下,城市用地可谓寸土寸金,绝大多数小区并没有规划相关的用地建设。只有少部分社区有专门文化娱乐场所,可以进行社区舞蹈的练习。因此,目前社区舞蹈的发展仍不能完全脱离公共空间的使用。只有当社会淡化了物质需求,或者物质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的前提下,人民群众开始更多的关注文化需求,才能逐步解决社区舞蹈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问题。

  2、改变参与人群的单一性现状

  目前社区舞蹈参与人群较为单一,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不利于社区舞蹈的广泛传播和延续性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应是面向社区群众,包括各个年龄层次和不同性别。应拓展幼儿舞蹈、青少年舞蹈等相关的年龄层次的舞蹈内容。增加芭蕾、拉丁、街舞等不同内容的教学,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尝试适当地收取场地和教练费用,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达到使用专属的学习场地和专业的舞蹈教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

  3、坚持文体结合,促进普及与提高质量并行

  社区舞蹈的发展源于广场舞,而广场舞的发展有赖于文体部门的结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群众对舞蹈健身价值的需求远大于审美价值的需求。因此,社区舞蹈离不开健体,需要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体育方面的相关人才参与其中。社区舞蹈的发展如果仅仅是为了健身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属性,即美育的价值,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而这又依赖于文化部门的支持,需要专业的舞蹈老师。因此,社区舞蹈的发展需要文体部门共同支持,做到高质量的普及。

  参考文献
  [1] 中国舞蹈大辞典[M].2010.8.
  [2] 陈蜜,王爱国。探索新时期江苏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创新--对广场舞"海安花鼓"创编成功析[J].艺术百家,2003(02)135-136.
  [3] 王菊。四川省城市"广场舞"文化现象研究[J].大舞台,2015(12)242-243.
  [4] 金海岚。对当前社区舞蹈的现状与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6)106-107.
  [5] 孙慧佳。广场舞蹈与社区舞蹈的本质与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138-142.
  [6] 周亮,邓乐群。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当代广场舞的盛行[J].湖湘论坛,2015.28(06)141-14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91130/167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