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文学论文 > >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优选范文8篇)
当代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优选范文8篇)

摘要:汉语言文学主要是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毕业时,需要完成一份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不过在写时时,可以还是想参考一下相关专业的论文写作,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汉 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
关键词: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优选,范文,8篇,

澳洲投资移民条件,李易峰是不是家境很好,女子与狗欢爱意外身亡

  汉语言文学主要是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毕业时,需要完成一份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不过在写时时,可以还是想参考一下相关专业的论文写作,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优选范文8篇之第一篇:现代汉语存现句处所成分的意义类型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 存现句句首的处所成分不仅要从结构上来分析, 还要考虑它们的意义。本文就将对存现句处所成分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总结和概括。

  关键词:存现句; 处所成分; 意义;

  Bresnan (1994)认为,对于处所的概念应进行广义的理解,包括空间位置、路径、方向以及在概念上的延伸等等。Levinson (2003)认为,处所的概念不仅是指具体的某个地点,还可以是从具体空间中抽象出来的图式意义,可以理解为为事物或具体或抽象地存在、占据的一个空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存在句处所成分表示的意义是"……的地方",那么存现句的意义就是"……的地方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或何物",而这个"地方"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根据这一理解,我们认为,存现句处所成分的意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空间范畴、具体事物、运动路径、抽象概念。

汉语

  一、空间范畴

  存现句所表示的与空间范畴相关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处所"和"方位",包括事物所在的具体位置或地点、相对于处所成分而言的相对位置、所处的空间范围等。很多形式的处所成分都可以表示空间范畴的意义,比如:

  (1)广场响起了嘹亮的歌声。(一般名词,普通名词)

  (2)北京有一个天安门。(一般名词,专有名词)

  (3)他们路过一个小村,看见村边一个大水坑,周围有杨柳。(处所词)

  (4)前面是斑竹林,左边是白杨湾,后面是大天池。(方位词)

  (5)这里有一座小旅店。(处所代词)

  (6)大门外蹲着两条狗。(方位短语)

  (7)在图书馆有许多上自习的学生。(介词短语)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这些存现句处所成分,通过描述事物所处的具体位置或地点、空间范围、相对位置等,来表达与空间范畴有关的意义。如例(1)中的"广场"可以表示"广场"这个地点或者"广场"所包括的空间范围;例(2)中的"北京"指的是"北京"这一地理位置(属于地点)或"北京市区"这一空间范围;例(3)中的"周围"表示离"水坑"距离较近的一个空间范围;例(4)中的"前面、左边、后面"以说话人为参照对象,来描述不同事物的相对位置;例(5)中的"这里"指代"小旅店"所占据的具体位置,也可以指"小旅店"所处的更大的空间范围或是更高一级的具体地点;例(6)中的"大门外"可以理解为"大门外的一块地方",表示的是一个空间范围;例(7)中,可以将"图书馆"理解为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三维的空间范围。

  二、具体事物

  存现句处所成分所表示的意义除了可以与空间范畴相关之外,还可以与具体事物有关。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8)书上放着一只笔。

  (9)书上写着一行字。

  例(8)中的"笔"与"书"是独立的两个事物,"书上"描述的就是"笔"所处的位置,是与空间范畴有关的意义。而在例(9)中,"一行字"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物,一般都要附着在另一个事物上(如"书、纸"),不能独立存在;"一行字"可以看作是从属于"书"的一个部分,那么"书上"所指的仍然是"书"这个事物,而不是指"书的上面"这一空间。例(8)可以变换为"笔放在书上。",而例(9)是否可以变换为"?一行字写在书上。"仍有疑问,一般情况下是没有这么说的。

  如果句尾的人或物段是较为抽象的事物,那么,处所成分所表示的具体事物的意义会更加明显。比如"脸上透出了一丝笑意。",其中的"笑意"是一个抽象的事物,而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它无法处于一个空间范畴之中,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描述'脸'这个事物所发生的变化".

  我们发现,处所成分表示与具体事物相关的意义时,通常要考虑存现句句尾的人或物段(基本都是"物"),一般两个事物之间联系地非常紧密:人或物段是属于某一事物内部的次级事物,二者间有层级关系,处所成分表示的是更高一级的事物,如"原子内是电子和原子核";或是人或物段紧紧依附于处所成分表示的事物之上,如"衬衫上系着一条领带".

  三、运动路径

  存现句的处所成分还可以表示与运动路径相关的意义。运动路径的意义在广义上可以看作空间范畴的一种。但存现句处所成分表达这两种意义时,一个是描述在空间中如何运动,一个是仅对空间进行描述;一个是动态,一个是静态。因此,我们将对与运动路径相关的意义进行单独讨论。

  表达这个意义的存现句处所成分基本都是动词性短语,如"右拐、直走、往南去"等。这时存现句所表达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以这个路径运动到达的地方是……"或"运动到某一地方是……",比如"右拐就是停车场。""等。我们认为,存现句处所成分表达的与运动路径相关的意义,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范畴意义。

  四、结语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的理论,认为一个范畴中的内部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共同特征,也没有明晰的界限,只有相似性,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互相重叠、交叉的相似关系的网络:有时是总体上的相似,有时是细节上的相似".我们同样也可以将存现句处所成分所表示的意义看作一个范畴,它们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其他事物可以在存在意义上与它们发生关系;与空间范畴相关的意义是其中的"典型成员".

  而结合存现句处所成分的结构来看,除了动词性短语之外的其他所有形式的存现句处所成分,都可以表示空间范畴义;普通事物名词构成的方位短语和介词短语通常可以表示具体事物义;只有动词性短语可以表示运动路径义;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构成的方位短语或介词短语,可以表示抽象概念义。

  参考文献
  [1]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8.
  [2]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五版) (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 2003.
  [4]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优选范文8篇之第二篇:汉语国际推广与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协同创新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是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的要求, 也是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创新职能, 以构建汉语教学中的燕赵文化观、充实专业内涵建设、开发燕赵文化教学资源、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燕赵文化素养和搭建多维文化传播平台, 促进汉语国际推广与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 燕赵文化; 对外传播; 协同发展; 多维创新;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Yanzhao Culture

  CHEN Liyuan LIU Qian LI Chunyan ZHANG Xiaoran GUO Jingyu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gshui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and also an important wa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Yanzhao culture. Developing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ructing Yanzhao's cultural outlook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develop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Yanzhao culture, cultivating Yanzhao's cultural accomplishments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and building a multi-dimens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Yanzhao culture.

  Keyword: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Yanzhao cultur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汉语

  燕赵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省的文化名片。关于传统燕赵文化精神特质,学者们大都赞同"慷慨悲歌、好气任侠",只是在提法上会稍有不同[1].文化自信起于文化交流与文化比较,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要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视角解析燕赵文化精神特质和价值,发展和创新燕赵文化的传统内涵与现代价值,向世界讲好燕赵文化"故事".大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是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主要场所,具有文化传承和教育引领功能,河北高校应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在文化资源整合构建的背景下,积极利用高校的人才、科研和文化交流优势,发挥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对燕赵文化对外传播做出贡献。

  1 汉语国际推广与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协同发展

  语言传播的广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衡量指标。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作为中国国际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传播中国语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基础工程[2].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中国已在世界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在79国(地区)共建立了1 1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和课堂各类学员总数232万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受众1 272万人次;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达到了48.92万名,到2020年留学生的招生数量将达到50万人。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国内各区域竞争力的增强,地域性、特色性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愈发凸显出重要价值和意义。区域形象的对外传播不仅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而且能够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以汉语国际推广为载体,研究燕赵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汉语国际推广与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协同发展,需要以"文化强国"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为指导,寻找高等学校教育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对接口,充分利用河北省高校在研究区域特色文化方面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人才智力优势和理论方法优势,发挥高校的文化创新职能,将汉语国际推广与燕赵文化的对外传播相结合,梳理燕赵文化资源,挖掘和提炼燕赵文化的精神特质,构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燕赵文化观,催化燕赵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以增强燕赵文化的影响力。

  2 汉语国际推广视角下燕赵文化的构建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并具有人文意义的概念,很难给其以准确的定义或明确的分类。燕赵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一种,对其文化价值探讨应既包括其自身特色文化价值,又包括其文化传播价值。文化价值往往是隐性的,以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载体,需要挖掘和梳理才能呈现。在跨文化交际或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可以按照文化的层面将文化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结构。表层文化主要是蕴含在衣食住行中的文化,包括人们制造的各种产品;中层文化介于精神与物质之间,借助物质来体验文化,包括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深层文化指哲学、宗教等关系人类生命存在意义的文化形态,包括世界观、伦理观、道德观、审美观等[3].文化的分层理论为探讨文化价值和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具象化参考标准。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认为"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文化的传播包括文化的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燕赵文化无论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都应包括内涵、表现形式和内在价值的扩散,也都需要提升对其从"认知"到"认同"的过程,从而实现深度的有效传播。对燕赵文化的梳理,学者们多聚焦于内视角或"外译"的视角。汉语国际教育为燕赵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国际化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借力汉语国际推广,可以从"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视角,探讨海外汉语教学中燕赵文化观的构建和文化素养的培育。文化能够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众需求的驱动,能够让受众发现传来文化的好处。提升燕赵文化的对外传播力,首先要从构建国际视野中的燕赵文化的品质、属性和特质入手。全球化时代和谐问题凸显,由于各种冲突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因而更需要加强对燕赵儒学"尚质求实""和合大同"思想特质的挖掘,构建全球化语境下燕赵文化的价值体系,着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书写。按照文化的结构和层次特点,整合和梳理燕赵文化资源,根据传播对象的不同,树立"跨文化分层传播"的理念,由浅入深地满足不同层次文化接受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既选取不同文化间相似或相近的符号构建燕赵形象,又注重吸收当地的文化特色,塑造清晰、可理解、易接受的燕赵文化形象。进一步开展燕赵文化的国外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发掘工作,丰富国际化视野下的燕赵文化的源流价值和时代内涵,丰富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拓展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广度,讲好文化故事,促进燕赵文化"走出去".

  3 汉语国际推广与燕赵文化协同发展的路径

  3.1 以特色专业建设增强燕赵文化的认同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全球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与多元化的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目前全国有三百多所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但在专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所引起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师资条件不高、地域差异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许多地方高校往往是照搬重点院校的学科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科理念和专业特色不明确,同质化现象严重,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不对等。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人才培养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国际传播与交流的专门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河北省高等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建设个性化、本土化和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地方高校更应该依托区域文化资源,结合区域优势,向灵活性、开放性发展,探索具有区域特色或校本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同类型大学中找到自身发展的立足点[4].

  学科特色是大学办学特色的核心体现,增强学科特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将区域文化的内容纳入学科建设。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人才的特色培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充分利用燕赵文化资源底蕴深厚、直观易感的特点,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来华留学生开发中华才艺课程中的地域文化项目,如河北梆子、乐亭大鼓、唐山皮影、武强年画、蔚县剪纸等文化;开设燕赵文化概论或体验类课程等。将文化参观、体验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语境优势和文化熟悉度优势,依托燕赵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燕赵文化的认知度,提升学生对燕赵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或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燕赵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人才,使其能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身体力行地展示燕赵文化独特魅力,自觉成为燕赵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

  3.2 挖掘燕赵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潜力与开发途径

  燕赵大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自古多名士,涉及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天文等诸多领域。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使儒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燕赵历史文化遗存、神话传说、民间风俗众多,散落着河北梆子、吴桥杂技、衡水内画、曲阳石雕、井陉拉花、冀东皮影等文化艺术瑰宝。这些都诠释着燕赵文化独有的韵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为充实文化教学和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丰富素材。

  "文化冰山"理论将文化的组成要素分为显性的部分和隐性的部分。建筑、艺术、烹饪、音乐、语言等都属于文化的显性部分;文化的价值取向,即文化中深刻、最具有内在意蕴的内容恰恰属于文化的隐性部分。显性部分的文化认知度往往高于隐性部分。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受众多是国外的普通大众,在燕赵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中也要遵循文化认知规律,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整合开发燕赵文化资源。通过实施国际汉语图书工程,依托丰富的燕赵文化资源和优秀的师资资源,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研究机构率先或协同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汉语图书及教学资源,实现从文化项目的整合到文化内在系统的整合,使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成为燕赵文化输出的"名片".将燕赵文化与国际汉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相结合,深化汉语教学中燕赵文化的导入研究。注重留学生资源的开发,留学生在不同地方的高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国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特色,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易形成文化归属感和文化积淀。一方面待留学生归国后,成为文化传播的海外本土力量,其自身文化体验和知识在本国的传播,将于无形中提高国际社会对燕赵文化的关注,扩大燕赵文化的国际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留学生教育,可以融汇不同国家的文化,增强我们自身的文化吸纳力,推动自身教育体系的完善,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5].

  3.3 搭建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多维平台

  以区域特色教育产业的国际传播作用,打造燕赵文化品牌,发掘文化亮点,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民俗交流活动。一是创建特色文化体验式项目,如"国际学生夏令营""国际高校暑期来华汉语学习项目""世界青年话燕赵"等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活动,研究构建留学生和国际友人对燕赵文化的认知图式,更好地促进燕赵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二是树立公共外交意识,借助孔子学院海外宣传平台,积极探讨构建校校、校所、校企、校地等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以海外燕赵文化中心等国际性文化传播交流机构的建设,促进代表国家水平的各类学术团体的组建,从而实施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的系列翻译和外宣项目,强化学术精品的海外推广力度,增强关于国际问题的科研力量。三是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国际汉语图书工程,借助自媒体和新媒体,不断创新燕赵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和形式。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是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的必然要求,也是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能解决汉语国际推广中面临的困境与瓶颈,也能更好地推动燕赵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与创新,使高等教育、学科教学更好地为燕赵文化的传播和地方经济服务,从而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旭霞, 张平。慷慨悲歌:燕赵文化精神的根本标志--燕赵文化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J].河北学刊, 2014 (6) :193-197.
  [2]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式与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 2007 (2) :106-110.
  [3]亓华。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7 (4) :118-125.
  [4]杨如安。教育生态视域下区域文化与特色大学建设[J].2013 (3) :74-78.
  [5]沈莉娜。完善河北留学生汉语教学助力燕赵文化海外传播[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 18 (2) :94-98.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推荐范文8篇